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极品器材的声音完整性——全球限量30对的高文旗舰后级玩转丹拿证... [复制链接]

查看: 112918|回复: 106
11#

调声之入门——三段的平衡


        说是入门,但是随着折腾升级,每一步都要进行三段平衡的再调整!大到换器材、换线材,小到换对前级胆。比方说,原来声音很平衡的胆机系统,在前级由德国胆换了一对英国古董胆,一般来说,声音马上会厚暖,但是可能高频会暗下来,线条也没有那么明晰,这时就得在解析力、中高频上面提一提,才能真正利用好这个英国胆!可惜绝大多数发烧友,插上就了事,觉得不好就换下来。他们根本没有机会体会过超高解析力下英国古董胆有多么迷人!所以这个基本功,将伴随我们玩音响的一生!



        话说,有一位音响设计师跟我说,调声是减法!也就是说,声音会越调越少。开始我也认同,但是后来我否定了这个说法。在器材不变的情况下,任何调整都遵循着能量守恒定律!而三段平衡的调整,其实说白了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一件成功的器材,三段本身是平衡的,只不过因为搭配或者空间的缺陷等等原因,导致三段的失衡。这时候我们就得通过一些调整把平衡找回来。



      有些系统声音过亮,低频缺的,就将能量往下盘移一点,自然就好听!


       方法:

       1,使用线材调整,米多的,换点低频量感多的牌子线,少米的也简单,随便用上点传说中的西电线,大多都会让高频的能量转到中低频去!

       2,避震调整,在系统后端丢掉一切尖钉,用些软避震!



        有些系统低频过多,高频黯淡无光,那就拆点低频能量去补高频,如果你就喜欢这种低频过多的声音,OK,那就留着别动了。


        1,线材调整,换点解析力高的线材自然万事大吉!

        2,避震调整,所有器材都垫、垫、垫,连线材也架起来,要是没有线材架,那就用小木板或者小亚克力板,反正硬的物品,将线材架起来。器材方面,尽量杜绝使用原装塑料脚,这些塑料脚,成本不到5毛钱,妄想它能出好声,不可能!这时候尖钉可以派上用场了,用的时候,三个钉尽量内收,声音会更加飘逸!




         调整方法只能笼统讲讲,讲太多我就没有饭吃啦。这些调整的基础是,你自己首先得建立正确的听音观念,深刻地理解三段平衡是一切美声的基础!别以为这个观念很容易建立,看过多少聪明绝顶的老烧、大师,都是喜欢听失衡的声音!三段平衡可以解决很多声音的毛病,比如声音赶,声音慢、拖等等!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4 08:37:08
TOP
12#

          声音的散、乱、朦


        声音乱,相信很多发烧友都知道是什么回事!但是对散、朦的认识却并没有那么深刻!什么类型的声音是散、朦?一切没有音场的即视感、音场的通透度的声音都可以称之为散、朦,这个毛病最最容易出现在中高端以下的系统中,特别是国产器材!!!胆机尤甚!!!!!


      本人听过的一些系统,声音之散、朦,奇怪之程度可以用莫名其妙来形容!


      第一奇,这样的声音为何还能听下去??其实发烧友大多都是喜欢折腾,可能他们折腾过后,以为这个价位器材的器材就是这个素质,没办法,就这样听吧!在这里我可以负责任地告诉大家:只要后级和音箱的搭配没有出现大问题,只要你的功力够,功夫足,在声音的通透度这方面来说,任何器材都可以调至接近最顶班系统的那种通透度!区别的只是1,喇叭单元本身的特性!2,器材本身的个性,或者胆石、模拟数码之别。3,大规模的通透与小规模的通透(这也就是本人讲的:昂贵的顶级大系统可以在大空间里完成庞大的音场重建,而小系统只能在小空间里耍)





     第二奇,为何这些系统会发出这样的声音???

本人总结过很多原因:


1,功放与音箱不搭。
2,空间具有极大缺陷。
3,电源供应极差。
4,接插件氧化。
5,器材未作任何避震处理。
6,超10年以上器材的零件老化,或者单元老化。这点不得不引起重视,自从欣赏音乐成为非主流后,音响器材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很多零件、喇叭震膜、器材根本熬不了5年。
7,未知、未知,因为哪怕系统没有以上几点问题,但是声音就是散!


解决声音散、朦的方法:下回分解!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4 09:20:36
TOP
13#

心得真实,理念中肯。总而言之,音源、功放为喇叭服务,喇叭为声音服务,声音为音乐味服务。声音是魂,器材是形。勿贪念形而失去魂。
TOP
14#

心得真实,理念中肯。总而言之,音源、功放为喇叭服务,喇叭为声音服务,声音为音乐味服务。声音是魂,器材是形。勿贪念形而失去魂。
xtrfl 发表于 2017/6/14 9:19:48

总结得很好,我也说不出这么高格调的话,呵呵。
TOP
15#


声音散、朦是一切低级重播状态的基本特征,我们面对这种声音应该尽量想办法处理好,处理的方法就是针对可能存在的原因对症下药!


1,功放与音箱不搭。
2,空间具有极大缺陷。
3,电源供应极差。
4,接插件氧化。
5,器材未作任何避震处理。
6,超10年以上器材的零件老化,或者单元老化。这点不得不引起重视,自从欣赏音乐成为非主流后,音响器材的质量大幅度下降,很多零件、喇叭震膜、器材根本熬不了5年。
7,未知、未知,因为哪怕系统没有以上几点问题,但是声音就是散!

以上面,几点作为参考:

1,多方尝试,确定功放是否与音箱匹配。

2,在空间处理上严格遵循前扩散,中吸收扩散结合,后吸收的原则。

3,理清电源的供应,该升升,该换换!

4,接插件永远应该金光闪闪!

5,优秀的避震处理可以有效地解决声音散、朦的问题,下面间作文介绍。

6,自己看着办吧!



下面回到本人的专业,来讲讲为何震动会导致声音的散、朦?



      正在播放音乐的系统,因为系统中每一件器材自身不同的重量、材料、结构等等,会有不同的震动频率,而声音本身就是靠震动传播的,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除了系统本身之外,对声音影响最大的就是震动!在这里再透露一个秘密,很多发烧友喜欢玩线材,这条线这种声音,那条线那种声音,觉得很好玩,线材的奥妙很多,但也有很大程度其实是不同线材具有不同的重量和软硬程度在影响着声音。

      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会产生多个平衡重叠波(如下图),这种重叠波并不能被仪器有效地测出,是属于微观领域,我们从图片可以看到,平衡重叠波具有对原本信号的抹平功能,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听某些系统觉得声音平白、直接,没有什么音乐的细节,听不出演奏者的情感!这是因为音乐的微小起伏、微细表情已经被抹平,这就造成了信号丢失,出现散、朦的听感。
      





     而经过合理避震处理后的系统,在将杂波变成正常的音乐信号本身后(如下图),信息、动态、两端延伸都具有增加的效果,我们发烧友常常用一个词来形容“诸神归位”,在这里代表让杂乱的能量重新回归到音乐本身,而“极致平衡”正是目前如何处理器材震动,统一音乐信号最为有效、最为完整的理论!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6 08:09:03
TOP
16#

   在这里重温由籣谷声学首创的几个音响重播术语:

1,“平衡重叠波 ”Balanced overlap wave


       每一件器材自身不同的重量、材料、结构等等,会有不同的震动频率,而声音本身就是靠震动传播的,器材不同的震动直接影响并参与声音的重播,产生平衡重叠波。




2“平衡重叠波对微细音乐信号的抹平功能”简称"微细抹平" Micro Polishing



平衡重叠波的波峰与波谷互补,导致信号丢失,这就是平衡重叠波对微细音乐信号的抹平功能!




   3  “极致平衡”Ultimate balance


          是在严格按照每一件音响器材的重量,配以适当载重力的籣谷钉,令正在进行音乐播放的每一件器材都处于相对接近的震动频率,从而使系统中各个部件得以极佳的交流和互动,令杂乱的能量回归到音乐信号本身!

        另外:极致平衡的理论适用于一切多部件配合运作的系统,航空、航海、汽车等领域亦不例外!本人也正在与合作伙伴探讨这个课题,专利已经拥有三个,申请国家专利已经没有什么挑战性了,计划的是投稿《国家科技创新导报》,申报国家科技项目,为更为广阔、高科技的行业服务,请大家拭目以待。
最后编辑独乐乐也 最后编辑于 2017-06-16 17:35:43
TOP
17#

有道理。特别是系统的频率响应,遵循能量守恒定律,高频上不去(各种原因),能量就转移到中、低频里去。。。高低延伸越宽阔,频响曲线越平坦,中频能量就无那么突出。。。系统的组件、搭配,无论3大件还是各类配菜,在选用上都遵循这个原则。
TOP
18#

大自然讲求平衡,音响也是如此,失去了平衡只能说个人喜欢。
TOP
19#

非常具有实战意义
真诚交流,不说假话。
TOP
20#



    非常感谢以上几位的互动!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