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艺术的欣赏
好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创作者个人执着的痴迷。一心专注于别人无法了解的领域的一种执着和沉迷。
艺术欣赏是对我们理知层次的一种提高,使我们从单一狭窄的理知思维中解放出来,因此,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分析性的资料或许有佐助的好处,但绝不能代替艺术欣赏经验本身。
李商隐的生卒年代、李商隐的出生地、李商隐做过什么官、哪一年中进士,这些是属于理知范围的资料,我们在其他课程中,都可能有机会得知。这种理知的训练也比较容易用考试来测验一个人的用功程度。例如:李商隐生于哪一年,可以设计成是非题,或选择题,答案也只有一个。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一下子说出了我们自己的心事,使我们经验到生命中那种自负而辛酸的记忆,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一种至死无悔的爱的执着,使我们一刹那经验到宇宙间一种生命本质的庄严,使我们有了生命的慨叹、观照,使我们对这视乎又可爱又可怜的生命有了一点点领悟,这些,远远超出一般是非题与选择题的判断,也远远超出理知的范畴,是我们与自己、与历史、与恒古宇宙的对话,没有人可以测验,也没有人可以判断。
越伟大的文学,越伟大的艺术,越有能力使人对现实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反省,也往往使一件好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令人看了又看,听了又听,似乎永远可以获得启发与满足。比如《红楼梦》。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领悟和启发。
文学艺术上的阅读,不只是在阅读作品,其实也有一部分在阅读自己。艺术欣赏的过程,不只是欣赏艺术作品,也同时是在学会以宽容之心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象宗教。因此,我们可以说,怀有艺术欣赏的心情去看人生,是一种有福气的生命。因为“欣赏”是一种包容,一种宽恕,一种同情与悲悯,也是一种真正的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