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4125126127128129130131 / 13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与书籍有关的点点滴滴(《白鹿原》) [复制链接]

查看: 980467|回复: 1300
1261#

刚毅坚卓:《南渡北归》

历史纪实文学第一人岳南力作,作者耗费十余年心血,三下江南与西南边陲实地采访与考察,并远赴台湾,更兼2015年重走抗战中知识分子内迁路,搜阅整理近千万字珍贵史料及亲历者口述资料,第一次全面描述了20世纪一批知识分子群体命运的剧烈变迁。记叙抗战年代学人的艰苦卓绝,再现国难当头知识分子的风骨典范。

岳南先生的这部《南渡北归》,是一部长达180万字的煌煌大作,全面再现了20世纪中国最后一批大师的命运变迁。

全书分为三部曲:《南渡》、《北归》、《离别》,时间跨度近一个世纪,所涉人物囊括了二十世纪人文科学领域的大部分大师级人物,如蔡元培、王国维、梁启超、梅贻琦、陈寅恪、傅斯年等。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时期流亡西南的知识分子与民族精英多样的命运和学术追求。在这里有光环但并不刺眼,而是貌似随意地信手拈来,有褒有贬、有庄有谐、有血有泪、有喜有悲,让读者在大师们巨大的光环底下,仍能瞥见他们最真实的一面,最温暖的一面,最可爱的一面。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2#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3#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4#

两位文学巨擘的友情与分歧:鲁迅与胡适

战火萌萌

在民国学术界,鲁迅和胡适被誉为“现代孔子”,然而,这段交往并非一帆风顺。两位革命先锋和文学泰斗,曾经因理念相投而成为挚友,却最终因分歧走上不同道路。

初遇与共创:文学改革的先锋

1918年,鲁迅与胡适的交往始于《新青年》杂志,共同为该刊撰稿,成为同事。胡适成名较早,1917年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声名鹊起。胡适受邀成为北大教授,成为“文学革命”的领袖,而当时的鲁迅只是一名小公务员。

这一时期,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和胡适的文学改良理念使两人成为“文学革命”的核心人物。两位巨匠在各自领域中开创先河,成为密切的朋友。胡适对鲁迅和周作人的评价为:“周氏兄弟都很可爱,他们的天才都很高。”

交心互助:黄金时期的友谊

鲁迅在创作《中国小说史略》时得到了胡适的热心帮助,胡适对鲁迅的文章赞誉有加:“警辟之至,大快人心!”这一时期可谓鲁迅和胡适友谊的“蜜月期”,彼此经常一起吃饭、郊游,共同探讨文学创作。

分歧初现: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

然而,两人的友谊并未持续到最后。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成为两位大师关系疏远的导火索。鲁迅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而胡适等北大教授却主张学校脱离政治,导致两人在这一事件上产生明显分歧。鲁迅为此公开痛批胡适,称其“出卖灵魂,丑态而蒙着公正的皮,令人生厌”。

友谊破裂:鲁迅的弃绝与胡适的期盼

鲁迅在多次言辞中嘲讽胡适,直至主动斩断与胡适的友谊。尽管胡适曾多次表达愿意和鲁迅和解,但鲁迅的回应始终未到。胡适对鲁迅的期盼在多次信件中表露无遗,但鲁迅未予理睬。

胡适的宽容:尽管痛骂却不回击

胡适对鲁迅的痛骂从未回击,甚至多次公开赞赏鲁迅的才华。胡适在鲁迅去世后曾担任鲁迅纪念委员会委员,并对鲁迅的作品表示高度评价。他对鲁迅的回忆充满欣赏,始终保持宽容的态度。

胡适的大公无私:对已故鲁迅的尊重

胡适不仅在公开场合对鲁迅表示尊重,还在私下为鲁迅的事业付出努力。他在《鲁迅全集》出版事宜上鼎力相助,为之奔走。胡适曾言:“先生已经作古,我为何还要去计较那一点过去的事?”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赢得了人们的尊重。

致敬已故:胡适对鲁迅的最后致意

鲁迅逝世20年后,胡适在与学者周策纵交流时,表达对鲁迅的欣赏和回忆。他谈到鲁迅是个自由主义者,表示自己与鲁迅是一路人。在公开讲话中,胡适再次对鲁迅的文学成就表示敬佩,赞誉鲁迅的作品为“让人只能仰视的优秀小说”。

胡适的言行一致:容忍比自由更重要

胡适曾言:“容忍比自由还更重要!”他始终保持对鲁迅的宽容态度,对鲁迅的私人攻击回应以文学作品和思想为重。他强调研究鲁迅的思想内容,而非攻击其私人品格。

结语:君子之风的胡适

胡适的大公无私、宽容谦和的态度,使他成为一位真正的君子。尽管与鲁迅友谊破裂,但胡适始终对鲁迅怀有深厚的敬意,以行动证明了“君子断交,不出恶语”的风范。这段传奇的友情故事,留下了两位文学巨匠各自的光辉篇章。

鲁迅与胡适这段传奇的友情故事,勾勒出了一幅民国时期知识分子间交往与分歧的深刻画面。这篇文章以详实的历史记载为基础,生动展示了两位文学巨擘从最初的合作到友谊破裂的全过程,同时也反映出**背景下的思想纷争。

鲁迅和胡适都是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共同为《新青年》杂志撰稿,成为同事。在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他们一起努力推动文学改革,对当时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初期的友谊可以说是建立在共同理想和目标的基础之上,两人相互启发,共同为**的变革而努力。

然而,友谊并非总能经受住历史的考验。文章中详细描述了两位文学巨擘在1925年的“女师大风潮”中出现的分歧,胡适主张学校脱离政治,而鲁迅却坚定支持学生的正义行动。这一事件成为两人关系疏远的导火索,最终导致了友谊的终结。这个过程呈现出友情的脆弱与坚韧,让人感慨万分。

胡适在面对鲁迅的痛骂时,选择了宽容与不回击。这种胸怀和态度实在令人敬佩。他对鲁迅的欣赏并没有因为友谊的破裂而减弱,反而以实际行动体现在对鲁迅事业的支持上。这种大公无私的态度,彰显了胡适真正君子之风,他更注重对鲁迅作为文学家的评价,而非过去的个人恩怨。

文章的结尾强调了胡适对鲁迅的敬意,以及他在鲁迅逝世后的种种致意和尊重。这种宽容和尊重在当时社会和学术界显得格外难得。胡适的态度或许可以被解读为一种超越**纷争的胸怀,他用实际行动证明了“容忍比自由更重要”的信念。

整篇文章通过详实的历史叙述,深刻地反映了友谊的曲折和复杂,以及在**大背景下两位文学巨匠个体思想的碰撞。这段文学历史的佳话,为我们提供了深刻的思考和反思,也引发了对友谊、宽容与尊重的深层次探讨。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5#

以前,胡适被彻底打 倒。
但今天,我们又从新认识胡适。
李敖曾捐款希望北京大学建一座胡适的纪念碑雕塑,但至今没有结果。
今天,我们怀念胡适。
是因为他身上具有自由而悲悯,温和但坚韧的品质吧。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6#

筱山纪信去世,他以出版摄影集而著称于世。
他的人像摄影表现出对东方美的追求。
筱山纪信的作品囊括日本偶像明星、歌舞妓、相扑选手、典礼仪式、自然风情等主题,
呈现人物、光影及艺术之美。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7#

筱山纪信去世

据朝日新闻1月4日消息报道,
日本摄影家筱山纪信于2024年1月4日去世,享年83岁。
据报道,筱山纪信2023年底开始感到身体不适,
加上本身患有慢性疾病,4日紧急送往医院后不幸离世。
日本知名摄影师筱山纪信先生享有世界盛名,
他以精湛技艺和独具匠心的视角创作出诸多名人非凡瞬间的杰作,
如山口百惠与约翰·列侬等人的珍贵影像。
筱山纪信是日本为数极少的几个与平面传播媒介紧密合作的高产摄影家之一,
已经出版有各种摄影书籍与作品集上百册,
其中包括在日本社会各个阶层引起巨大反响的《晴天》及《山口百惠》、《圣塔菲·宫泽理惠》等。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8#

在约翰·列侬不幸遇难的三个月前,日本摄影师筱山纪信受邀来到纽约,为列侬与小野洋子夫妇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跟踪拍摄。
这个温柔之吻最终也成为了列侬生前最后一张专辑《双重幻想》的封面。
筱山纪信拍摄的这张封面照片原本是彩色的,但列侬在发行的专辑上却刻意将其变为了黑白。
除了这张用作专辑封面的照片外,筱山纪信拍摄的其余照片鲜少公诸于众,很多照片洋子多从未见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69#

地震后冰场恢复运营,羽生结弦重新回到仙台训练时,
筱山纪信在路上拍摄下来的瞬间。
这组跟随直觉拍摄的照片并不算出色,
但却惊人地安静,是筱山纪信少有的“温和”照片。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1270#

筱山纪信的作品:







音乐是使人生活得更有意义的方式之一。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