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5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梁祝》 [复制链接]

查看: 366936|回复: 253
41#


现代乐派的表现手法及效果本来就是有争议的。施万春教授亦结合其多年创作、教学、阅历作过深刻分析,颇为叹婉。这一点先不展开。

写一首作品,采用什么架构、曲式等,是由主题及具体内容决定的,而不是由流行什么手法风格决定的,这应该是最基本的认识。切不可陷进学院派应试模式那个小圈子里(事实上从这些年的发展来看,现代乐派不但没有流行得起来,反而局缩在学院考试的题库里,成为扼杀学生对古典音乐美好印象与创
fallingforyou 发表于 2016/10/20 17:02:15
好的,有空多交流。
简单地说,我认为你这种想法不符合音乐发展史的,甚至是一种倒退。
你这种观点,可能现在也有支持者,不过我个人不认同的。
中国的艺术,象音乐,其实和美术一样,受当时的国情限制,和外面缺少交流,难于接受现代艺术。

就象对现代绘画的理解,在当时,塞尚、高更、梵高、马蒂斯也不被接受,但艺术史证明,这些人的艺术是真正为艺术史所认同的。
谈到小提琴协奏曲,你可以看看贝尔格、肖斯塔科维奇、巴伯和潘德雷兹基这些人的作品,这些作品都带有现代作品的特征并体现了现代派作曲家对欧洲传统的新的理解。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2#

第一个问题,这个你就不要钻牛角尖了,当然是对何和陈有更高的要求。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西方古典音乐和油画是西方最发达的两种艺术形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丰富的流派。对西方的古典音乐和绘画,我们与之比较有比较大的差距,因为这是别人的传统。不过我们中国也有我们自己的传统,象中国画、书法和古琴,这些也是西方人望尘莫及的。
对西方现代艺术,我个人是持肯定的态度的。我不会说什么“有争议”这些没有意义的话。我对艺术的了解,我不是听别人怎么说的。我主要通过阅读艺术上的一些经典著作(尤其是西方的经典著作)以及个人的独立思考来认识西方艺术的。
西方现代艺术有她自己的法则,与传统艺术不同。比如毕加索,他是不会采用拉斐尔的创作方法来画一幅画的,因为立体主义有立体主义的创作法则。同样,西方现代音乐艺术具有新的音乐理论、音乐语言以及创作技法。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3#

前几年本论坛已经讨论过一次,旧贴请看这里,
《一张沙咸迷不容错过;《梁祝》迷不可轻视;古典迷不能忽略的CD―... 》
http://bbs.hifi168.com/bbs/showtopic-206289-1.aspx
大枣 发表于 2016/11/6 20:47:32
我看了一下。
好帖,多谢你的推荐。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4#

吕思清   台北市立国乐团  
宁峰      杭州爱乐  杨洋
音乐的奉献 发表于 2016/11/8 15:38:25
这是宁峰的《梁祝》: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5#

梁祝版本中,或LP或CD,出过唱片的大概如下:

俞丽拿(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队,1959年)
俞丽拿(陈爕阳,上海芭蕾舞团管弦乐团,1980年)
俞丽拿(陈爕阳,上海交响乐团,1985年)
俞丽拿(张国勇,俄罗斯爱乐乐团,1995年)
俞丽拿(李坚,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1997年)
沈榕(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管弦乐团,1961年)
西崎崇子(林克昌,名古屋爱乐乐团,19
大枣 发表于 2016/11/6 20:50:39
我没有这么多版本,我刚好有十个。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6#

多谢你的推荐,这两个吕思清的版本我都没听过,我找个时间听一下。

兄台谈到有些版本“不使用戏曲板鼓,使用木鱼、梆子啥的代替,完全不符合原谱......就是硬伤,直接“零分”。可能值得商榷吧。
我也类比一下,不知是否妥当。就象我们经常谈的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是分为有炮声和无炮声的版本的,今天,这两种版本都有经典的演绎,也各有特色吧。至于有炮声好,还是无炮声好,哪个更符合原谱,都不是最重要的。
对有些梁祝的版本,因为特殊原因,作适当的变通应该也是可以理解的。不至于直接零分吧,哈哈。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7#

相对于大部分演奏家一来就高潮的梁祝,大家应该要认真感受一下一个西方音乐家完整地演绎这首东方爱情之歌!
好眼训 发表于 2016/11/12 11:38:45
前面谈过这个录音的。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8#

柏菲出的《名琴.梁祝》听过觉得不错
aforapple 发表于 2016/11/11 20:45:01
刘云志的梁祝也非常有名。多年前还听邝版主介绍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49#

我有10个版本,是唱片,分别如下:

俞丽拿(李坚,英国广播音乐会管弦乐团,1997年)
西崎崇子(林克昌,名古屋爱乐乐团,1978年)
西崎崇子(甄健豪,捷克电台交响乐团,1992年)
西崎崇子(樊承武,上海音乐学院交响乐队,1992年)
薛伟(汤沐海,柏林电台交响乐团,1994年)风林版
薛伟(汤沐海,柏林电台交响乐团,1994年)ABC版
薛伟(黄胤灵,俄罗斯爱乐管弦乐团,1997年)
吕思清(陈燮阳,上海交响乐团,1997年)
孔朝晖(胡炳旭,中央乐团交响乐队,1997年)
沙汉姆(水蓝,新加坡交响乐团,2004年)

这些版本各有所长。
综合各方面来说:我个人最认可的是吕思清和沙汉姆的版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50#

我是这样理解的。

梁祝这部作品是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的作品。优点当然就是这部作品的内容,歌颂人类的爱情,具有非常美好的情感。而缺点前面也谈了,这部作品在写作技术上是落后于时代的。
梁祝这部作品产生的时候,正是外面的世界,现代音乐兴盛的时代。而且在那个时代,当时的中国音乐与外界缺乏联系和沟通。就算是当时有些外国音乐家看到这部作品,估计他们也只是看到这部作品的缺点,而忽略了这部作品的优点。

今天,随着时代的进步,中外文化的交流,梁祝得以流传开来。也有越来越多的音乐家留意这部作品,并开始重视这部作品。除了沙汉姆,杜梅和取访内晶子等音乐家也开始在自己的音乐会上演奏这部作品。

西奇崇子除了以演奏梁祝闻名于世,他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以及巴赫的小提琴协奏曲也非常不错的。西奇崇子也录制过很多小提琴小品,包括很多根据电影音乐改编的小品,都非常受欢迎。西奇崇子演绎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我认为比她的梁祝还要优秀。她那种优美、典雅和抒情的演绎方式和诠释手法,非常具有特点。

俞丽拿和薛伟除了演绎梁祝,他们演绎小提琴小品也非常突出的,俞丽拿擅长中国小提琴小品,而薛伟擅长外国小提琴小品,尤其是海菲兹改编的作品。

我觉得对于梁祝这部作品,当年大卫奥伊斯特拉赫没有录制这部作品,是一大遗憾。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