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ter线材追本溯源Yter线材推出于2006年,虽然Franco离开Sonus Faber之后才推出,不过早在Stradivari Homage的箱内配线。Franco那时发现大部分的音响线材,原本都是针对极高频通讯领域而开发,不一定适合传输人耳聆听范围的讯号。Yter使用的银钯合金,就是他所发现最适合传输音乐讯号的导体。到底Franco是如何找到这种特殊合金的呢?背景或许与Franco的牙医本行有关,因为银钯合金正是最常用来制造假牙的材料,或许Yter线材的诞生,就是由此产生的灵感。
坚持品质近乎苛求 Franco秉持意大利传统工匠精神,坚持小量手工生产,对于喇叭品质的要求极高,这是他的喇叭之所以历久旎新的关键之一。不过在Guarneri Homage刚推出时曾发生一段插曲。许多本地音响迷或许记得,最早期有一批Guarneri Homage卖到台湾时,或许因为环境温湿度差异太大,加上上漆时等待干透的时间不够,导致表面烤漆出现乳化发白现象。经过这次教训之后,Franco对其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严苛。Franco的女儿曾经回忆,她在黏贴Accordo低音反射管壁的羊毛毡时,Franco对品质的要求简直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无论他如何仔细粘贴,都无法达到Franco的标准。那是她很不谅解父亲,认为Franco简直是故意找茬。知道Franco过世,才知道正是因为父亲坚持品质。不容许丝毫瑕疵,才能够构成伟大的喇叭,让无数世人感念。
继承Franco遗志的女婿Massimiliano Favella曾经提及,在制造Lignea时,他无时无刻不敢忘记Franco的教诲出世态度,完全依照Franco的要求关注每一个细节,Massimiliano心中想的,或许就是Franco对于产品品质近乎厉害的要求吧?
附:


对于书架喇叭的偏爱:我所理解的Franco及其作品
许多人都知道Franco偏爱设计书架喇叭,他最有名的作品也几乎都是书架喇叭。许多人认为书架喇叭低频有限,但是Franco自有一番看法。在Stereophile杂志1992年的专访中,Franco对于低频曾经说过一段耐人寻味的话:当你贪求更多的低频时,你反而会失去更多;,当你以为真的得到了梦寐以求的低频时,那其实才是烦恼的开始。
Franco的说法其实不无道理,当一对喇叭企图发出更多的低频,他势必要用更大的箱体、更多的单体、更复杂的分音线路,还必须搭配功率更大的扩大机,喇叭聆听空间的搭配难度也更高。这样的设计势必有所妥协,而最终被牺牲的,恐怕是音乐讯号中最珍贵的微弱讯号,以及最微妙的音乐情感。
另一方面,Franco藉由书架喇叭所要我们思考的,其实是音乐重播的本质。许多人企图用更大的喇叭、更多的低频、更高的音压,企图重现音乐演奏现场。但事实上,现场演奏在经过麦克风拾取收录。录音师混音压缩,在经过音乐系统层层等化、数频转换并且再次放大后,早已不可能还原为原始的现场演出。简单的说,任何音响系统都只能重现现场演出的某一个局部。就像纪实摄影,你以为看到了事实真相,但其实每一张照片都是摄影师用自己的角度所框去的画面。不过,这并不代表人们追求HIFI音乐重播的努力只是突然,音乐重播虽然无法传真,但是可以传神。每一套音响系统、每一对喇叭,都是演奏与音乐重播的桥梁,试图尽其可能的在每一位音乐迷的家中,重现现场演奏的感动。
Franco不汲汲追求低频,因为他知道庞大的低频只能让人感到生理上的刺激,无法传达音乐的感动。他之所以偏好书架喇叭,因为他知道中频才是音乐情感之所在,即使书架喇叭重现的音乐,只能算是缩小的模型花园,但是只要能够成分传达音乐的情感与感动,即使只是模型花园,一样可以让人感受到栩栩如生的生命力。
话说回头,Franco设计书架喇叭真的低频有限吗?并不尽然。Franco书架喇叭的神奇之处,就是低频能量往往能够超乎箱体体积限制,从早年经典Electra Amator,到我自己使用的Minima Amator,以及晚期的Accordo皆然。老实说,Minima Amator当年之所以让我一听着迷的,其实并非人声弦乐,而是重金属摇滚乐。那是我只用了输出12瓦的Unison Research Simply 2小管机驱动,但是这对喇叭低频还真是带劲啊!
-
-
24[1].jpg
(, 下载次数:0)
(2017/10/29 9:48:38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