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617181920212223» / 3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黑胶与CD的区别——以十万元为杠杆! [复制链接]

查看: 73850|回复: 316
191#

回复 189# 超强悍制箱 的帖子

商哥所谓的玄学就是提及声底就是虚幻?你所谓的依据是数据是频响曲线吗?按你的意思这个论坛所有帖子包括版主或烧友的评测里面的评价提及背景漆黑,声场好(没比对实例,没列出具体数据)就是故弄玄虚?至于好在哪里之前的回复有提及过的,又来断章取义有什么意思呢?之后那条更好笑说恼羞成怒?此句我加了个完完全全的助动词就变成怒?这就是你的逻辑?至于此句的解释前面同样有,至于你接受与否是阁下问题了。但是你继续选择性失明我也没办法。说来说去都同一个问题,用来用去都同一招有新意吗?至于商哥的意图会不会和阁下的产品有关?是否销量。。。。。呵呵,其实我本人都不相信有人会用这么愚蠢的办法推销商品,除非这商人智商有问题,你说是吗?商哥?!
最后编辑Peterlo2011 最后编辑于 2016-06-12 05:46:34
TOP
192#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0:05:00 发表
你可能理解错了我已经更正,现代机听声音,古董器材听音乐。


这个我不赞同,连小提琴大师柔弦、运弓的细节都听不到,还如何听音乐,如何版本比较?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0:05:00 发表
而且fm 跟mbl顶班我买不起呀。呵呵。

这个我非常赞同,但起码代表了现代音响器材也有非常全面的,对比不全面的古董音响器材,不单止没有倒退,而且还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TOP
193#

回复 192# 阿杰 的帖子

有得必有失的,现代器材突出分析力,而变薄,在玩古董烧友的眼中称为假分析力,清晰得来厚度不减的我们古董烧友才称为真分析力,有又叫厚通透。
TOP
194#

还有一点你提及的运弓,拨弦等细节老器材一样清晰,可闻。而且空气感更佳,除非调教不当才听不到。
TOP
195#

可能你对老器材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都是一条粗线 蒙蒙的是古董,其实不是,你追求的细节泛音古董器材一样追求,只是你们的要求像针尖般的清晰,我们的要求是像麦芒的层次感,之余还要求空气感,中低频下去还要听到余韵震动的尾音,这个才是最难调的,收太快没了余韵,死死实实,太慢会拖尾,要刚刚好才能出来韧性。
TOP
196#

古董器材的确给我的印象是肥朦扮密度,而且个性十足,往往添加了许多唱片本身不具有的细节。
喜欢的人说这是韵味、情怀。
但这始终偏离了对唱片信息的追求。
TOP
197#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12 18:10:00 发表
可能你对老器材有个错误的理解,认为都是一条粗线 蒙蒙的是古董,其实不是,你追求的细节泛音古董器材一样追求,只是你们的要求像针尖般的清晰,我们的要求是像麦芒的层次感,之余还要求空气感,中低频下去还要听到余韵震动的尾音,这个才是最难调的,收太快没了余韵,死死实实,太慢会拖尾,要刚刚好才能出来韧性。
出壳新生的小鹅仔,绒绒柔亮而饱满的光泽在空气里熠熠生辉的弥散……
TOP
198#

回复 197# 时光车间 的帖子

诗意!
TOP
199#

回复 196# 阿杰 的帖子

两睇啦,现代器材玩家认为你们的追求是真实,而老器材玩家就觉得老器材是接近真实,现代器材是超真实。
TOP
200#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2 15:35:00 发表
因为hifi在倒退。cd不及lp,数播也不及cd



原帖由 Peterlo2011 于 2016/6/9 3:12:00 发表
1万块的黑胶,秒杀250万的cd音源你信吗?是完完全全的秒杀一点反抗能力都没。


昨天探讨了许多,主要是针对倒退论,而且只是你在行的模拟部分。
至于数码方面,幸亏你没有提MP3和BD,否则真要贻笑大方了。
偏离主题了,我们还是言归正传。
我前面说过,LP要胜CD是要有先决条件的。
而且这只是LP唱片中所记录的原始音乐信息要优于CD唱片,与音响器材的价差无关。
至于数播不及CD,就更不用提了,对于CD的16比特44.1KHz采样制式,现在数播的格式高了去了。
1万对250万太夸张了吧?
可以很负责任的对你说,我手上一台宏碁手提电脑(没办法,高格式音乐文件都在电脑里)外加帕韵pureaudio第一代解码器,加起来也就是5000块左右吧,就足可以把你的万元唱盘打得遍地找牙。
请先别咋舌,你没看错,问题的关键就是所要播放的软件上。
我要播放的软件是电影配乐大师范吉列斯为电影1492所写的原声大碟,第一段电子合成器营造的低频速度快、下潜深、能量足,再配上人声合唱,简直是气势磅礴。
但我要播的不是CD,而是从黑胶唱片上翻录的高格式文件。
这里面有段故事,原因是某次富盛在海印4楼开show,恰好播的就是这段音乐,出来的效果简直使我目瞪口呆。
于是拉下老脸央求峰哥动用了数百万级的器材为我录了这么一小段回家跟黑胶唱片对比,结果发现,不只是我家,十万元级以内的黑胶系统,只要没上主动式零振台,出来的低频都会有所拖沓,就是差了那么一口气。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