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卡电影《邮差》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邮差》是有着美丽西西里风情的意大利电影,用诗歌般的镜头语言为观众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邮差》是由迈克尔·莱德福执导,菲利浦·诺瓦雷、马西莫·特罗西主演的爱情片,于1994年9月22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1948年,智利诗人带着年轻的妻子流亡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他们与邮差青年建立友谊,并帮助青年获得爱情的故事。
生命中只有两样是不可缺少的:诗歌、爱情。
《邮差》上映于1994年——电影史上极为辉煌而有趣的的一年。在艺术性上并不输给同年的《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以及《阿甘正传》,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意大利南部小岛上旖旎的风光,明净的阳光,清凉的海水,绵软的沙滩,孕育着朴实无华的渔民,也吸引了经历着流亡生涯的伟大诗人聂鲁达。
故事从一个缺乏淡水的意大利小岛上开始。岛上的居民靠捕鱼为生,穷苦的地方容易产生幻想,影片的主人公马里奥不安于现状,他不喜欢像父辈那样在小岛上做一辈子渔民,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幻想去美国。但他除了在家里哪也没去,也去不了。在父亲的劝说下,他终于勉强找了一份送信的工作。这个小岛上的收信人只有一个——被流放到此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因为其他的居民都是文盲。
马里奥之前在小岛的电影院里看过聂鲁达的纪录片,然而他对聂鲁达的**者身份以及他动人的诗歌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聂鲁达身边总围绕着许多美丽的女人。尽管他岁数渐长,但对女人的吸引力依然绵长。这让马里奥感到很难以理解,因为他自己好像对女人没什么吸引力。
马里奥每天收发诗人的信件,他和诗人慢慢开始交谈,他还会小心翼翼的请诗人给自己签名。随着日渐频繁的接触,他越发崇拜诗人,而诗人也感觉到这个偶尔还会害羞的年轻人的善良和认真。聂鲁达告诉马里奥一些有关诗歌的事情,关于暗喻。在这个小岛上,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马里奥爱上岛上的美丽姑娘比阿特丽斯后,经常和诗人倾诉心事,并希望得到诗人的指点。诗人了解了马里奥本意后,和马里奥一起去酒馆见比阿特丽斯,并为她作诗,马里奥也用诗歌打动了比阿特丽斯。在诗人的见证下,两人结为伉俪。
随着婚礼的进行,岛上的氛围变得越来越炙烈、浓郁。然而,诗人在这时却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马里奥在诗人离去后继续进行诗歌创作,正准备在集会上朗读自己的诗,却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
最后,影片的结尾。是马里奥给诗人的录音:
“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
第二,海浪,大声的;
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
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
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
第六,教堂的钟声;
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
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单纯而美好。
伴随着海浪,诗人聂鲁达走在这个意大利小岛的海边,影片定格在聂鲁达的一张脸部特写以及这个小岛边的大海。
影片的时间背景虽然是穷苦的年代,但是导演却温情的处理,影片颇带有一些喜剧色彩,不少细节令人不禁莞尔:当诗人问马里奥用什么词来形容渔网时,文化很低的马里奥脱口而出“悲哀”,令人目瞪口呆。还有马里奥初见比阿特丽斯时出神的凝望,换来比阿特丽斯的一句“怎么,没见过女人?”
马里奥饰演者起初那种欲言又止的尴尬,以及后来内心充满波澜表面依然沉静的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毫无违和感。细致的表现了一个有着绮丽梦想却又深知自己斤两的邮差形象。
影片中旋律质朴,淡雅独到,充满乡土气息的配乐更是感动很多观众,并一度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也使这部电影获得第68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奖 。西班牙吉他、手风琴、小提琴的声音搭配着很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