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0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隐秘 ——变量中的盘、臂、马达 [复制链接]

41#


        黑胶系统中的盘臂头,是否可以通过现有最先进的工具、手段调校至百分百准确,可以肯定地讲不可能。黑胶的调校同样绕不开测不准定律




    
    测不准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由海森堡于1927年提出,这个理论是说,你不可能同时知道一个粒子的位置和它的速度,粒子位置的不确定性,必然大于或等于普朗克常数(Planck constant)除于4π(ΔxΔp≥h/4π),这表明微观世界的粒子行为与宏观物质很不一样。此外,不确定原理涉及很多深刻的哲学问题,用海森堡自己的话说:“在因果律的陈述中,即‘若确切地知道现在,就能预见未来’,所得出的并不是结论,而是前提。我们不能知道现在的所有细节,是一种原则性的事情。”



         再来看,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原理之一是——模糊运算!黑胶调校中一切具有争议性的问题,其最终的解决方法唯有按照“模糊运算”原理去寻找一个平衡点,妄想通过科学、工具、技术代替模糊运算,是狂妄、无知和不切实际的。


      模糊计算方法可以表现事物本身性质的内在不确定性,因此它可以模拟人脑认识客观世界的非精确、非线性的信息处理能力。亦此亦彼的模糊逻辑。


      美国加州大学L.A.Zadeh博士于1965年发表了关于模糊集的论文,首次提出了表达事物模糊性的重要概念——隶属函数。这篇论文把元素对集的隶属度从原来的非0即1推广到可以取区间【0,1】的任何值,这样用隶属度定量地描述论域中元素符合论域概念的程度,就实现了对普通集合的扩展,从而可以用隶属函数表示模糊集。模糊集理论构成了模糊计算系统的基础,人们在此基础上把人工智能中关于知识表示和推理的方法引入进来,或者说把模糊集理论用到知识工程中去就形成了模糊逻辑和模糊推理;为了克服这些模糊系统知识获取的不足及学习能力低下的缺点,又把神经计算加入到这些模糊系统中,形成了模糊神经系统。这些研究都成为人工智能研究的热点,因为它们表现出了许多领域专家才具有的能力。同时,这些模糊系统在计算形式上一般都以数值计算为主,也通常被人们归为软计算、智能计算的范畴。

       模糊计算在应用上可是一点都不含糊,其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它在家电产品中的应用已被人们所接受,例如,模糊洗衣机、模糊冰箱、模糊相机等。另外,在专家系统、智能控制等许多系统中,模糊计算也都大显身手。究其原因,就在于它的工作方式与人类的认知过程是极为相似的。



       在人类发明史上,许多人发明了与他的研究领域并不相干的东西,最早的潜水钟是著名天文学家哈雷发明的。最早的玉米收割机是一个演员发明的,他用它来收割自己“种在舞台上的庄稼”。……,为什么?因为发明上的灵感太具偶然性了。 最好的科学家不是对某一学科知道得最多的人,而是把坚实的科学知识和灵活的想象力结合起来的人。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这句话模糊得给人一种玄奥莫测之感。什么是哲学?词典上、教科书上、古今中外那么多哲学家、政治家、科学家的笔下,言者之多如天上的繁星、数也数不清,只是言者皆不知什么是哲学。他们所言总习惯以简单的思维去看复杂的世界,以简单的语言去评说复杂的事物,虽言而不真了解这叫言者不知。知道了,但没有新鲜感不想说,或感悟到了、却说不出来,这叫知者不言。前者为不为知或不真知,后者为不想言或言不出。在什么是灵感?什么是灵魂?什么是灵性?思维网上孤粒子的性质如何?什么样的知识才有含金量?……?如此一系列的问题上人们全都还处在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状况之中。又何况天下事了犹未了、模糊不清也哲学。






       音响的调校,是玩家协调各方矛盾、缺陷的一种学问。在钻研这门学问过程中,以追求平衡的声音反观自身,令内心达到平和、自如的状态,进而再用这种心态审视音响音乐的重播,犹如马车的双轮,共同前进,缺一不可!而不是因为一些鸡毛蒜皮的事情,争吵得天翻地覆!师者,传道受业解惑者也。道不是死的,而是活的,是非唯一的,是留有一定空白的。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6 11:20:06
TOP
42#

讲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有意义吗?国内常有人说某某东西具有文化底蕴,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拿这个遮羞布来掩盖自己产品的低劣和设计上的缺陷,或者是掩饰自己的无知。

那在哪些方面调Lp时听感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呢?我这这接着阳光枫林的帖谈一下。

针压。一般来说,工厂对针压都有个推荐范围。我主张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可以用的计压下,听多几张LP。但如果工厂建议为1.8克,你要从1.8克起步为好。假定工厂规定的范围是
redsox 发表于 2017/9/26 12:25:33

水平呢?所以讲很多人就是忽略最基本的功夫,建造空中楼阁,这也是普通发烧友最易忽略的要点。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6 13:33:25
TOP
43#

阳光枫林前面已经说过,水平和转速不需要听感来调整。
阿杰 发表于 2017/9/26 13:45:04
眼困了,哈哈
TOP
44#

睡醒了再来,还有分体马达皮带的松紧,一看就知道没有玩过没经验,这下百分百要听感来调。
TOP
45#

还有就是分体马达可以选择多种长度的皮带,两位大师,长点好还是短点好啊?
TOP
46#

再有,没皮带糟的转盘,马达放高点好还是低点好啊,我坐等答案
TOP
47#

瞎起哄
TOP
48#

告诉你们,里面大有玄机,先坐等技术强人解答,看他们对黑胶的思考究竟有没全面、深入。
TOP
49#

回复 132楼阿杰的帖子

抱歉,答案还真不合格。仪器测出来,也讲不出原理。不知就不知也不会丟人,等另一个。
TOP
50#

一个考究的唱盘品牌,其转盘的皮带槽位置是不会随便开的,也不会到处宣传远这些原理,看看那位有没在国外网站找到稍微靠谱的讲法。
TOP
51#

讲这种形而上学的东西有意义吗?国内常有人说某某东西具有文化底蕴,实际上说白了,就是拿这个遮羞布来掩盖自己产品的低劣和设计上的缺陷,或者是掩饰自己的无知。

那在哪些方面调Lp时听感具有较重要的地位呢?我这这接着阳光枫林的帖谈一下。

针压。一般来说,工厂对针压都有个推荐范围。我主张不能超出这个范围。可以用的计压下,听多几张LP。但如果工厂建议为1.8克,你要从1.8克起步为好。假定工厂规定的范围是
redsox 发表于 2017/9/26 12:25:33

骂人骂的挺狠的,讲点高深的说我形而上,那来点最基本怎么不敢出声了?说话别说得太死,说得太死,最终只会啪啪打脸。
不是天天“国人”挂在嘴上吗?那些高贵的外国人没有给你答案?

针压、VTA,这些老生常谈,哪个玩黑胶的不会琢磨几十遍,我不是不懂,而是我最讨厌拾人牙慧,我的观点都是自己独立钻研、思考出来的。


其实这些简单的问题,主要放平心态,不为输赢,很容易就思考出答案,那里需要什么上网找答案。


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嬉笑怒骂,没有输赢!


时势造英雄,通过玩音响、发点文章便成为“大师”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即使你比那些“大师”强几倍、十倍,稍微聪明的高手都应该看清楚这个大势。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哪个人能学遍所有知识?你终归还是比阿杰强一点,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不出声,强就强在这性情上。不要撒泼死撑,观众眼睛都是雪亮的。


好了,等了一天一夜了,我就开古了,别等我说出来才说,:“我有事情没有看到帖,这些原理谁不知道”


1,在转速不变的情况下,皮带的松紧,对声音有极大的影响,没有任何工具、仪器可以帮到你,百分百需要用耳朵去调整。

我再讲一次以前说过的故事:某发烧友用巴花定制了四个器材架,JR的唱盘,群星荟萃的前级,都是不错的器材,可惜小提琴的结像在地板,整个音场都是崩塌的。我将唱盘马达拉远,皮带拉紧,声音回复正常,精神抖擞!

过了半年再去,换了运通签名版,声音又紧又叫,拿了十多斤的打印纸压在音箱上面都压不住高频,我摸一下唱盘皮带,好紧,放松到转速变慢,再拉紧一点,声音正常,压音箱的纸拿掉,高频松茸、悦耳,泛音自然。这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定制的器材架,面板很薄,非常差劲。


2,皮带的长短,皮带越长,皮带接触转盘的位置越短!

这个道理打个比方就很容易理解了,假设皮带无限长,皮带接触转盘就会接近半圆,反过来讲,皮带越短,接触转盘就越多。

说到这里,聪明的人已经明白了,但是肯定还有些人反应不过来。对于单马达的唱盘来讲,皮带接触转盘位置越长:1,转盘离心力越小。2,扭动力越强,这点跟什么转盘抖动毛关系都没有,扭动力越大,低频越扎实有力。

皮带一般是具有弹性的,空军一号那种没有弹性的重量极轻丝带,造价昂贵,一般唱盘很少用到。具有弹性的皮带越长,其弹性空间也就越大,重量越大,下垂力也越大,需要更大的扯力支撑它工作,也就是讲皮带要拉得更紧,对马达和转盘都是负担。

皮带越短,自然马达离唱臂的距离也会越短,其马达电路对唱头的影响也是考量之一,不过一般高素质的唱盘马达对唱头的影响极微小,可以忽略不计。


看到了没有?一个看似扯皮的小细节,想明白了有那么多道道。




3,皮带在转盘的高度。为什么大多数转盘皮带槽不是开在中间?难道中间受力不是最均衡,最好的位置吗?还真不是!


等了那么久也就是seestar小乐说出了心得,虽然没有说出原理,但也是玩得非常用心了。


皮带位置的定夺,其根本在于转盘重力支撑点。也就是说不同的轴承,需要不同的位置。


普遍来讲:滚珠轴承,重力支撑点在轴承顶部,皮带应该在在转盘上面,而传统轴承,重量由转轴底尖支撑,皮带则应该在转盘下面。


很简单,再打个比方:一根10米高的轴承,你要用皮带带动它,皮带的位置放得越高,轴承底部受到的侧引力就越大,假如是不太密实的轴承套,轴承是打交叉地旋转的。声音是什么情况,自己脑补吧。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7 07:33:49
TOP
52#

怎么又扯到转速上了?等你答案你又讲不出,我讲的哪一条你能驳?我要是你就不出声了。
TOP
53#

对于转速,只有准与不准。
什么是转速不变却能够听到变化?
知道什么是抖愰吗,抖愰率发生了变化你知道怎么测出来吗?
只讲玄学不懂数据,大师果然就是大师。
阿杰 发表于 2017/9/27 9:12:44

玩分体马达的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真替你脸红。

一耳朵的事情,还要什么仪器?鸡蛋就在你面前,还要那个显微镜去找,这不叫专业,叫。。。。。。


不要动不动拿仪器出来吓人,试音室里数据好得很,但是不好听的音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TOP
54#

驰动方式……直丶轮丶带的扭动力的大小,只与转盘轴承摩擦力有关。其中带驱又与皮带长短无关,与松紧间接相关(摩擦力不同)。这是简单物理学现象。

动这些地方改变声音是存在的事实,但非贴主所讲的什么驱动力大小引起。
Real 发表于 2017/9/27 11:16:07

   本来想让别人回答你的,但是没有人出来,而且你又说得那么绝对。

      先看枫林兄的文字:“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到淘宝上买了一根1mm直径900mm长的黑胶转盘用皮带,与原厂的皮带一起套在电机和转盘上,两条皮带同时拉动转盘,问题迎刃而解,旋转稳定性比之前用原厂的单根皮带还要好,低频更加扎实有力,声场更稳定。


      用两根皮带令皮带与转盘的接触面更大,取得更加好的声音。同理,在单根皮带上,令皮带与转盘的接触面加大,是更加巧妙的方法。转盘驱动力是一个很微妙的细节,我们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才想到明白这个方面的奥妙。

       我以前也不理解,只要转速标准不就行了吗?


      其实不然,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假如皮带只接触到转盘一点点,虽然也能令转盘恒定在33.3的转速上,但是牵引力是不够的。可能一旦有外力,包括微风、或者音乐重播引起的震动,甚至是唱针划过唱片较大的动态的音槽时产生的阻力,都会导致其不稳定。正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才有双马达、三马达的唱盘出现。而在单马达的唱盘上,皮带越短,皮带就抓得越紧转盘,无限短就无限接近近似直驱的方式,离心力也接近零(离心力本身也会对转盘的稳定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9-27 12:08:20
TOP
55#

关于泰勒斯定理,我答应讲一下,故我现在来简单讲。以前我在这发了这图,没有人理解。



上个月,我发在了国外的论坛上。没有人是指责这个图是错误的。




redsox 发表于 2017/9/27 11:13:28



精彩,我第一个喝彩!
TOP
56#

用耳朵来检验转速难道会比仪器准确?
就像刀耕火种的人嘲笑现代化科技一样的可笑。
阿杰 发表于 2017/9/27 12:59:12
老天,我哪里说过用耳检转速?
你还是将注意力放在那几张图上吧,我保证洗耳恭听你的高见。
TOP
57#

离心力有时被用来描述在某个广义坐标下的广义力
TOP
58#

真没有必要纠结在这些名词上,你只要明白一点:马达通过皮带带动转盘的同时,有一股力使转盘往马达这边拉,而当皮带接触转盘越接近半圆的状态时,这股力就会越大。当皮带接触转盘越接近整圆时,这股力会越小。
TOP
59#

那本教科书上说的??自创的??
估计扭动大小也是自创的了??
Real 发表于 2017/9/27 14:05:31
自己百度吧,看认真点,我跟你的对话到此为止了。
TOP
60#



这就是改变皮带接触面的例子。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