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分享一款黑胶唱片镇。 [复制链接]

查看: 59844|回复: 80
31#

向大家推荐马友友的这张碟,《马友友和他的朋友们--欢乐与和平之歌》,是他和美国的一众音乐大腕比如DIANA KRALL等老中青三代音乐人一起玩音乐,首首好听,录音也非常好,双张黑胶只卖200出头,非常超值。(马友友的黑胶基本双张,卖200多,索尼毕竟大公司,量大价平,我基本都收的。还有华纳的黑胶价格也挺不错,100多的也不少)第二张D面的最后一首是克里斯蒂 波第用小号吹《友谊地久天长》,马友友大提琴伴奏。好听,感动得我几乎落泪啊!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22:35:49
TOP
32#

夏韶声。
IMG_20180614_202735_dh.jpg (, 下载次数:0)

(2018/6/17 22:46:31 上传)

IMG_20180614_202735_dh.jpg

IMG_20180614_202750_dh.jpg (, 下载次数:0)

(2018/6/17 22:46:31 上传)

IMG_20180614_202750_dh.jpg

TOP
33#

再和大家分享两张碟,夏韶声的谙系列。夏韶声不仅是个爵士歌手,还是个演员,在电视剧《鹿鼎记》里演韦小宝的师傅陈近南,很有名的,可能对一般人看他的戏比知道他唱歌还多。他的谙系列CD我多年前就买了,翻唱香港当年金曲,改编后极有味道,好听。如今看到出来黑胶版本,必收啊。昨日开声一听,陶醉!怨男骚味入骨啊!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8-06-17 22:53:56
TOP
34#

香港这个地方很有意思,很多人是多才多艺,跨界的。比如当年大红的《金瓶梅》电影系列西门庆扮演者,香港90年代三**天王,和曹查理齐名的单立文,其实也是个爵士乐手,前几年还在《音响技术》上看到他和另外几个乐手组的蓝火车乐队的唱片广告,一班老帅哥看上去都50多岁了,但个个长发飘飘,眼神里还是满满的乐与怒。我认识的一个香港烧友,和他是中学同学,说单中学时就喜欢玩乐队。对于单立文来说,拍三**可能只是工作,搞BAND才是一生真爱。
TOP
35#

另外香港发烧器材大代理HIFI德的老板刘贤德,当年也是香港著名的太极乐队的成员。到现在还参与夏韶声等很多香港发烧唱片的策划和制作。

音乐和发烧一样,这个门一走进去了,就是一辈子的事,很难跑得开了。
TOP
36#

另外建议大家系统中每件器材还是要接上一个地盒。我的系统中每件器材基本都接了地盒的,也不是很贵的,就一般淘宝上卖的那些。原来CODA后级机壳上没有接地盒,昨天正好偶尔发现原来夹在黑胶唱盘金属脚上的威马地盒的鳄鱼夹松脱了。就比较了一下再夹到唱盘和后级机壳上的区别,明显还是接到后级上效果明显.,因为唱臂上本来已经接出底线连接到唱放接地端并接一个地盒了。后级机壳接上威马地盒后,阿卡多小提琴的声音明显更婉转柔嫩贵气,有意思,背景跟宁静漆黑。据说器材接地盒,主要是泄静电,抗射频干扰。理论上也不去研究它了,反正能听得出效果就用。
TOP
37#

回复 39楼johnleeh的帖子

我刚刚买的单立文的蓝战士。



eric 发表于 2018/6/18 8:21:25
我只看到过广告,没听到过他们的乐队的唱片,E版收到后欢迎分享一下。
TOP
38#



李兄,是唱放接地盒吧,不是唱臂地线接地盒,对吗?
eric 发表于 2018/6/18 8:24:22
我原来是这样接的:蒋鹏气浮正切臂自带接地线接到唱放机壳上的接地端子,同时,地盒也通过引线接到唱放的同一接地端子,算是唱放和唱臂都接到了同一个地盒。另外又用了一个地盒通过引线和鳄鱼夹接到了唱盘的金属机脚,算是给唱盘再接一个单独的地盒,因为心里上越是前端可能越敏感。现在比较下来,夹在唱盘上的地盒改夹在后级上效果更好,因为后级原来没有单独接地盒。
另外,我的老凌紫铜排插上的所有空位都通过公插引线接了地盒,效果也是不错的。
TOP
39#

后级音箱接线柱上当时也夹了试了,感觉好像还是夹在后级外露翅型散热片上更好。当然这种感觉的区别很微妙。哪里最合适要看各个系统了。
TOP
40#

地盒和专线理论上是有必要的。我的听音房是拉的大线径的倍耐力专线,花鸟更夸张,专门拉的三相电,自己布线施工。玩地盒的过程中,我也想试试下面再加手头有的美国SA发烧金属钉垫,意大利KTEMA音箱脚钉垫,或香港声美力调声避震碗钉之类会不会更好,比较下来还是木盒自然落地声音更宽松自如,垫了东西后,声音会有点硬桥硬马,改变谐振频率。但排插下垫老凌的中国钉(石墨,木头,铜,玛瑙等五行材料组合而成),声音就会更多中频饱满舒服。所以,这些小道具一定要自己耐心把玩,实际试验为准。用与不用,都在一念之间,不可勉强。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8-06-19 23:20:19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