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调整实践——摆位、避震断系统之生死(更新至案例2) [复制链接]

1#

音响调整实践——摆位、避震断系统之生死


    好久没有发帖了,最近走访了几位烧友家,通过几次实践,有些心德跟大家分享。首先我想说,经过这么多年的经验积累,要真正玩好音响需要玩好空间、电、摆位,具备相对清晰的思路、灵敏的耳朵和一定的经济基础。这其中,耳朵和思路是天生的,是否具有灵敏和正确的听感对一套系统的成败取决定性因素。


   说到空间,其本身包含了空间先天的大小和比例以及后天的空间声学处理。但现如今的房价,能够有独立的听音房已属奢侈,所以空间先天的因素在当下对大部分烧友来说讨论的意义已不大。以下我就通过第一个案例的分享开始聊:

  

    王兄上周刚发了个帖子,他的系统是以rockport为主轴而组建的。此乃鄙人一直视为劳斯莱斯级的品牌,又因我在王兄的帖子中回复他给线材用架线器,他也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于是我们就相约在他府上一聚,给他试下架线器。由于王兄是短边摆位,他的墙插在侧墙,因为电源线不够长,所以他把所有的电源线都插在了卡玛的排插上取电。这也是目前一部分富裕烧友的无奈,此话怎讲?我碰到一个烧友他买的都是精装修房,所以除了事后拉专线时走明线别无他法,但问题是破坏了家中环境,所以无法实施。电乃系统半条命,此等无奈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王兄很客气地请我拿出自己的碟来播放,我随即先拿了张美艺三重奏试听。可是重播的效果并没有让我感受到总价近30万的魅力所在。王兄示意我可以先把卡玛拖线板的线先架上试试,但上去后效果不明显。随即又拿出The hunter试了下,想听听他的环境中低频表现如何。大家都知道,调系统,先调低频,低频调好了,其他自然就差不到哪里。两曲听罢,王兄问我如何,我的监听性格直接反问到王兄,今天是否准备折腾?王兄答道:想怎么弄?我道:摆摆位可否?王兄道出苦水,喇叭较重,平时一个人不方便,我俩一拍即合。



     先把喇叭往听音位拉,但感觉不明显,层次感依然没出来。随即大胆提出建议,把两个喇叭对换。这对rockport是单面侧置低音,原本的摆位是低音单元朝外侧摆。就王兄的环境来看,这种摆法使得低音单元离侧墙太近,如此一来,侧墙的反射声就加重,严重影响了声音的清晰度。幸好,喇叭脚钉下垫了 art石墨块,移动起来也算方便,不过地板上还是留下了黑黑的石墨拖痕。王兄这种说做就做的务实作风是我很欣赏的。两人三下五除二把喇叭对调完毕,此时已汗流浃背。不过一开声,一切都值了。


    美艺三重奏中每把乐器的分离度都出来,但又是如此和谐。随即,再用the hunter对低频进行调整。由于喇叭下面正处原来阳台落地窗的轨道上,加之线材的长度都有限,所以喇叭很难再往聆听位置拉。于是,在征得同意下,前后调整了听音位置,以获得最佳的听音位置。因为时间有限,所以当天只能将喇叭的大概位置定下来,无法做细调。


   来回的关机折腾让人稍显疲惫,王兄觉得如此提升已是时候将架线器全部请出。我根据经验将架线器布置完成后,要求王兄把喇叭线上起保护作用的网套拆下。在一套调整得当的系统上,这些环节没做好,会影响声音的鲜活感,导致音乐发僵。另外,我也经常看到烧友为了保护机器端子不被氧化而套上保护套的做法,这也是我个人比较忌讳的。

  

   开声后,背景黑了很多,声音立了起来。毛躁感减少,流畅度增加,弦乐的起伏感出来了。听了几曲觉得一切都进入状态后,我又拿出一套小号的magic damper避震垫垫在卡玛排插下。背景近一步变黑,声音的3D感更好,钢琴的琴腔共鸣也更明确了。低频的Q弹浮现在眼前。接着我拿出了DeeDee Bridgewater的经典专辑Live at Yoshi's,其中第二首手鼓一出现,绝佳的现场空间残响重现在面前,观众席中传来的各种骚动让人耳不暇接。王兄立马接过唱片盒看了起来,说到这是张录音好但难重播的专辑。是啊,我从来不会在陌生环境里将这张唱片打头阵:)这张唱片也将我和王兄的距离拉近了。通过一下午的调整,我要大赞王兄的金耳朵以及正确的听音观。我们在很多方面的看法是一致的,这点实属难得。


    两个多小时很快就这样从眼皮底下溜走了,临走前我必须不怀好意的拿出我的看家法宝——L art du son唱片清洁药水请王兄试用一下。王兄乃谨慎之人士,问了我诸如:药水是何配方?是否含有对人体有害的化学成分?是否会对碟片有腐蚀性?面对可爱的王兄,我只能说:“我五年前就开始用这药水,人家TAS的HP总编自己也在用,好像还没听到这些问题的发生。如果你实在担心,不试也罢。


   王兄急忙道:“别,但试无妨。随即拿出他心爱的童丽xrcd,听到童丽二字,我也是醉了,好吧,各花入各眼,先直接听一遍,然后喷上药水,送入碟机。“清楚了”三个字王兄重复了几遍,打个比方吧,此时的背景已从AQI指数50下降到20。王兄说药水留下,我请王兄再试了一张交响乐,那喷完以后的喜悦直接从王兄脸上表露无遗。


   接着,残酷的现实即将来临。王兄也迫不及待地请我把架线器撤下。当系统一开声时,我的愧疚感一下涌上心头。AQI指数从25飙升到150.声音像融化的冰淇淋。王兄补充到,速度都慢了两拍。好像换了个版本的唱片。王兄此时寄希望于他买的木制架线器能有六七成功力即可。更残酷的现实是,我又去把卡玛排插下的避震垫撤下了。此时的AQI指数已经突破200,声音的连贯性变差,毛边也出来了。毫不夸张地说,这两样东西撤下后,可以关机睡觉了。


   故事讲到这里,我想说的是,摆位和避震是系统调教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但是,应该先摆位,尽量避开房间中容易引起驻波及频率共振的区域。待到摆位基本搞定,那么避震的处理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当避震也基本处理妥当后,在系统里试各种道具的效果就相当明显。


案例二,尽请期待


压缩 img2016060420523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20160604205232.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45750.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45750.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55255.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55255.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07.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07.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15.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15.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22.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22.jpg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36.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img_20160609_155336.jpg

压缩 压缩 img_20160417_214901.jpg (, 下载次数:2)

jpg(2016/6/12 9:24:51 上传)

压缩 压缩 img_20160417_214901.jpg

最后编辑maurice_zhao 最后编辑于 2016-06-13 10:49:38
分享 转发
TOP
2#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
            相识系于缘,相知系于诚。
TOP
3#

回复 1# maurice_zhao 的帖子

又看到熟悉的喇叭线垫架,胆机不和怀念放在一套机架内,开声后的整体谐振有区别,这个要对比才能得出最终好的摆放位置,小弟对低音喇叭布置在箱子两侧的“德国”品牌音箱非传统不是能够很能接收,个人观点,LZ勿喷,希望有空来学习,能够改变小弟的思维。                              谢谢
TOP
4#

耳朵和思路是天生的?错了!
TOP
5#

各抒己见是需要的,坚持己见是允许的,请各位继续:)
TOP
6#

把声未成型的,缺了前级。
TOP
7#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15:48:00 发表
把声未成型的,缺了前级。

前后级纵然分离度,控制力兼备,但每个人的情况不同,没法强求完美,只能就地取材。
TOP
8#

原帖由 至高蒲 于 2016/6/12 11:11:00 发表
又看到熟悉的喇叭线垫架,胆机不和怀念放在一套机架内,开声后的整体谐振有区别,这个要对比才能得出最终好的摆放位置,小弟对低音喇叭布置在箱子两侧的“德国”品牌音箱非传统不是能够很能接收,个人观点,LZ勿喷,希望有空来学习,能够改变小弟的思维。                              谢谢


限于篇幅和主人要求,当天有些折腾心得无法公之于众,敬请谅解!
TOP
9#

好文
TOP
10#

认同先摆位再避震的论点。
TOP
11#

前些日子吴兄通过朋友找到我,想要购买Magic damper避震垫,经过沟通得知,吴兄一直被驻波困扰至今,想通过给系统避震来改善驻波。我很明确地回复道:“驻波需要靠摆位和声学道具来解决,避震垫对此基本无效。正巧吴兄住的离我不远,且被吴兄的虔诚和无助所打动,我特地走访了一下吴府。


吴兄的住所是一套两室一厅的酒店式公寓,由于一间小房间被用作儿童房,所以吴兄只能沦为客厅党。客厅与饭厅相连,试听区域3.3x4.6米,大概15平米,长边摆位。鉴于初次见面,一开始就要求拍房间格局照片有所突兀,所以各位看官只能将就看看现有的图片。


在这里要说说精装修房的两大悲哀,第一悲:无法在装修时介入,排专线。第二悲:精装修把电视柜也给你安置好了,连个器材架都没地方放。结果导致映入眼帘的是80斤重的BMC合并机上叠着Gato合并机,讯源Mac mini叠在最上方。一对Elac 407被贴着正墙塞了起来。中置环绕也全部放在电视机后。聆听区域前是一个茶几和儿童滑梯。系统尚未开声,我对吴兄既同情又理解。


今天既然来了,我也带了避震垫,但我很清楚,吴兄系统的症结是驻波,所以主要任务是解决驻波问题。如能在此基础上发挥避震垫效用,那将是锦上添花。但我本能地去敲了一下整个地面都落地的电视柜,心里凉了一半。敲击诊断显示,材质密度低,声音发闷、有点虚。我庆幸没让吴兄花冤枉钱买避震垫。


我俩先将儿童滑梯挪到餐厅处,将茶几复位。在我的建议下,吴兄一个人搬起80斤的BMC,让Gato直接落在了电视柜上。吴兄迫不及待地拿一首电子舞曲来摧残我。OMG,短短十几秒,我已经被这铺天盖地的驻波弄得头晕。赶紧请吴兄暂停音乐。直觉告诉我,这对喇叭应该是后导向,但跑去一看愣是没找到导向孔,原来这喇叭导向孔在底部。这里要赞一下407的做工,厚厚的水晶漆下透着漂亮的木纹,以前还从未如此近距离地看过Elac的木皮。


两个6寸低音底部导向的407怎么会导致这么严重的驻波?房间里到处都是光秃秃的。左边喇叭内侧的水晶面结婚照率先被我请出了客厅。随即,请吴兄先以中等音量继续播放电子舞曲。此时的我就像是被实验室人员关进屋子的小白鼠。我只能在房间中各个位置来回游走,用耳听,用心感受。然后边听,边把喇叭往外挪。通过两三个回合的摆位,以及各种音乐的试听,基本已经避开驻波共振区域。同时,也请吴兄来皇帝位一起验证一下成效。


吴兄表示系统回家还从没有听到如此干净的低频。总算远离驻波的困扰。原先他一直以为摆位就是随便摆摆,意思意思,原来摆位如此重要。随即,他切换到炎黄第一鼓,进一步测试大音量时的声音表现。当第一下鼓声浮现在空间中,我的心落地了。打鼓时的速度感有了,低频往下沉,下盘稳,线条感出来了。吴兄听得过瘾,一下子又把音量从40加大到50,层次感依然,大鼓小鼓错落有致,质感标清。吴兄感叹到,以往音量开到三十几就满屋子低频,没想到今天开这么响居然一点驻波也没有。真是太感谢了!


至此,驻波问题已解决,故我提议给系统里添加避震垫试试。由于避震垫需要时间耦合,又因时间有限,只能先给合并机和电源分别垫上大号和中号,等走时分别撤下,以此验证疗效。在垫避震垫之前,我还特地观察了一下电视柜,原先以为左边的结构看似比较牢固,可实际敲击时发现还是右边密度更高。于是决定功放位置不变。


在等待耦合期间,我对吴兄在正墙上使用的日本扩散体产生了兴趣。于是与他配合,尝试了几个不同的位置,通过人声和器乐的试听。以低频层次感、声音流畅度和空间感为主旨进行重新定位。最终找到了较为合适的位置。这款扩散体的材质类似装鸡蛋的纸盒,背面采用双面胶固定在墙上,属于小巧、方便的调声道具。空间有限但想对声学有所处理的朋友值得尝试。


在近一小时的避震垫耦合后,给mac mini也用了一套小号避震垫。由于Gato顶部是带有弧度的凹面,所以接触并不是很好。但在临走前撤下小号时,还是能够很明显得感受到视频和音频上的差距。当分别把电源与合并机底下的避震垫撤下后,吴兄直呼没法听了,赶紧放回去。试想,如果吴兄直接用避震垫来对付驻波,后果不堪设想。


        这个案例想跟大家分享的是:当系统出现问题时,需要对症下药。对付驻波最省钱也最有效的方法仍然是摆位。每个房间都有其固有的共振频率以及驻波重灾区域,我们应该多尝试去避开这些区域而不要硬碰硬地去吸掉他。器材尽量不要叠放,否则或多或少会影响活生感和音乐表情。当摆位基本到位后,再试各种线材和附件才能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他们的功效和区别。


案例三(敬请期待)

mmexport146564846054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mmexport1465648460540.jpg

mmexport146564846448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mmexport1465648464486.jpg

压缩 img_20160522_16072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压缩 img_20160522_160726.jpg

压缩 img_20160522_15541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压缩 img_20160522_155410.jpg

压缩 img_20160522_16074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压缩 img_20160522_160741.jpg

IMG_20160522_160755(1).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6/6/13 10:48:04 上传)

IMG_20160522_160755(1).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