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67891011» / 2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隐秘 ——变量中的盘、臂、马达 [复制链接]

查看: 556877|回复: 679
71#

最终我们选择的都不是什么设计没有缺陷的产品,而是选择了让自己的荷包不会太大缺陷的产品
TOP
72#

平民发烧友是永恒不变的主流,永远占着群体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数量。

你叫平民发烧友去买一个仪器测数据,他还不如攒点钱换个好点的唱头嘞。


够意思的,自己把各种唱盘的数据测出来,图片贴出来,降低抖晃率的做法公布出来,让他们在选择上有数据的依据,玩法上有参考,这才叫普度众生。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8 15:25:15
TOP
73#

记得168上有一个帖子用蓝丁胶还是别的啥对阿玛尼的入门级转盘做了阻尼处理,这是可以降低抖晃率的。
阳光枫林 发表于 2017/9/28 15:18:27
这也就是玩避震嘛,对我来讲,这是一种很入门的玩避震的方法。
TOP
74#

问题是:
就算黑胶调校仪器、有工具、有标准,器材搭配、调校却没有仪器、工具、标准。

单单通过黑胶的调校并不一定能使整套系统获得正确的声音。


所以,通过耳朵的调声是永远无法避免的,通过锻炼耳朵来建立重播标准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8 17:27:30
TOP
75#

无论如何,帖子8天点击破万,还是感谢各位大神贡献。
TOP
76#

回复 282楼时光车间的帖子

他是以一个唱臂开发者的心态去研究,劳动是值得尊重的。


我的确思考过唱盘的设计,但是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唱臂这一块,因为我身边没有我认为合格的加工体系。我看过国内做出来的很多唱臂,说老实话,比不上人家50年前的工艺。


但是他的很多经验普通发烧友是根本用不上的,假如你以前是黑胶菜鸟,看了几年他的帖子还是菜鸟,说明帖子很吸引你,但是你从里面学到的东西并不多,因为很多经验你也用不上。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8 18:00:30
TOP
77#

先提出一个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的观点,看看是否有人意识到这暗示着什么。

我之前讲过唱片的圆孔并不能精确地开在中心,唱片表面也不可能非常平整,象玻璃一样,看起来平,但其实是不平的,这导致唱臂的微观运动是同时具有左右和上下的。但唱臂不会象十字架般平直上下左右运动,而是打圆圈地运动。
TOP
78#

                                                                                                                 正切唱臂的天限




       唱片的圆孔并不能精确地开在中心,唱片表面也不可能非常平整,象玻璃一样,看起来平,但其实是不平的,这导致唱臂的微观运动是同时具有左右和上下的。但唱臂不会象十字架般平直上下左右运动,而是打圆圈地运动。






       看来并没有发烧友意识到我所说的这点的重要性啊,要是大家都意识到,恐怕早就吵翻天了。



        为什么正切唱臂发明出来那么久,支点臂仍然大行其道?除了我们熟知的种种原因之外,还是会有发烧友通过声音判断而决定舍弃正切臂的。他们听得出声音的不同,但是却说不出原理。其实原理很简单,在支点臂上,唱臂可以作圆周运动,其实在现实当中准确来讲是不规则运动,是任意方向、角度的运动,比简单的圆周运动复杂得多!而正切臂是固死的十字架运动,也就是讲只能上下左右运动。这样一看问题就很严重了,那为何正切臂仍能正常工作呢?因为在正常唱片中,不规则的运动是很微小的,而且唱针是具有阻尼,唱针也可以在微小幅度内作不规则运动。但是将这一运动完全交给唱针,其实是不合理的!我们仔细观察支点臂工作时就会发现,时常可以看到唱针在摆动的同时,唱臂也在摆动。这已经是肉眼可见的情况,而唱臂平常所作的更多是肉眼不可见的微细运动,我们看不出,并不代表它不动。


        我说的这一点的现实基础在于:唱片是否会令唱臂作不规则圆周运动。没有这一点基础讨论就没有意义。从逻辑学角度来反推:假如没有足够外力强加在唱臂上,唱臂是不可能百分百规则地作出十字上下左右运动,也就是讲唱臂由上到右的运动过程必然出现非直角的缓冲!


       假如有微观摄像机就更加简单了,在唱头上取一个点,拍摄后拉快来观看就一目了然,有条件的朋友可以试一试。



       再讲一下正切臂与支点臂在声音上的不同。它们最大的不同在于声音“飘逸感”,高素质的正切臂声音非常稳定,而支点臂的声音相对飘逸,特别是单点臂。声音的飘逸感,是一种很微妙的气质,让人有一种云淡风轻的舒适感。而稳定的声音则让人历历在目,一板一眼,好像又有点古板。事实上,的确有些发烧友更加喜欢稳定的声音,而也有发烧友看重飘逸的感觉,这与其讲是声音的素质,不如讲是声音风格!但是话又说回来,高素质的正切臂比低素质的支点臂声音还要飘逸,这也不是什么奇闻,对比只能在近阶的产品中进行。



      所以玩正切臂有两点需要注意:


       1,以更加严苛的态度来挑选黑胶唱片。



       2,配搭柔顺度更佳的唱针,绝对不能用无唱杆的唱头,如LONDON唱头。




       正切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臂管一般都比较短,从支点臂的角度看,长臂除了循迹占优势外,还有一点就是唱臂在轴承处的摆动比短臂小得多,这是非常简单的物理现象。无论唱臂的轴承多么优秀,活动的幅度小总比幅度大的好,小一点可能只是变调,大一点直接就失真了。唱片一个轻微的起伏,在12寸臂上可能还不知不觉,但是在正切臂那已经天翻地覆了,所以以正切臂为拳头产品的清澈搞了一个唱片外圈镇,就是为了令唱片更加平整。


       我听过不少正切臂,在播放以下两种黑胶时是比较麻烦的,第一张《霍洛维茨在莫斯科》,能够完美重播接近内圈那首,那真要恭喜你了。我在玩清澈正切臂的老玩家那里听过,直接“喳喳”地过去了。



第二张《1812》,这张唱片的真炮录音我只在磁悬浮臂上听过完美的重播,那些动态没有出来的系统就甭提了,人家那动态就直接让隔两层楼的人投诉。这张唱片除了循迹外,大动态反馈给唱臂、唱头的失真也是重要的考量之一。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9 09:24:01
TOP
79#

这篇文章的意义在:发烧友在选择唱臂时,选择适合自己风格的品种。
TOP
80#



我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怎么这么荒谬的东西怎么可还那么不知廉耻地在讲, 还标榜为大师进阶班。
redsox 发表于 2017/9/29 10:02:40

用理论和数据反驳我的观点,反驳不了只能证明荒谬的是你自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