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了一下,仅供大家参考。
《周国平论哲学》这本书我是看完了的。这本书汇编了一些周国平论述哲学的文章。主要是一些哲学基础的文章,侧重西方哲学。这本书我做了笔记,我说说重点的内容。
哲学之产生,根本的动机是要为世界和人生寻找一个实在的本质。西方哲学的主流是要依靠人的理性思维能力去把握世界的本质,对世界做一个完整的解释。但是,今天,我们都基本上认为,两千年的西方哲学史,那种从古希腊开始的对哲学的探索,基本上是失败的。不过,在人类的追求中,仍然取得了伟大的成果。
为什么说这种探索是失败的。其实就是我前面所说的康德的观点。康德似乎很有说服力地证明了人的认识只能局限在现象界,不可能触及世界和人生的本质。一直以来,哲学致力于探索世界和人生的本质,因此,在康德之后,哲学就转向另外的道路了。
唯心主义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解决精神的来源及其价值问题。从宇宙或宇宙背后给我们人类特殊的精神性存在寻找一个依据。但是,宇宙到底有没有一个精神本质?这却是无法证明的。不过,人类的这种追求本身是一个证据,证明了对于精神价值的坚定信念。相信世界背后具有一种精神性本质,西方哲学就一直致力于证明这一点,最后虽然还是证明不了,但是,这种不懈的努力却促进了这样一种信念,就是人类的精神生活一定是有某种非物质的神圣来源的,它的价值不可以物质来衡量。
谈谈伦理学。西方人最看重两极,一是个人的灵魂生活,一是宇宙的精神本质,即西方人所说的上帝,在这两极之间建立联系。道德属于个人的灵魂生活,他的根据来自上帝,用康德的话来说,叫做绝对命令,所以完全是自律的,是要对自己的灵魂负责。
科学精神是对理性和知识的推崇。西方的科学是从哲学中分离出来的,它在骨子里仍然保持着哲学的非实用性品格。这在很多科学家身上有所体现。很多科学家,内心都始终怀着解开宇宙之谜的渴望,爱恩斯坦把这种渴望称作为宇宙宗教感情,这是科学研究的最高动机。。。。。
下面来说第二本书,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我还没看完,我说说我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
我有选择性地看了一下这本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虽然是只看了一部分,但已经感觉到这本书的不平凡。我说说那些打动我的地方。冯友兰是我国著名的哲学家,他曾获得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这本《中国哲学简史》是他用英语写的,给外国人看的,也是向外国人介绍中国文化。我看的这本是翻译为中文的版本。对冯友兰,可能有朋友会对他的人品有所质疑。不过我是这样看的,海德格尔和富特文格勒、卡拉扬其实在政治上都有污点的。但今天,我们仍然认为海德格尔是伟大的哲学家,而富特文格勒和卡拉扬都被认为是伟大的指挥家和音乐家。
冯友兰这本《中国哲学简史》也谈到康德,也讨论康德的“人只能知道现象”这个问题。由于康德证明了“物自体”不可知,那我们应该怎么办?既然如此,最明智的态度便是对形而上学止步不前,而以探究认识论领域为限。形而上学不是要对“不可知”说出一番话来,而是应当说“不可知”是不可知的。人如果懂得“不可知”是不可知的,对它就是有所领悟了。
《中国哲学简史》谈到朱熹,朱熹是宋朝的著名哲学家。他当官,能力也很好,而且为人正直。朱熹认为,在每个人里面,甚至在每一事物里,都有太极。太极便是万物之理的总体。因此,万物之理,具备于我。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人有时没能将万物之理表现出来。如同珍珠湮没在浊水里。我们要做的就是再现自己的本性,使沉浸在浊水中的珍珠重现光辉。朱熹这个说法非常类似西方人所说的“人人身上皆有上帝。”与柏拉图的说法也非常类似。柏拉图认为人有“与生俱来”的“宿慧”。柏拉图曾说:“我们在出生之前,已经有了对各种价值和事物本质的领悟知识”。 我们就需要用领悟的方式将我们身上隐藏的闪光的地方表现出来。“宿慧”是人人都有的,关键是怎样释放出来。
《中国哲学简史》结尾,冯友兰说了一个故事,我觉得非常深刻,我说说这个故事。禅宗里有一个故事说,有一位禅师,每当被问到佛教的“道”如何解释时,他便竖起大拇指,一句话不说,只是让人看他的大拇指。服侍他的小和尚也学会了这样做。一天,禅师看到小和尚也这样做,他就拿刀砍掉了小和尚的拇指,小和尚哭着跑开去。这时,禅师喊他,他刚回头,禅师又竖起了自己的大拇指。据说,小和尚就此得到了“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