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20181116-20190101折腾记录-最新移动一只HFT [复制链接]

查看: 35292|回复: 41
11#

昨天下午,在去掉扩散板表现变好之后,再次去掉厚窗帘,准备换为竹帘,制作中。
目前窗帘只用一层遮光窗帘(av同一个房间,必备),表现比加上厚窗帘好不少,密度细节多了,原来密度就很不错,所以没有注意到后窗帘吃掉的密度细节,期待竹帘来了的效果。直接啥窗帘都不用也不行,玻璃的声音太恶劣了。也正是这个原因没有发现厚窗帘的弊病。
下一步打专用地线,从29楼拉到地面,会很费劲,至于专用地线会起什么作用,待查,但估计会解决老梦见买新房设计听音室弄地线的问题,地线问题也折磨了我十多年。
是什么下定决心要弄专用地线,正是感悟了“礼不下庶人”的五字箴言的具体含义所致。
做什么事不一定非得别人同意,自己认为该做就做,甚至可以偷摸摸地不光明地去做。
TOP
12#

什么是雷厉风行,我有了一点新的感悟,几百元的事情,我确实可以雷厉风行,竹帘订了,但中等清澈,含唱头臂,要2万欧元,要做到雷厉风行是不可能的,拉地线也不可能雷厉风行,因为要受到别人的牵制。
三相电表的实现,用了一年半。
当然,有时也受固有观念的制约,玻璃前的厚窗帘,我用了十年,其实十年前就讨论过窗帘问题,没有执行。
通过这几天的折腾,对发烧的含义也有了新的理解,这理解虽然是老说法,但以前没有入心。
这些小调整,也花了上万,发烧真的不易,但我仍然不承认自己发烧,只是在探索这种思想。
TOP
13#

今天收到了另一套美国第一线HFT,用上之后,上第一套仍然能感觉到的缺陷-高频略尖锐的现象消失了,在用av播放器的情况下,居然可以播放交响乐了。
可以把它看成听音室设计缺陷的救星,给人的感觉是扫除了空间里的杂波。
听音室设计完美是非常困难的,有了这个道具,貌似可以不那么认真的设计听音室了,器材进驻后,用两套HFT,左右音箱高音的箱体顶面中间的前面板上,音箱后墙的中间,左右侧面第一反射点,听音位后墙的中间,各贴一粒,用水平仪使六颗粒子在一个水平面即可。听音室里面的扩散板之类的,可以直接扔掉了。
前面搜索发现美国第一线居然还有一种道具,插电的,与HFT配合使用,价格是995美金,有次做活动750美金,能搜索到的购入价格超过1200美金。在两套HFT取得良好效果后,当即建议JS引入并测试这种插电的道具,也许以后会考虑购进。
今天还有个发现,有种名字叫D&D8C的主动式音箱,它应该适合只有小房间的初烧,加上6粒HFT,也许发烧变得不那么复杂。
TOP
14#

这东西估计效果应该就和扩散板、吸音材料之类的原理是一样的,重点在于对高频、极高频甚至超声波的吸收或者消除,令环境更加安静了,所以对整个听音状态、各频段的频谱衔接呈现更加有利。
TOP
15#

这玩意以前有人在做,貌似是一个像碗状或者杯状的小东西(直径1、2厘米左右吧),金属的,原理好像是小碗壁和内部可以吸收和消耗部分超高频。
TOP
16#

这个的形状有点不同,变成浅的漏斗状了,估计原理是一样的。
TOP
17#

直径14mm,厚4mm,应该连0.5g都没有,想不到这个东西影响这么大。
现场是变化大,但手机录音,用一套和两套,却听不出明显区别,仅仅有一点点气氛的改变,堂音的变化,手机录不出?
疑惑的是:多加几个是不是更好?多加几个会不会反而是负面的了?有点不敢继续深入研究,因为人民币会受损。
TOP
18#

靠,看说明书表明,HFT 25只,HFT 2.0  5只,HFT X三只,要一起用,这真要命哦!!!!!!!!!!!!
在加上还有个FEQ,全部用不得了。
TOP
19#

掉入深坑了
TOP
20#

具有参考价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