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46447448449450451452453» / 52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乐之外(德国摄影师Frank Tischer的风景史诗) [复制链接]

查看: 1937430|回复: 5213
4491#

三、高奇峰绘画作品中的诗意

对高奇峰绘画作品的评述,往往跟其兄高剑父的绘画作品相提并论。比如谭延闿(1880—1930年)曾为高奇峰题诗道:“海南画手多雄俊,谁似君家好弟兄”、“丹青院本新开派,裙屐诗坛旧主盟。付与世人争甲乙,郊祁轼辙早齐名”。而高奇峰的弟子黄少强也认为:“奇师画浑雄奇洒,剑师画纵横错落,,本自不同”。所谓不同,指的是高奇峰在绘画风格上的独到性。而具体到对诗画的追求,高奇峰的表现,跟高剑父等人,可谓是殊途同归。

高奇峰绘画作品中的诗意,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高奇峰善于从客观对象中发掘诗材和画料,并把客观对象的审美体验通过诗和画的不同表达方式,互为补充、互为促进地表达出来。比如1932年夏,高奇峰携弟子张坤仪等人游桂林、阳朔,沿途作画。高奇峰在张坤仪的一件绘画作品上即兴题诗:“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相传甲桂林。造物始知偏有意,好将明净写高深”,此诗、此画均收录于《高奇峰先生荣哀录》。在诗文之后,高奇峰紧接着写道:“廿一年夏,观光西粤,沿路波光岚影,都成画料、诗材……”可见,高奇峰并不把诗和画作为各自独立的艺术形式。在他看来,两者之间的互通性,对于畅情达意、抒发性灵,有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惟其如此,高奇峰的不少画面题诗,在客观审美效果上,有着题材、内容等多方面的一致性。

二是高奇峰善于通过多种多样的绘画题材,表达大千世界的多种诗意。一般谈到高奇峰,多谈他的狮、虎、鹰等猛禽、猛兽的题材,并以此强化岭南诗派和岭南画派追求的“雄直”之意。这种论述,其实不利于对高奇峰和岭南画派绘画作品的整体认识。以题材而言,高奇峰的创作视野非常宽泛。他的绘画创作对象涉及到猿、猴、骏马、猫头鹰、松、梅、兰、竹、水仙、荷花、梧桐、石榴、梨花、芭蕉、海棠、鸡冠花、鸠、雀、芦雁、龙、鹿、鹤、孔雀、鸳鸯、蜻蜓、蝴蝶、鹧鸪、鸡、鱼、牛、驴、螳螂、山水、高僧等,甚至还包括节瓜、白菜等“俗物”。高奇峰针对不同的视觉对象,结合不同的诗文内容,表达其诗画兼擅的文人情怀。比如故宫博物院藏高奇峰《花鸟图轴》,有高奇峰自题:“春寒昔昔雨潇潇,深掩重门耐寂寥。酿得梦云如许热,吹香洗白过花朝。轻云吹雾散朱门,影落凭谁写素魂,万里晓天微有晕,终宵明月欲无痕。”尽管该诗文的后半段为全文引用了明代徐渭的《梨花》诗,但是在诗画之间的互相呼应上,达到了诗画通融的审美效果。犹如《高奇峰先生荣哀录》中收录的《劳止·双牛》有题:“万物辛苦牛独甚,人生缰锁又如何?可能释负歌劳止,同沐清凉水一涡”,这段诗文与画面描绘的双牛互相呼应,有着诗画相通的意蕴。

三是通过多种绘画表现技法,营造并强化画面的诗意。高奇峰早年通过高剑父的转授,接受了居廉绘画的影响。居派花鸟画惯用的撞水、撞粉和没骨技法,对高奇峰的绘画表现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留学日本之后,日本绘画的创新精神,以及源自西画背景的对明暗、光影、**等技法的融入,大大丰富了高奇峰的绘画语言。构图的虚实结合、用笔的雄浑奇洒、造型的工意相间、色彩的明快时尚,以及在画面的各个角落洋溢着的饱满的艺术激情和敢为天下先的**精神,为高奇峰的绘画作品注入了丰富多样的元素。如果说诗文的意境,存在于顺着诗文字句的顺序而在阅读过程的所激发的想象力和理解力。那么,绘画的意境,则是超越于某种秩序、普遍存在于画面的多处、可以从任何局部开始。高奇峰的笔墨特点,决定了其绘画的诗意,必然是雄浑、开张、生猛、大器。从其题画诗的诗句,比如前文引述过的“万古空山只月明”、“万里山川来者稀”、“一声长啸谷生风”、“一任风波浪影齐”等,都是在大空间、长时段的无比开阔的时空环境中展开诗意的话题。在表现“诗意”方面,高奇峰的绘画作品丝毫也不逊色于这些题画诗文的意境。那种山光、月色、雄木、荒草、警惕、刚劲、柔韧、雄健的景象和意态,借助于笔墨的起落、构图的虚实、造型的设计、空间远近的安排等绘画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

四是在表现诗意的过程中,体现出从“小我”到“大我”的超越。简而言之,就是为人生、为社会的理想抱负。按照高奇峰在《画学不是一件死物》一文中的话说,就是“感格社会”、“慰藉人生”、“陶淑性灵”。由此可见,高奇峰对诗画的追求,最终是充满着社会理想的精神追求。比如高奇峰的诗《廿一年春送陈树人兄北上并绘鸽原急难图赠行》写道:“长夜惊回晓,江流待障东。世危忧独大,天远道不同。心事羊裘外,兵机谢屐中。为君挥急难,慷慨竞南风。”诗文之中流露出高奇峰把国家责任放在第一位、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思想。高奇峰的另外一首诗《廿一年春集门弟子作群力回春图题此以相勖勉》写道:“哀国步之日蹙兮,痛胥哭其谁援。惟自强以不息兮,葛藟犹能庇其本根。合群力以成城兮,起我神明之国魂。”这首颇有《楚辞》风格的吟诵,也体现了高奇峰的报国之志。1932年,高奇峰还写过一首木棉花的题画诗:“木棉说是英雄种,为问英雄世有无?万紫千红空烂漫,孤标毕竟胜凡株。”其中的英雄主义情怀,跟高奇峰一贯追求的精神境界相表里。类似的情况,还见于高奇峰在绘画作品《霜光马色》中的自题:“白马意闲闲,不受黄金络。安步向秋林,无心怨摇落。”在绘画作品《皎洁》中的自题:“皓月悬枝,梅花似雪。皎洁清明,大千照彻。”体现了高奇峰的诗品、画品和人品的内在统一。高奇峰在《画学不是一件死物》中谈到:“以真、善、美之学,图比、兴、赋之画,去感格那浑浊的社会,慰藉那枯燥的人生,陶淑人的性灵,使其发生高尚和平的观念。庶颓懦者有以立志,鄙倍者转为光明,暴戾者归于博爱,高雅者益增峻洁。务使**的机运转了一新方向,而后世观了现在所遗留的作品,便可以明白这**的精神和美德及文化史事,这才是我们作画的本旨。”可见,高奇峰绘画中的“诗意”,并非隐逸、自娱、孤立、僵化的诗意,而是通过绘画作品和题画诗文,表达出他对艺术的精神追求,表达出一代文人画家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对高奇峰的诗画研究,以及对以高奇峰、高剑父、陈树人为代表的岭南画派的诗画研究,在这个意义上就被赋予了更为宽广且深远的内涵。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9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500#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