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书摘:蒋勋《艺术概论》 [复制链接]

查看: 16136|回复: 18
11#

第九章:艺术的欣赏

好的艺术创作往往是创作者个人执着的痴迷。一心专注于别人无法了解的领域的一种执着和沉迷。

艺术欣赏是对我们理知层次的一种提高,使我们从单一狭窄的理知思维中解放出来,因此,真正使我们进入艺术欣赏核心的,永远是艺术作品本身。分析性的资料或许有佐助的好处,但绝不能代替艺术欣赏经验本身。

李商隐的生卒年代、李商隐的出生地、李商隐做过什么官、哪一年中进士,这些是属于理知范围的资料,我们在其他课程中,都可能有机会得知。这种理知的训练也比较容易用考试来测验一个人的用功程度。例如:李商隐生于哪一年,可以设计成是非题,或选择题,答案也只有一个。但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好像一下子说出了我们自己的心事,使我们经验到生命中那种自负而辛酸的记忆,使我们仿佛感觉到一种至死无悔的爱的执着,使我们一刹那经验到宇宙间一种生命本质的庄严,使我们有了生命的慨叹、观照,使我们对这视乎又可爱又可怜的生命有了一点点领悟,这些,远远超出一般是非题与选择题的判断,也远远超出理知的范畴,是我们与自己、与历史、与恒古宇宙的对话,没有人可以测验,也没有人可以判断。

越伟大的文学,越伟大的艺术,越有能力使人对现实进行持续不断的思考与反省,也往往使一件好的文学或艺术作品令人看了又看,听了又听,似乎永远可以获得启发与满足。比如《红楼梦》。不同的年龄读《红楼梦》,会有不同的领悟和启发。

文学艺术上的阅读,不只是在阅读作品,其实也有一部分在阅读自己。艺术欣赏的过程,不只是欣赏艺术作品,也同时是在学会以宽容之心欣赏自己和他人的生命。
艺术,在某种意义上,非常象宗教。因此,我们可以说,怀有艺术欣赏的心情去看人生,是一种有福气的生命。因为“欣赏”是一种包容,一种宽恕,一种同情与悲悯,也是一种真正的爱。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

第十章:艺术的批评

好的艺术批评,常常需要有比较宏观的艺术史训练做基础。

艺术史是从事艺术批评的一种基础。艺术史是以冷静的客观的方式分析人类历史上的艺术创作行为的学问。艺术史大约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来谈:一是史料,而是史观,三是美学。再好的理论或批评,也永远无法替代艺术本身;最好的批评,本身必须具备美的潜质。

近代王国维的《人间词话》是一本评论中国古代文学的著作,是典型的艺术批评。但是,王国维继承了中国最好的诗品传统,在文学的评论中融入了美学,成为对生命的全面性的讨论,这种文学,是评论,又是创作,是中国美学的可贵传统。

王国维认为文学上追求词的境界,和人生在事业、学问上的超越,基本上完全一样,词的境界,也就是人生的境界。艺术的进境,也就是生命的进境。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3#

蒋勋在三联出版的书籍: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4#

注:蒋勋在台湾名气很大,他属于那种多才多艺的文人。据说马英九曾经想请他担任台北文化局局长。但蒋勋没有答应,蒋勋推荐了他的好友龙应台。下面转载一些对蒋勋的访谈:

■ 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就是很多的艺术家在年轻的时候对中国传统文化非常反叛,对西方的文化非常欣赏,可到了中年以后会很自觉地回到传统中来,这是为什么?

-------------------------------------------------------------------------------------------------------------------

对。画油画的又画起了国画,有一部分是基因,有一部分是文化的相承,他还是会转回来。

还有一点,我觉得中国的东西,特别是宋元以后基本上是中年以后的文化,水墨画绝对是中年的文化,年轻一定要色彩,中年以后是沧桑。所以,我们看到宋元以后所有的绘画都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风清”。唐朝不是这样的,唐朝是很年轻的,李白是非常年轻的。后来就转了,转到一种比较清淡的文化,宋朝整个都是在追求一种沧桑的东西,尤其到了元以后就更明显,都是退隐的东西,他的青春找不回来了,然后就强调越老越好。所以,水墨画基本上年轻人不容易懂,年轻人画水墨我觉得是做作,水墨画真的是中老年以后的泪痕,他知道怎样去淡,年轻人不可能会懂,他势必要等他到某一个年纪。

我也知道,到七八十岁时,我惟一弄的东西恐怕还是书法,最着迷的还是书法。所以我这么多年故意不去碰它,我最好的纸,我在安徽买的最好的墨——明朝的墨,我都留在那边,因为我知道,有一天我一定会用它,可我现在完全不要碰。我知道我不够安静,不够炉火纯青,我还有很多躁动的东西。我希望可以带着年轻人去背叛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这个文化够伟大,不怕去背叛它,还可以再撞碎一些。


■你的书上有一句话说“美是一种拯救”,我不知道这话怎么来解释?

----------------------------------------------------------------------------------------------------------------------

我觉得美是一种自我救赎。所有的创作首先是对自己的,凡•高不画画的话,他会更早自杀,其实他是用绘画救赎了他自己一段时间,到最后还是没有办法。可是你可以看到,因为救赎,所以那个画特别动人。他是因为要救赎他自己,因为他要活不下去了。

我最喜欢的艺术家都有这个救赎性,他们其实不是为了画画。贝多芬在后来与他的残疾对抗的时候,那个声音真是动人得不得了,他第一个就是救赎他自己。

所有的教条都会说艺术多么伟大,陶冶心性,其实那个都是假的。艺术第一个一定是自私的、自我的救赎。这句话我常常讲,但是并不容易懂。


■ 你的文章中说“要追回自己,“自己”指的是什么?还有“从污泥中升起”,又是指什么?

----------------------------------------------------------------------------------------------------------------------------

我的意思是说,如果相对中国的文化和道统,污泥大概就是指人的**和感官、人的原欲。其实我们的文化一直不面对,也一直不去谈这个东西,这是非常危险的一件事。如果你对**不了解,而去谈我已经克己复礼,那是骗人的。

我年轻的时候就是这样,以为已经克己复礼,我到寺庙可以住一两个月,读《金刚经》什么的,觉得自己没有**,但是一下山就完了。其实,是自己在蒙骗自己,有一段时间我也在逃,不敢去面对这些东西。所以这些感官、原欲的东西都需要重新来整理。

我母亲是一个优雅得不得了的人,我们在逃难的时候,即使是最穷的时候,她所有的菜做出来都要优雅。优雅、美和贫穷没有关系。我小时候她最爱带我去看的戏就是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王宝钏出来的时候,漂亮到惊人的地步,这就是中国的美学,你再邋遢、再穷困、再落难,你也不能忽视美。你看苏三起解,戴着枷铐了,可是在舞台上还是美。

这可以理解为文人的一种尊严,可以是生命的尊严,其实美最后是很庄严的一个东西,它绝不让落难者丑。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