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4546474849505152» / 66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961#

韩美林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4#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5#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7#

奥斯卡电影《邮差》

转载自网络,有改动

《邮差》是有着美丽西西里风情的意大利电影,用诗歌般的镜头语言为观众讲述了一段感人的故事。

《邮差》是由迈克尔·莱德福执导,菲利浦·诺瓦雷、马西莫·特罗西主演的爱情片,于1994年9月22日在意大利上映。该片讲述了1948年,智利诗人带着年轻的妻子流亡到意大利南部的一个小岛上,在那里他们与邮差青年建立友谊,并帮助青年获得爱情的故事。

生命中只有两样是不可缺少的:诗歌、爱情。

《邮差》上映于1994年——电影史上极为辉煌而有趣的的一年。在艺术性上并不输给同年的《低俗小说》、《肖申克的救赎》以及《阿甘正传》,风格朴实,感情真挚。

意大利南部小岛上旖旎的风光,明净的阳光,清凉的海水,绵软的沙滩,孕育着朴实无华的渔民,也吸引了经历着流亡生涯的伟大诗人聂鲁达。

故事从一个缺乏淡水的意大利小岛上开始。岛上的居民靠捕鱼为生,穷苦的地方容易产生幻想,影片的主人公马里奥不安于现状,他不喜欢像父辈那样在小岛上做一辈子渔民,他向往外面的世界,幻想去美国。但他除了在家里哪也没去,也去不了。在父亲的劝说下,他终于勉强找了一份送信的工作。这个小岛上的收信人只有一个——被流放到此的智利诗人巴勃罗聂鲁达,因为其他的居民都是文盲。

马里奥之前在小岛的电影院里看过聂鲁达的纪录片,然而他对聂鲁达的**者身份以及他动人的诗歌并不感兴趣,他只是想知道为什么聂鲁达身边总围绕着许多美丽的女人。尽管他岁数渐长,但对女人的吸引力依然绵长。这让马里奥感到很难以理解,因为他自己好像对女人没什么吸引力。

马里奥每天收发诗人的信件,他和诗人慢慢开始交谈,他还会小心翼翼的请诗人给自己签名。随着日渐频繁的接触,他越发崇拜诗人,而诗人也感觉到这个偶尔还会害羞的年轻人的善良和认真。聂鲁达告诉马里奥一些有关诗歌的事情,关于暗喻。在这个小岛上,他们成为了好朋友。

马里奥爱上岛上的美丽姑娘比阿特丽斯后,经常和诗人倾诉心事,并希望得到诗人的指点。诗人了解了马里奥本意后,和马里奥一起去酒馆见比阿特丽斯,并为她作诗,马里奥也用诗歌打动了比阿特丽斯。在诗人的见证下,两人结为伉俪。

随着婚礼的进行,岛上的氛围变得越来越炙烈、浓郁。然而,诗人在这时却结束了他的流亡生涯,回到了自己的祖国。马里奥在诗人离去后继续进行诗歌创作,正准备在集会上朗读自己的诗,却遭到意想不到的灾难。

最后,影片的结尾。是马里奥给诗人的录音:

“第一,是海湾的海浪声,轻轻的;

第二,海浪,大声的;

第三,掠过悬崖的风声;

第四,滑过灌木丛的风声;

第五,爸爸忧愁的渔网声;

第六,教堂的钟声;

第七,岛上布满星星的天空,我从未感受到天空如此的美;

第八,我儿子的心跳声。”

单纯而美好。

伴随着海浪,诗人聂鲁达走在这个意大利小岛的海边,影片定格在聂鲁达的一张脸部特写以及这个小岛边的大海。

影片的时间背景虽然是穷苦的年代,但是导演却温情的处理,影片颇带有一些喜剧色彩,不少细节令人不禁莞尔:当诗人问马里奥用什么词来形容渔网时,文化很低的马里奥脱口而出“悲哀”,令人目瞪口呆。还有马里奥初见比阿特丽斯时出神的凝望,换来比阿特丽斯的一句“怎么,没见过女人?”

马里奥饰演者起初那种欲言又止的尴尬,以及后来内心充满波澜表面依然沉静的表情拿捏的恰到好处,毫无违和感。细致的表现了一个有着绮丽梦想却又深知自己斤两的邮差形象。

影片中旋律质朴,淡雅独到,充满乡土气息的配乐更是感动很多观众,并一度受到奥斯卡评委的青睐,也使这部电影获得第68届奥斯卡最佳剧情片配乐奖 。西班牙吉他、手风琴、小提琴的声音搭配着很动听。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8#

奥斯卡电影《邮差》剧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69#

智利著名诗人巴勃罗·聂鲁达

(Pablo Neruda,1904年7月12日-1973年9月23日),智利著名诗人。

13岁开始发表诗作,1923年发表第一部诗集《黄昏》,1924年发表成名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自此登上智利诗坛。他的诗歌既继承西班牙民族诗歌的传统,又接受了波德莱尔等法国现代派诗歌的影响;既吸收了智利民族诗歌特点,又从沃尔特·惠特曼的创作中找到了自己最倾心的形式。聂鲁达的一生有两个主题,一个是政治,另一个是爱情。他早期的爱情诗集《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被认为是他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聂鲁达对中国和中国文化很有兴趣,一生中曾经三次到过中国。1928年他作为外交官赴缅甸上任时,出发来中国,给宋庆龄颁发列宁国际和平奖,此行中,他还见到了茅盾、丁玲、艾青等文学界名流,进行了友好的交流。在访问中国时他得知,自己的中文译名中的“聂”字是由三只耳朵(繁体“聶”)组成,于是说:“我有三只耳朵,第三只耳朵专门用来倾听大海的声音。”

聂鲁达1945年获得智利国家文学奖,1950年获得加强国际和平奖。1971年10月获诺贝尔文学奖。(摘自网络)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0#

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与《邮差》:

转载自网络

(Antonio Skármeta,1940—),是拉丁美洲“文学爆炸”后仍活跃在文坛上的一位重要作家。

1973年智利发生右翼军事政变时,斯卡尔梅达从智利流亡到西德,在这期间,他成为欧洲倍受尊崇的作家、教授、演说家以及影片导演。他的作品充分反映出当时许多拉丁美洲知识分子对于民主的向往,大部分作品都已被翻译成二十种以上的语言版本。他凭借多年以来在文学、文化领域中的诸多成就,不但在拉美享有盛誉,在欧洲乃至在世界范围内都是一位有影响的作家。是1987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影节的评委之一。

众所周知,在智利诞生了一位伟大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巴勃罗·聂鲁达。聂鲁达是斯卡尔梅达的导师和朋友,亲自指引他走上了文学创作道路。在德国流亡期间,斯卡尔梅达以聂鲁达与其邮递员之间的友谊为素材写过一个剧本。1983年聂鲁达逝世十周年之际,当时已很有名气的斯卡尔梅达倡议国内每位作家创作一部小说,以纪念诗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了《火热的耐心》一书(后来称之为《聂鲁达的邮递员》)。令作家本人也始料不及的是,小说一发表便得到如潮好评,除了迅速被译成多种文字,还被选作欧洲和拉美很多国家大、中学校的教科书。1994年,英国著名导演雷德福,再次将其搬上银幕,即电影《邮差》(又名《事先张扬的求爱事件》)。该影片获1996年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五项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原创音乐奖。作者承认他“迟迟不能从这部作品的巨大成功中走出来”。不知出于读者意愿还是影视效应,人们习惯称这部小说为《聂鲁达的邮递员》,或更加简单地称之为《邮递员》,作家也接受人们的选择,以《聂鲁达的邮递员》为正名,以《火热的耐心》为副书名再版小说。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1#

聂鲁达代表作《二十首情诗和一支绝望的歌》: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2#

陈黎与妻子张芬龄在台湾成名甚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出版了《拉丁美洲现代诗选》,是宝岛上翻译聂鲁达、巴列霍等拉美诗人的先锋。陈黎、张芬龄夫妇均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英语系,二人合译作品有《万物静默如谜:辛波斯卡诗选》、聂鲁达的《二十首情诗和一首绝望的歌》《白石上的黑石:巴列霍诗选》等逾二十种。陈黎也是著名的古典音乐发烧友。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3#

陈黎、张芬龄夫妇翻译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4#

TOP
975#

根据智利作家安东尼奥·斯卡尔梅达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邮差》,讲述流亡中的聂鲁达和意大利卡普里岛上一名青年邮差之间的动人友谊,它源自聂鲁达情诗启发聂粉青年成就聂粉爱情的真实故事,1994年上映后,获得第6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等多项提名,为聂鲁达圈粉无数。无数恋爱中的青年看了这部电影都渴望自己能成为邮递员马里奥,渴望从聂鲁达情诗中取得恋爱真经,至少可以装点一下情调,使之成为一种酵素。许多恋人因此不远万里走向意大利卡普里岛,寻访聂鲁达与邮递员马里奥这对忘年交故事的发生地,转身又进一步追逐到聂鲁达的故乡去,想要看看究竟是怎样的环境造就了如此伟大的诗人,让他写出如此动人的情诗。

聂鲁达一生有三个主题:爱情、诗歌和革命。聂鲁达把这三个主题都演绎得淋漓尽致。下面我们来欣赏聂鲁达的10句诗,领略这位伟大的诗人的慷慨激昂与动人心魄。相信你会有所感触。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6#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7#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8#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79#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980#

普通平实的文字经过大师的组合,就美的让人惊心动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