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得跟“照片”似的有何意义?日前,中国深圳首次安迪•沃霍尔艺术展落幕,据深圳海关现场业务处展览品监管科估计这次展出的作品价值3亿元。如果要刷数据的话,这个价值还不及安迪•沃霍尔一年的拍卖成交额,据统计沃霍尔一年最高拍卖总成交额达3亿零8030万美元,超越了中国著名画家张大千。
安迪•沃霍尔的艺术作品给外行人的第一个感觉就是画得好像,好真。这也引出了另几个艺术术语:写实、超写实、照相写实。
关起门来折磨自己,打开门来吓一跳
专家也犯晕:照片还是画作
说的超写实,武汉人当然引以为自豪,我们有冷军。据统计,武汉画家冷军截至目前共上拍作品171幅,成交金额达到约1.78亿,冷军油画作品拍卖成交记录前十甲中,破千万的3幅,分别是最高纪录3136万成交的《肖像之像——小罗》,第二的《世纪风景之三》1955万成交价格,《丰碑》1897.5万。
而提起这些作品就不得不提及一段有趣的插曲。2007年,冷军花了一年多的时间,画出《肖像之相——小罗》,一时震惊美术界,专家们评价该作品真正达到了“细腻而不腻,逼真而非真”的大师水准。不过冷军在一次接受采访时透露,当时在评选阶段,连评委都不能肯定这幅作品乃画作,后来据说是拆开画框研究了一番,结果认定是彩喷的。“组委会打电话给我证实,我当时很惊讶!彩喷是影像类,充其量只是照片效果。”连专家都分不清是照片还是画作,这让冷军也觉得不可思议,后来冷军提交他的绘画步骤专家才相信“这真的是画出来的。”
是高科技画出来的吗
画得跟照片难分真假,有人传言冷军借助了高科技技术,有人怀疑他画画时拿着放大镜,还有人说冷军眼睛异于常人,如有特异功能一般。
冷军却表示,没有独门秘笈,就是傻画。他透露自己的绘画步骤:自制画布,先用白乳胶刷画布,再用进口的底料刷,刷到一定的厚度干透,用水磨沙子,磨得布纹稍微出来。这个时候再用颜料调好轻轻地刷,干透再一遍,经纬线、十字刷,刷几遍以后上边有一层毛毛的,平而不滑出来了。这个时候开始画大笔触。接下来进入细节,一开始画得很模糊,慢慢地,多余的颜料粘下来,一直这样做,一直从模糊到精密。
他甚至说自己连相机都没有使用。他的模特也从旁证实。冷军要求她几个月都坐在那里,为了缓解她的辛苦,还给她放很多电影碟片。冷军的一幅作品通常要画一两年。所以别人都说他“关起门来默默无闻,把门打开吓人一跳”。超写实主义体现了纯熟的绘画技术。熟练的技术要有背后的勤学苦练做支撑,不能投机取巧。
但是不少超写实画家会用一些不同于传统绘画方式的技术来完成画作。比如韦恩既是个摄影师,也是个画家。他的工作信条来自其在加拿大军中21年的服役经历。井井有条,一丝不乱。他用制图软件进行绘画创作,他的画也被称为矢量图。德鲁•布莱尔是一个飞机画家,他的绘画工具主要是油漆喷雾器,主要画各种超级写实的飞机。所以,超写实被称为照相写实主义就是因为它的创作过程对照片的依赖性。很多超级写实主义画家的作品以照片作为参照进行创作,他们会先用照相机先拍摄自己所要画的内容,再通过幻灯机将相片投放,进而获得比肉眼所能获得的大得多也精细得多的形象。超级写实主义的绘画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尺幅巨大。 画家通过用幻灯机等技术手段,将照片放大几十倍后进行精确的描摹。对于照片上不够精确的地方,画家会进行长达数月甚至数年的精细刻画和表现,其精细程度是远远超过相片的。由于正常人在观察事物时不可能如此细致,所以当看到这些超写实作品时甚至会感觉到自己的观察方式受到了挑战,其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言而喻。太过逼真的描绘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
比如资料中描述的阿根廷艺术家迭戈格拉维内塞,作为最优秀的超写实主义画家之一,他的工作程序是,在电脑上精心挑选到数码照片之后,用投影仪将照片投影到油画布上,然后用铅笔进行描摹、勾勒。先从画面的重点部位开始至上而下地上色,而且上色前把该部位的局部照片打印出来,用色谱的分析仪以便对色。
冷军自己也曾表示,超写实绘画是时代的产物。“想想看过去人画油画人物,没有衡定的灯光,不能保证画室长时间光源不变化,没有空调不能保证模特长达数月的衣着不变,没有照相机,无法保证模特衣服的折纹长期保持不变。没有这些稳定条件去保证画家长时间的制作是很难或很少能画出这样的作品的。”
画得跟“照片”似的有何意义
既然可拍照,那画超写实还有何意义呢?从超写实诞生至今,这样的质疑声就不曾断过。
冷军认为,超写实绘画和照片有区别。一个是肉眼看到的,一个是通过机器感知到的。“肉眼能够看到亮部所有的细节,也能够看到暗部所有的细节,这个是照相机永远也达不到的……一个人的肤色绝对不是照片能够反映的,不管照片怎么处理,它的颜色绝对微妙的冷暖关系的变化和你眼睛看到的绝对是两个概念。”“脸上的雀斑或者皮肤下的青筋,这些细节需要艺术家有极好的艺术感受力和表现力才能得到真正呈现。”
自从文艺复兴之后的五百多年中,西方画研究透视学、解剖学、色彩学等等,都是在通过科学分析的方式来尽可能真实地描绘这个世界。写实绘画得以蓬勃发展,直到十九世纪摄影技术出现。之后,现代艺术流派呈现异彩纷呈之势,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表现主义、野兽派等粉墨登场。因为大家觉得,画得再真又怎样?我们有相机呢。而美国为首的超写实主义出现,则是一种反驳,艺术家们应该是希望以此打破抽象一统天下的局面吧。艺术的世界不是应该多元吗?
天津美术馆馆长马驰认为:“摄影术的诞生给绘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这也使得全世界的绘画走向了完全不同的道路。但是和当初先贤们的估计有所出入,就是写实绘画不但没有消亡,更没有萎缩,它反而参考着摄影技术,在再现现实的命题下,走得更深入,更直指心灵。”
(转载自网络)
冷军作品《肖像之像——小罗》:
2005年,冷军新作《肖像之相——小罗》横空出世,一时震惊美术界,随后在文化部主办的第四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览中获得画院奖。外界评价,这幅作品“细而不腻,真切自然”。
小罗是一所小学的老师,一来二往,她感受到冷军创作的不易,更被其严谨的态度,和对细节的追求所触动。小罗毅然辞掉安稳的工作,成为冷军的第二个模特。小罗说,做模特的日子十分枯燥辛苦,每天早上八点开始作画,一个姿势就得保持一整天。如果某一块未完成,冷军会一直不停地画下去,有时收笔已是深夜。2005年9月,历时5个月的《肖像之相——小罗》终于完成。随后,受到冷军影响,小罗选择到广州美院进修。毕业后,执着于艺术创作的小罗回到武汉,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并结为秦晋之好。2009年,小罗创作了一幅以冷军为模特的作品,入选全国美展,引来一片赞赏。从此,艺术圈中流传的才子佳人的故事也为这两幅画作赋予了更多的含义。次年,冷军的《肖像之相——小罗》在一次拍卖会中,以3136万元落槌被场内一位藏家拍下私人收藏,刷新了冷军本人作品拍卖的纪录。
小罗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冷军求知的态度、对学术的严谨都对她的学习和绘画创作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感觉冷军就像一部宝典,他似乎拥有对所有无法解释和表达问题的认知和个人猜想。他极富创意,源源不断地激发着灵感和思维”,正在中央美术学院攻读油画硕士的小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