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配號角,Klipschorn有木頭味 劉漢盛
以前,如果有人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大多會告訴他們,可能搭配真空管擴大機會比較好。為什麼?我所持的理由很簡單︰在號角時代,設計師用來搭配號角的擴大機都是真空管製品,因此他們在設計時都會考慮到真空管擴大機搭配的相容性。
用晶體機推號角
不過,如果現在您再問我,號角喇叭要搭配什麼擴大機?我會回答:晶體擴大機可能也會讓號角發出好聲。為什麼?因為我親耳聽到Klipschorn搭配了Jeff Rowland 8Ti HC擴大機之後,竟然也能發出我所喜愛的美聲。這樣的經驗,打破我自己對號角喇叭的看法,也再度驗證音響領域裡最顛撲不變的一件事實 - 耳聽為憑。
這次的「現場報導」是在一位醫師家裡,從他音響架上還留著Accuphase早期擴大機來看,他的音響資歷不短。據主人說,那是他在日本求學時所買的。除了Accuphase之外,架上還有McIntosh 7300的後級。不要以為主人喜歡的都是老東西,他的訊源用了充滿現代感的Mark Levinson No. 31XL轉盤以及No. 30.6數類轉換器,前級則是Mark Levinson No. 380S,此外還有一部Dynalab FT101A調諧器。連收音調諧器都有了,那麼有沒有環繞聲道?有!他還用了EAD Ovation處理器。至於喇叭,主要當然是Klipschorn,而且還是50週年紀念機種。其他環繞喇叭有同為Klipsch的KCFC-7中置聲道,Altec環繞聲道與Klipsch KCSW的15吋200瓦超低音。
<圖1>主人的聆聽空間是開放式的,坪數相當大,Klipschorn靠著牆擺一點都顯不出它是大喇叭。
好聲可以治病,衰聲足以致病
長期以來,我們對於高達100dB以上號角喇叭的最佳搭配就是小功率管機,而且最好是300B單端管機。我很好奇,主人怎麼會去搭配晶體後級,而且還是高功率大電流(HC只的就是大電流版)的晶體後級?主人說他對什麼喇叭配什麼擴大機並沒有先入為主的觀念,完全憑自己耳朵去聽。當初他會選擇這樣的搭配,就是他聽了喜歡這種聲音,並且認為這是他所要的聲音,所以就買下來了。主人到底要什麼樣的聲音?他的回答也沒有什麼大學問,但是很直接:「讓我聽了很舒服、不會緊張的聲音就是我要的聲音」。的確,很多人用迷你組合聽背景音樂時,會感到受音樂薰陶的舒服,但是換上大套音響之後反而被不好聽的聲音弄得緊張兮兮。日本醫生研究說,音樂可以治病,這我相信,不過醫生所說的音樂必然是柔美好聽的音樂,而非尖銳刺耳的聲音。尖銳的聲音會讓人緊張,而緊張一定會導致身體病變。音響迷也許可以仔細回想,自從迷上聽音響之後,自己的身體與精神狀態到底是變更好了,還是變差了?脾氣到底是變得更和藹,還是更暴躁?對人對事的反應到底是更尖銳具攻擊性,還是更有包容心?我想,好聽的音響一定會讓人身體變得更健康,心情更愉快,更樂於與人為善。
主人所喜愛的是好聽的聲音,但是他所謂的「好聽」到底是怎麼樣的聲音呢?當然,我在現場已經聽到,待會兒我會想辦法以文字來描述。在此之前,我要簡單的說明一下主人的聆樂空間。這是一間開放式的客廳,坪數很大,除了天花板有簡單以造型來打散聲波之外,其餘並無法看出有何特別為音響整治之處。不過,由於房子的裝潢是由懂得音響空間的健頂王名弘負責,所以我猜想對於聲波的處理可能已經融入看似正常的居家裝潢裡面了。
<圖1>「號角喇叭要搭配真空管機」這種通式的想法,其實已經有重新思考的必要。像主人用這款Jeff Rowland 8Ti HC大功率晶體後級,一樣讓Klipschorn發出了充滿魅力的聲音。
沒牆角就沒高頻與低頻
由於喇叭是擺在很長的牆面上,左右二邊並沒有水泥牆角,所以此間代理商還特別為這對50週年紀念Klipschorn以玻璃做了二個牆角。為什麼Klipschorn一定要放在牆角,沒有牆角難道就不行嗎?由於Klipschorn在設計時,就是以牆角作為號角的延伸,所以如果沒有牆角,等於就是把Klipschorn斬手斬腳,這樣的結果並不只是低頻量感不夠而已,連高頻都會悶悶的出不來。這也是多年來我一直無法在家裡評論Klipschorn的原因:我不可能為了評Klipschorn而去做二個牆角吧!當然,這也是一般音響店無法展示Klipschorn的原因:就算有牆角可擺,但是前面一放置其他喇叭,就又把Klipschorn遮住了。
奇怪,怎麼我家裡會沒有牆角,不是每個人家裡的房間都會有牆角嗎?沒錯,房子是四方的,凡四方就必會有牆角,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問題是有些人家裡的牆角早已另有他用,或者是二個牆角所對應的那片區域並不適合坐下來聆聽音樂。像我聆聽音樂區的二個牆角就被櫃子擋住,其他地方根本無法形成可以擺放喇叭的牆角。所以,如果想用Klipschorn的話,就必須要做人工牆角。
<圖2>如果沒有牆角可以用,就必須做個人工牆角,像主人這裡就用厚玻璃製成了人工牆角。
玻璃人工牆角不錯
此間代理商做過多種人工牆角,有用磚砌者,有夾板內灌沙者,還有這種用厚玻璃的例子。這三種材料的效果都不錯,只不過砌磚會弄髒室內,用夾板釘還要貼皮油漆灌沙比較麻煩,唯有用厚玻璃施工既簡單又乾淨,所以廣為客人喜愛。到底人工牆要砌多寬多高呢?據代理商老闆顏先生說,與喇叭的寬度、高度相同即可,因為這樣就等於把Klipschorn整個拓展到與牆同體。
人工牆角真的能夠與整面牆相比嗎?這個議題不是我此次到主人家的目的,而且這真的很難去作比較。因為基本上用人工牆角與真實牆角的二個環境就不同,而環境因素影響聲音表現是非常巨大的。在這樣二個不同的環境中,您能夠區別出何種因素才是影響聲音的重點嗎?反正,如果有牆角您就不會去用人工牆角,而會用人工牆角的人就是因為缺真實牆角,所以這個議題說實在也沒什麼好討論的。
不會粗聲,反而有木頭味
好,該說的都說得差不多了,現在讓我們幻想一下,一對以牆角為號角延伸的喇叭會發出什麼聲音?我們都知道,許多人喜歡號角的聲音,就是鍾情於他能夠輕鬆的發出聲音。對於號角迷而言,一般小喇叭的聲音就好像擠著聲帶在唱歌,而號角就像多明哥或帕華洛帝般敞著喉嚨盡情歌唱,這二種輕鬆程度有很大的差別。不過,不喜歡號角的人也會說號角的高頻段聲音比較粗。對於這二者,我要說前者是對了,後者我在主人家中並沒有感受到。換句話說,我在主人家裡所聽到的號角高頻聲音並不會粗,反而是我喜愛的那種稍暗而帶木頭味的聲音。對於高頻段的聲音表現,很多人喜愛比較華麗的聲音,我也是一樣。不過,若要在稍暗的木頭味與華麗之間作個取捨,我會選擇木頭味。為什麼?因為木頭味畢竟比較接近木質樂器的原味,而華麗的高頻如果略微失去控制,就會失之尖銳。
再者,如果高頻段具有稍暗的木頭味特色,在聽起鋼琴時觸鍵質感以及音色也會很迷人。鋼琴聲音會不會很亮?您問彈鋼琴的人,沒有人會說鋼琴的聲音很亮,或者會亮到刺耳。想想看,擊搥打在鋼弦上,引起木頭響板的共鳴,這種發聲構造怎麼可能會讓聲音太亮或刺耳?所以鋼琴高音會刺耳都是擴大機或喇叭已經失真所致。在主人家,我所聽到的木頭味不僅表現在弦樂上,也表現在鋼琴上。我所帶去的諏訪內晶子「提琴驚豔」、Chandos的奈吉甘乃迪小提琴,以及米開蘭傑里彈的德布西,在在都證明了這套音響搭配能夠發出稍暗的木頭味。
<圖3>主人的唱片櫃滿滿的,他說自己只聽音樂,不玩音響。只聽音樂就用了一旁Accuphase、Mark Levinson、Jeff Rowland、Tice等那麼好的器材,如果真要玩起音響來還得了?
<圖4>天花板上有些鋸齒木造結構,是用來擴散聲波的。
輕鬆寬闊是號角的特質
至於中頻段,那更不用說,號角的寬鬆特性在此盡顯無遺。無論是「阿吉仔唸歌」、「Breaking Silence」、「Cafe Blue」、Boceli的「Sogno」等等,都能顯出寬鬆的人聲特質。而像「暢響」與黃貞華「豎笛貞情」這張中頻寬廣、質感直接的錄音在Klipschorn身上表現得更是淋漓盡致,連「暢響」第一首中的大提琴都不會粗銳,反而也是具有提琴族的木頭味。誰說老式號角就會唱出老聲?到此為止,我所聽到的聲音與我近年聽過的那麼多新器材並無差別。
再來說到低頻。如果有人想在Klipschorn身上得到會震門板捲褲管的低頻量感,我要勸他死心,因為Klipschorn並不是那種型態的喇叭。雖然顏先生說Klipschorn的低頻可以到35Hz,不過其量感在我的標準中就是夠而適中,並不是毀天滅地那種低頻。其實,除非喇叭的低音單體非常多,在開放性的大空間中是很難聽到那種地動壁搖的低頻。那種地動壁搖的效果,我在本刊顧問劉仁陽那裡經常聽到,也在日月音響新的大聆聽室裡聽到過。
雖然Klipschorn的低頻段量感處於適中的程度,不過您想聽什麼都已經可以滿足了。「阿吉仔唸歌」裡面的噗噗鼓聲,「Breaking Silence」裡的低頻彈性,米開蘭傑里彈德布西裡鋼琴的低音鍵表現等,都能夠讓我感受到低頻段的權威感。女性柔婉的的高頻段,男性權威的低頻段,加上寬鬆大方的中頻段,這就是主人這套音響搭配起來的聲音表現。
台灣只有五對紀念版
聽到這裡,我慢慢瞭解主人所說的聽起來輕鬆、聽起來舒服的聲音。閒聊中,主人告訴我原先他用的是一般版Klipschorn,後來知道Klipsch為了紀念50週年,特別製作了50對紀念版,於是才委託此間代理商更換。據顏先生說,台灣總共分到五對,他自己留下一對,其餘賣給客戶。其中有三對都是本來擁有Klipschorn的人買去的。到底紀念版的Klipschorn與一般版有什麼不同?顏先生說基本設計完全一樣,就是箱體的高度有點差異,上面那截內縮一點,還有正面裝飾有些不同,最主要的內部零件則是一個一個特別挑選與配對的。至於二種版本聲音有多少差異?那已經不重要了,因為這些用家都是為了紀念價值而去買紀念版。
老設計能夠符合新時代對速度感的要求嗎?為了替讀者解開這個疑惑,我特別用「起鼓」這張CD來試它。第一首第一聲出來,我就知道沒問題,Klipschorn的暫態反應在此顯得電光石火,而且穩穩的承受住強大的動態。接下來許多輕敲細打的聲音,Klipschorn也都鉅細靡遺的表現出來,空間的堂音也很清楚在空氣中飄盪。
唱貝多芬第九不會崩潰
臨走之前,我放了DG的卡拉揚指揮1962年版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來作總體的驗收。我可以這麼說,如果您要講細柔,那可不是Klipschorn的專長,它是結實的。如果您要求音場的規模感,Klipschorn肯定能夠滿足您。如果您要求的是大音量下聲音不崩潰,找Klipschorn就準沒錯。就氣勢而言,唱起貝多芬第九比起一般同體型的喇叭要強得太多了。
本來,除了我自己帶去的軟體外,看到主人滿櫃的音樂軟體,我還想用他的CD來唱唱看,可惜因為時間不夠而作罷。事實上主人的環繞聲道我也沒享受到,您知道天花板上吊著的是什麼投影機嗎?Barco 800 Graphics,上一代最好的機種,以前我自己用的也只是低一級的800 Data。
耳聽為憑 - 搭配的唯一指標
這次的聆聽經驗,告訴我除了300B之外,大功率晶體機也可以把Klipschorn推得這麼好。如果換成功率較小的晶體機呢?顏志沖說有人用Naim六十幾瓦的擴大機推它,也很好聽。還有什麼擴大機適合?也有人用Tanberg晶體擴大機搭配,據說也不錯。由此,我推想其實像Klipschorn這種以家庭聆樂為設計重點的號角喇叭,說不定與劇院導向的號角有很大的不同。只要聲音特質搭配得當,應該還有許多擴大機也能夠搭配Klipschorn。不過,我還是要提醒讀者們:「耳聽為憑,不要被先入為主的觀念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