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柯颂v6i与v6 [复制链接]

1#
哪位前辈能讲讲柯颂v6i与v6的差别?小弟想用其中之一配城堡的书架箱。
分享 转发
TOP
2#

据说V6I增加了8个电阻,以改进防止开机时防浪涌电流的功能,另外,增加了遥控器。V6已停产。
TOP
3#

轉帖﹕
官方摩机版
乍一看,V6i采用了与V6相同的机箱。如果没有遥控器的提醒,根本看不出是一台遥控版的放大器。柯颂把V6i的遥控接收器隐蔽得很好,藏在左上角的logo后面,没有破坏原来已经很协调的面板布局。
将V6与V6i放在一起比较,立刻就可发现两者在尺寸上的微妙差异。V6i在前后方向比V6加深了一指,高度大约也加高了1、2毫米。高度的增加其实是个假象,加高的仅仅是4个机脚。但深度的增加,难道说是增大了功率?不像,增加功率就要提高电源电压,势必增加电源组件的体积,如果将功率提升到180W或200W,V6i的体积仅做这么一点点增加,除非使用进口优质电源变压器。看说明书,V6i的功率还是150W,可见电源部分完全没有必要作出改动。
背面的连接端口倒是作了升级,所有的信号输入全部改用与原来V6的CD输入端子一样的品种。
还是打开机箱看个究竟。掀开上盖板,红色的威马电容和紫红色的镀铜钢板支架非常醒目,这是把V8豪华版的用料移植到了V6i上(据柯颂的傅经理透露,柯颂今后将停产标准版的V6和V8,所以豪华版的用料将成为V系列产品的标配)。那这是否就是V6i针对其前身的所有改进呢?非也,V8的两个版本在型号命名上也未用字母后缀加以区别,所以V6i肯定还有其它的改动。看一下输出级,V6i增加机身长度的谜底立时揭晓:散热器上总共列出了5对大功率管,除一对用作驱动外,电流输出共用了4对,比V6还多出一对,虽然仍比不上V8的6对,但已经与K9持平了。柯颂是多管并联坚定的支持者,原因在我以前对设计师邹元元先生的采访中已讲得很清楚了,最大的好处无非是增加末级线性度而已。
广大发烧友及柯颂用户可能最关心V6i前级电路的程式是否作出了改进。自K9开始,外界就一直流传着用柯颂合并机的后级部分与进口前级搭配的说法,言外之意是柯颂的前级不够档次,配不上后级部分。这次大家可能又会失望了,邹先生很明确地告诉我,V6i的前级电路未作任何更改。别看邹先生平时总是和和气气一副儒生样,其实是绵里藏针。通过这一“无为”之举,柯颂婉转地表明了态度,对于这个价位的合并机,V系列前级的表现是绰绰有余了,接下来的测试会证明这一点。
对于一个产品的了解,相信没有人的认识会比它的设计者更为深刻。与发烧友们的看法正好相反,邹先生认为V系列的后级部分倒还是有改进的余地。本来我对V6i增加一对输出管对声音能有多大改进抱有怀疑,可经与V6和V8豪华版直接比较,得出这样的结论:既然前级没动,后级一定做了关键性的改进,而且这种改进不是靠的改变用料和增加输出功率管数量。原因很简单,V6i相对V系列旧款的声音变化,远大于V8豪华版相对于V6!
是的,V6i的声音表现让我非常兴奋,使我迫不及待地先向大家透露试听的结果。做完比较的当天,我还特地赶去柯颂厂调查,想看看他们到底在V6i中作了些什么手脚。邹先生的解答仍然是他一贯的风格,充满技术性,却又让我不得要领——反馈网络参数作了一些调整,但并不会反映在闭环特性上。仅此而已?趁着邹先生在电脑上忙碌的机会,我直奔生产线而去,和柯颂负责生产的单工程师聊了一会儿,单工就为我找出了V6和V6i后级的电路图纸,并一一解释两者的不同之处。两者的不同之处不像我想象中的那么多,除了反馈电路参数的变化和输出级晶体管数量的增加,V6i比V6多出的部分,仅仅是8个电阻而已!记得当时看完了图纸,我脑子里只蹦出了两个字——“摩机”。V6i是不是很像V6的“官方摩机版”?用料的升级发烧友人人都可为之;增加输出管因为牵涉结构工艺,一般发烧友就没得玩了;更别说电路程式和参数的微调,就是只属于设计师们的游戏了。
之前,我接触到一些发烧友,也曾对我谈起过对柯颂,特别是对V8豪华版的摩机,无论怎么摩,顶多只是停留在对电源、线材的打摩,外加做足避震功夫而已。效果如何姑且存而不论,成本效益上就远不如V6i小小改动划算。这一手来得实在漂亮,用料和输出级的增强只是虚晃一枪,真正的杀着却如《卧虎藏龙》中李暮白的剑法心诀,外人永远学不来。
性能有小小改进
再进入音质主观评论的正题之前,还是要先看一下V6i在测试台上的表现,与V6究竟有没有不同。
V6i在8Ω和4Ω时的输出功率分别为182.4W和342.2W,去年在测V6时得出的数据是180.5W和324W。考虑到市电电压的波动,可以认为两者的输出功率完全相同。
信噪比,V6i是101.5dB(未计权),V6是100.5dB(未计权),1dB的误差完全可以忽略,所以还是在同一水平上。
频率响应曲线如图7所示,如果把它与V6的频响曲线叠在一起,几乎就是完全重合——在20Hz,两机都有0.5dB的抬升,别小看这0.5dB,因为Q值极低,影响到的频段范围很宽,据国外学者的研究,这种类型的提升量即便很小,人耳也很容易感知(参看本刊去年10、11月号“规矩方圆”栏目文章)。在高端,20kHz两机都略有衰减,相对V6的0.6dB,V6i的跌落为0.4dB。
失真功率特性和失真频率特性如图8、9,在大功率和高频中上段,失真特性有些微改善,但总的趋势是一致的。
接下来是谐波失真频谱(图10),还是有些许改进,表现在高阶失真成分更少。相对总谐波失真绝对值的降低,高次谐波的抑制对听感益处更大。与V6一样,V6i的失真成分中也是以低阶偶次谐波为主,有人称这种失真特性为“胆味”,可我从没听到过有人说柯颂V系列的声音有“胆味”。晶体机有晶体机固有的音色,没有必要都“趋炎附势”地往“胆机”上靠。
图11是CCIF双频测试结果,这个测试反映的是高频段V6i的互调失真情况。虽然互调失真与谐波失真反映的都是放大器的非线性程度,可以称得上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但对于放大器高频部分的非线性,谐波失真由于受被测器材带宽的限制,无法进行有效的测量,互调失真则能弥补这一缺陷。V6i的互调失真,与谐波失真在同一数量级。
最后附上V6i前级的谐波失真频谱(图12),在线路电平情况下,放大器失真的绝对值更低,失真成分不仅以2次谐波占优,而且不含3次以上的谐波成分(或是淹没在本来就已经很低的噪声本底之下了)。相对后级,前级电路面对的是后级输入阻抗这个非常稳定的负载,工作负担要比后级轻松得多,所以它比后级有好得多的失真特性是不奇怪的。相反,因为输出电压比后级低得多,信噪比倒成为前级设计中最值得关注的一环。虽然这次没有单独测量V6i前级的信噪比,但好过整机的101dB是没有疑问的,这已经够让一大批分体设计的前级出一身冷汗了。
但总体来看,V6i与V6的常规电性能指标可以认为处于同一水平。探测上述这些些微的性能差异由于不是人耳的专长,所以我认为它们不会对听感会造成显著影响。
说到这里,另扯一些题外话,我希望国产放大器制造商们都能像柯颂那样,把频谱测试作为放大器设计中的标准测试项目来进行,这样可以发现传统测试科目所反映不出的问题。进行这项测试所需的成本并不如想象的那么高,要达到像上面这样的测量精度,除了常规模拟信号发生器之外,仅需一台Win95平台的笔记本电脑(如果接地处理得好,主机板品质高,台式机也可)、中档专业声卡(最近24/96和24/192规格的专业声卡价格已经降到非常合理的水平)及配套的PCMCIA连接卡(台式机则不必),再加一套频谱分析软件即可。这套系统甚至还可测量瞬态互调失真。
音质全面升级
前面我已经说过,V6i相对V系列旧款的声音变化,远大于V8豪华版相对V6的声音变化。换句话说,V6i的音质,不仅好过V6,甚至也好过V8!无论是对我本人还是对本刊读者,这都是个相当惊人的结论。
试听的大部分过程都是在本刊视听室进行的,为柯颂放大器搭配的器材是JBL4312C音箱和Audio Analogue Puccini CD机。与V6i同场比较的还有V8豪华版和V6。此外,在柯颂厂的试音室中,我也曾把V6i接上JBL4344进行过短时间的试音。我发现V6i每次开机都需要一段时间的热身过程,在完成热身之前,V6i声音略有干涩且下潜能力不足,好在这个过程时间不长,仅有大约10-15分钟。V6i的末级静态电流不到100毫安,所以你也可以选择不关机。每次开机,V6i的音量钮都会自行动作,把音量调到最小位置以保护放大器和音箱(由于音量马达非常安静,这种无声的旋转显得有些诡异)。在开机延时保护时间段内,无论你把音量调到什么位置,机器都会自动把音量再次调小。
先说说V6i与V8的声音区别。透过4312C这对高度中性直接的监听音箱,我发现V6i声音的改进,绝大部分都体现在中频中下段直至低频这一段频域内,这是我事先绝没有想到的。V6i在这一段的频域内,表现得比V8和V6都要来得厚实,而且不仅厚实,清晰度也更好。这一点,是柯颂这次最大的音质突破。回顾柯颂大功率合并机的历史,K9中、低频的清晰度无与伦比却稍欠厚度,V8增加了厚度,但清晰度又不如K9。鱼与熊掌真的不可以兼得吗?在V6i中,柯颂给了我们一个比较满意的答复。中低频品质的提升带来了明显的正面效果,对于人声和大多数乐器,V6i表现出了更逼真的质感、更有血有肉的形象感、更佳的声像分隔度,总而言之,V6i带给我们的是更好的音乐感。
举例来说,在夏韶声《谙2》的DSD版CD中,与V6i比起来,V8中的夏韶声和苏芮的音色略显暗淡,音像稍显退缩(我在对V8的评论中提到过这一点)和平板,而V6i中的两位歌手站位更前一些,音色更加鲜锐饱满,结像更加浮突而立体,结果使这个出色的录音中原本就很丰富的细节(包括歌手嗓音的细节和人工添加的空间细节)表现得更加清晰,整个专辑听来更加亲切。
Jimi Hendrix的1967年专辑《Axis: Bold As Love》中那首著名的《Little Wing》,Jimi的吉他在V6i中同样表现出更加鲜锐饱满的音色,同时,鼓手Mitch Mitchell干净利落的鞭打,力度与速度感更胜同一段曲子透过V8的表现,更给人畅快淋漓的感觉。贝斯的表现令我惊喜,每一下拨弦的声音浑圆而凝聚,弹性令我联想起灌足气的标准比赛用篮球(想象一下拍篮球时每一下击地的感觉)。这一段贝斯,即使用我的HD600耳机加专用耳放也不曾有如此生动。
让我们转到歌剧,飞利浦DUO系列中录音丝毫不输DECCA的《Tosca》,正当全盛时期的卡雷拉斯通过V6i显示了与其体形极不相称的惊人音量,高音区音色宏亮且有一种类似“镶边”的金属质感,正所谓“金石之声”。换成V8,我怀疑是我设置的音量电平是不是稍低了一些,于是找来了电压表,用1kHz正弦波重新校准两台放大器的音量设置。当两台机被调到同样音量时,结果仍然不变,V6i的卡雷拉斯听上去还是更大声些。很明显,虽然从频响测试中看不出来,可V6i的音域平衡度确实更为理想,使得能量在中低频段更为集中。这是一种很实用,且相当正面的调声技巧。
在经过一阵子的换机比较后,我发现我变得愈来愈不愿意回头听老款机。如果不是V6i的声音较老款更为吸引,我也不至于这么快就喜新厌旧。当然,V6i的表现确实让我更愿意坐下来安享音乐,而不是来回倒腾器材。
延续V系列机的良好传统,V6i有着非常宁静的背景。很不幸,虽然安静的声音背景更有利于表现录音中的细节,但也有着明显的负面影响——更容易凸显环境噪声。在某些录音中最为安详的片断(比如DG与Gil Shaham、John Williams和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的《树之歌》的起首一段),在整个乐队柔细的呢喃声中,我在正常聆听位置清楚地听到了CD机马达转动的沙沙声,甚煞风景。什么?你不认为这是个缺陷?那算我没说好了。
从K9开始,柯颂放大器就十分擅长表现大开大阖的音乐类型,颇有美国传统西岸声风格,因此与JBL音箱搭配有很不错的效果。用它们来欣赏爵士、布鲁斯和摇滚乐,以及一些美国唱片公司录音的大编制管弦乐团,我相信很多价格高过我这套系统好几倍的进口组合都未必会让我更加满意(也许声音可以更精致,但对上述音乐风格的把握不见得得更为传神)。在设计V系列时,柯颂在声音走向上试图有所变革,结果在我看来,有得有失。但通过新的V6i,我发现柯颂似乎逐渐找到了大多数人都能接受的声音感觉,同时又能保持柯颂固有的杰出Hi-Fi特性。比如在《树之歌》中,宽深的音场和黑暗的背景都是从过去的机型中继承下来的。同样,通过堂音细节和空间感的明显变化,你仍可以轻而易举的听出这首作品与同一张唱片中的另两首作品不是出自同一位录音师之手(至少也不是同时录制的)。但如奶油巧克力般滑润浓厚的小提琴音色和对整体阴柔忧郁录音风格的把握,是过去的柯颂都不曾有过的。我简直有些不太相信,JBL音箱竟然也会有如此女性化的时候。
V6i的引人入胜之处不仅在于生动的音质音色。其杰出的相位特性令我对我收藏的一些“古老”唱片的再次发掘过程充满了喜悦和乐趣。在听Jimi Hendrix时,我就发现录音时所用的特殊技巧使某些曲子具有空虚且富包围感的错觉,“Voodo Child(Slight Return)”一曲表现得最为明显。这让我想起了1991年Sting采用“Q Sound”技术录制发行的《The Soul Cages》专辑。于是我找出这张尘封箱底多年的老唱片,希望这么多年后,能找到全新的感受。最后的结果只能用“喜出望外”来形容,想不到在10年以前,国外流行音乐的制作水准就可以达到如此至高的境界(我相信这张原版专辑的录音水准要超过Pink Floyd那张著名的《月之暗面》)。与当年所作的宣传一样,Q Sound技术确实令这个录音在双声道重播系统中表现出不可思议的开阔音场和空间包围感,同时,前方音场中乐器的定位也更加稳固而且明确(1998年重新制作发行的同一专辑表现却令人失望)。在专辑的第一首曲子“Island Of Souls”中,曲首和曲尾的诺森伯兰风笛是在我脑后右方吹奏(虽然后方的定位必然地不如前方那样实在),“Mad About You”曲终合成器制造出的轰然鸣响在我头顶上方由后向前划过,“When The Angels Fall”全曲结束之后,Sting在左侧方突然幽幽道一声“晚安”令我毛骨悚然。老天,我竟埋没了这张出色的“发烧音效片”整整8年!当然,要想在双声道系统中播好这张唱片,音源、放大、电声转换三个环节中必须有极高的透明度,特别是不能破坏两个声道音乐信号之间的相位相干性。这张唱片证明,我所用的这套系统具有非常线性的相移特性,其中也少不了V6i的功劳。
换机与否?
    我确信,V6i是柯颂自K9以来最为成功的一次改款,它不仅在各项性能指标上坚持了柯颂毫不妥协的传统,更为重要的是,自这款V6i起,柯颂放大器开始真正触及了音乐的灵魂,使通过它重放的音乐变得更有生命。那么我们该不该为此而升级放大器呢?由于近来厂商送测的音箱产品比较少,我还未来得及为V6i做更多的搭配尝试。我建议,任何有意升级放大器者在看过这份评论之后,还是应该到经销商处亲自聆听再作决定。至于我自己,我的选择却是“暂缓升级”——无他,惟待V8i耳。
TOP
4#

James_0075 在 2003-2-12 20:27:55 发表的内容
据说V6I增加了8个电阻,以改进防止开机时防浪涌电流的功能,另外,增加了遥控器。V6已停产。

二者的声音表现如何?我在上海,V6还买得到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