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贝多芬:潘德列茨基(以下内容编写自网络)
回顾2018,2018年在音乐界最重要的事情是:2018是波兰这个苦难民族重获独立的第100周年,而当今最伟大的波兰作曲家潘德雷茨基迎来他85周岁生日。为纪念这一伟大的历史时刻,波兰举办一系列活动与世界人民庆祝和分享这份喜悦。
10月16日上午10点,国内外多家主流媒体在波兰大使馆参加了 “安妮-索菲• 穆特与波兰华沙交响乐团致敬当代作曲家潘德雷茨基85周岁寿辰暨波兰重获独立100周年纪念音乐会”的新闻发布会。
值此之际,德国小提琴家穆特与波兰华沙交响乐团一起,于2018年10月17日晚在国家大剧院拉开中国巡演的帷幕,并在郑州河南艺术中心、上海东方艺术中心、长沙音乐厅、厦门闽南大戏院和福州海峡文化中心进行巡演。
世界著名的波兰国宝级作曲家——克里斯托夫•潘德雷茨基是当今世界最杰出的音乐艺术家之一,被媒体誉为“活着的贝多芬”。潘德列茨基生于波兰东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德比卡,幼年时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争的惨痛场面给他留下了深刻的烙印。1958年从克拉科夫高等音乐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1973年至1978年又在美国耶鲁大学任教。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他经常到中国访问演出,并担任中国爱乐乐团首席客座指挥。他是20世纪先锋派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尤其是微分音乐。但是从70年代末期起,他转向了“保守”的、带有浪漫主义特征的风格。潘德列茨基作为先锋派作曲家,做过很多惊人的尝试。他经常要求乐手用非常规奏法在常规乐器上奏出新式音响。他的特色音响包括了微音划奏和密集音簇,但他从未因此而放弃音乐的旋律性和情感深度这些“传统”要素。例如在论及他1966年的作品路加受难曲时,潘德列茨基曾说道:“如何形容这部作品并不重要,说它是传统的,是先锋的,都不重要。对我来说它就是我的真情流露,这就足够了。”他从70年代末的第二交响曲“圣诞”开始,回归传统的趋势更为明显。甚至有人认为他是“新浪漫主义者”。潘德列茨基作品中的宗教意识十分浓重,情感亦相当强烈。不少电影曾借用其某些作品作为配乐,例如2007年的波兰电影《卡廷惨案》。
潘德列茨基的重要作品包括《广岛受难者的挽歌》,作于1960年,此曲是潘德列茨基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也是他的成名作,属于相当激进的作品;《路加受难曲》,作于1962~1965年,这是潘德列茨基早年的一部重要的宗教音乐作品;《波兰安魂曲》,作于1980~1984年,但潘德列茨基曾多次修订这部作品;第二交响曲“圣诞”,作于1980年;第七交响曲“耶路撒冷七道门”,有人声,作于1996年;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变形”,作于1992~1995年,为小提琴家穆特而作。
为祝贺波兰伟大作曲家潘德列茨基85岁生日以及他与小提琴大师安妮-索菲•穆特将近40年的音乐友谊,DG发行了《致敬潘德列茨基》2CD唱片,这也是穆特最出色的演奏之一,其中穆特演奏的作曲家《第二小提琴奏鸣曲》系首次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