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正统的音乐黑胶播放,系统的解析力高的话,会呈现千姿百态的声音,可以说每一个唱片公司的风格都不一样,EMI的声音厚容易糊,飞利浦的声音通透但容易偏薄,DECCA的声音高频华美容易紧,但是正统的录音,各频段齐整,不像TELARC、RR或者后期一些发烧碟那样,往往只有强劲的低频和一点点高频,听起来过瘾、讨好耳朵,但是显得夸张,除了刺激,没有什么音乐的内涵。
我们两个房间两套系统,同样用1500瓦的旗舰单声道后级,两种完全不一样的声音风格,主房数码音源15寸八爪鱼大音箱,中频极厚,动态凌厉。副房模拟音源,钻石高音、陶瓷单元,解释力超高,细节丰富,声音无比细致。当时播放得最多的吉他协奏曲,吉他独奏时,一致性极高,演奏时微细的信息、音乐的情感转折展露无遗,IM的三分频音箱相比我用单端直热胆机推二分频喇叭苦苦追求的声音的纯度,可以说不相上下!对此,听过的有耳之人,不会对IM功放设计技术再有什么疑问!要知道大功率后·级要动态非难事,要独奏时的微妙的气息才是难得!至于听感的松紧与硬软,每一个人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声音的素质,完成度是摆在那里的,特别是音场的营造,是全场最优秀之一。大家都知道我追求超高解析力到了疯狂的地步,我不认为声音一味的舒服就是好,舒服肯定好,但是舒服只是好的一种,我偏向略带一点刺激的声音,很多乐器现场演奏时都会略带攻击性的!即使是二胡、小提琴这样的乐器在近距离听都会带有刺激性。要舒服其实对我来说挺简单的,降低点解析力马上就OK了。
很多看热闹的人一进来,看到在吵杂的环境中播放小提琴或者吉他独奏,很快就走了。也有一些玩得有年头的发烧友,一连三天都过来听,一听就是半小时以上。 下面还是摘一些发烧友的当面评吧:
“声音高贵啊,一出声就是贵气,连播放JAZZ人声都贵气、有仙气,那没办法了”当时播放莲达的专辑!他问我们,这票明天还能进来吗?一天看不完啊!大叔,你在我们这里就逗留了一个多小时,给你三天都看不完啦!
“真能劈啊,太过瘾了,”他赶紧出去叫外面的朋友进来听,外面播放《红衫仔》劈得灯罩都掉了,他不动容。里面播放飞利浦公司康德拉申指挥的《天荒夜谈》,他惊讶了。真不愧是老耳!他话多,教了我很多东西,可惜我都知道了。
“你听,多细腻啊,那么微细的声音也听得清清楚楚!”还是飞利浦公司康德拉申指挥的《天荒夜谈》,到了平缓的乐段小提琴独奏,当时外面吵成闹市,他们两个知心基佬听得津津有味!
播放加卡的低音大提琴,他也不说怎么样,就是每天都笑着求我再播来听听,带了朋友过来,也第一时间说,播张低音大提听听。好腼腆的大叔!
当然也有不少不好的评价,可惜,经过认真聆听并给出真正有深度的批评的,基本没有,所以我也自动忽略了。人家是摆音展,我是玩音展,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玩!非常感谢IM音响提供这么一次难得的机会,谨以此文作为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