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谈德国飞星Audio Physic,兼也DIY了一对向其致敬的箱子! [复制链接]

1#
     留意Audio Physic的箱子也有一段时间了,包括官方的介绍以及一些用户的使用评价,从各方面的表现以及合理的价格区间来看,Audio Physic的产品确实是不错的箱子!
     在去年上半年我制作了一款双5寸的苗条小落地,Audio Physic也有同类的产品Sitara 25,先不论声音的其他方面表现如何,单就其这种窄面板的设计,在声音的定位和声场方面的表现确实有过人之处!完全可以保持同等口径小书架在这方面的表现,而且低频当然要比书架好不少了。通过亲身制作感受到Audio Physic这种窄面板苗条的结构造型的优势!




      Audio Physic另一个很大的特色是侧低音放置的设计。曾几何时AV影院刚盛行的年代,这种侧低音设计的AV主箱大行其道,估计至今仍有不少人一看到这个侧低音的箱子就不由自主地想起AV箱,其实真正hiend设计的侧低音箱子其技术含量对比那些所谓的AV箱子,简直是一个天堂一个地狱!Audio Physic的设计理念显然是属于前者。在外观上看飞星的这种侧低音设计,在保持了窄面板的优点,同时又在侧面装大口径扩展低频,但事实上这样的设计是有多个技术难点要攻破,而且是一环扣一环的:
      1、首先,这种单元侧面放置,单元与听音者的角度几乎是90度角,由于声音的指向性,注定这种侧低音设计的中-低频分频点要比普通全正面布置的低得多,虽然Audio Physic没具体给出分频点,但从实际应用来看一般要求低于180hz,这对分频器设计的难度无疑是提高了不少的,广义点来说这难度相当于要设计一个高品质的无源低音炮!同时音箱的侧面是大面,在这个面放置低音,箱体的谐振要比放正面的大,这就要求箱体的设计特别是箱内加强筋的布置要异常兼顾,从 Audio Physic的入门级到顶级箱子,箱体是在不断的加强和升级,可以看出在这方面也是花了很大功夫的!
      2、分频点低了,同样地对中音单元的要求也是提高了。5寸中音单元下限到200以下不难,但要达到一定灵敏度和大音量在仍能保持低失真就不太容易了。首先是灵敏度,5寸口径的中频,要搭配大口径低音,甚至是多个低音,这就要求中音灵敏度要高,而通常提高灵敏度最直接的做法就是选用低阻抗的单元,所以Audio Physic的全系列落地箱子都是全部清一色4欧的。被官方命名为HHCM中音单元采用了不少先进的技术http://www.audiophysic.de/hhcm/index_e.html


其中很关键的两点,一是振膜使用了陶瓷涂层的铝盆,铝盆一类硬质振膜单元一直是小弟很喜欢用的单元,而这个复合的陶瓷涂层铝盆,在保持质硬质轻的同时又获得很好的内阻尼,对降低音质、改善音色有很大的优势!二是使用了相位锥,对改善中频上段的相位和指向性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下面是网上第三方对 VIRGO 25的测评http://www.soundstagenetwork.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646:nrc-measurements-audio-physic-virgo-25-loudspeakers&catid=77






上图是该第三方网页给出的在响度95db下的失真情况,上面那条曲线上VIRGO 25的轴向频响,下面曲线是失真,可以看出此时200hz以上频段失真只有-45db,折合大约只有0.5%左右的失真(不少高价箱子早已1%以上了)。大家知道音乐的主旋律是由中频信号组成的,从200-1600hz 3个八度之间,几乎包括了所有乐器和人声的基频,是最重要的频段,而上述的这段由单独的中音单元负责且大音量下又能保持较低的失真,所以不少人都说Audio Physic的中频好是有原因的。
       3、正因为中音选用了硬质震盆的单元,为避开中高频段固有的谐振峰,所以上分频点不能分得太高,通常只能分到2khz或以下,这就要求高音单元要有足够低的下限来衔接。Audio Physic全系列音箱都采用1.2寸甚至是1.75寸的大振膜HHCT高音http://www.audiophysic.de/hhct/index_e.html  大振膜球顶就是为了拥有更低的下限延伸,而这个HHCT高音的面板在振膜外围处有一个喇叭开口型的浅波导,这个浅波导对拓展下限,改善离轴响应也是有很大帮助的。


下图是第三方测量 VIRGO 25的阻抗曲线,从曲线看出,这个箱子的中-高声学分频点应该在2khz以下的。50hz处的阻抗看出,这箱子也利用了分频电路本身的谐振来加强了低频了,这也是飞星箱子低频量感和下潜都很足的原因之一。






         正是有了上面的技术分析,也萌生了我制作一对侧低音箱子的念头,就先从简单的开始,单元配置是1+5.5+单8寸(飞星30周年的Avanti也是类似的单元配置)
高音单元采用挪威西雅士seas黄金系列高音E0011,这单元面板的金色环实际也是一个浅波导,实测失真延伸至1.5khz也只有0.3%左右(-50db),高频的下限非常好


中音同样采用seas黄金系列的5.5寸陶瓷涂层的镁盆单元,振膜的正反两面是陶瓷涂层,中间采用了阻尼特性极佳的镁合金,中间纯紫铜实芯的相位锥,声音清澈自然,失真极低,100-1800这段只有0.3%以下


低音单元则采用西雅士普通系列的8寸铝盆,低音质感干脆利落
整箱灵敏度设计在86db左右,频响38-20khz+-3db,标称阻抗4欧,分频点分别是150hz和1.75khz


最后编辑kingcolefu 最后编辑于 2016-01-05 00:08:24
分享 转发
David Fu
TOP
2#

做的很漂亮,佩服!就是为何不做成倾斜面?这个有点像柏林之声的b25
最后编辑guoguo 最后编辑于 2016-01-04 19:37:05
TOP
3#

原帖由 guoguo 于 2016/1/4 19:36:00 发表
做的很漂亮,佩服!就是为何不做成倾斜面?这个有点像柏林之声的b25
如果单纯为获得斜面,前面用高脚钉后面用矮脚钉即可
如果是为营造内部不规则面来减少箱内驻波,那可以改变箱内隔板和加强筋,以及调整单元、倒相管的位置来获得同样效果
David Fu
TOP
4#

有说斜面调整高中低频到达听音位的时间相位一致,您怎么看?
TOP
5#

回复 4# guoguo 的帖子

只要两个单元离的够近,斜不斜面那点相位差完全可以在分频器设计是补偿过来,而斜面相当于垂直离轴了,频响与衍射的变化倒是要考虑
David Fu
TOP
6#

嗯!我也觉得单元轴线与重力方向不垂直怪怪的。看来还是高文那些一个个前前后后独立箱的组合好。您不如也做一对。
真心佩服能自己做的人!
TOP
7#

从声学角度看,高文那个造型算是将音箱恶搞了一把。。。
最后编辑kingcolefu 最后编辑于 2016-01-05 00:12:14
David Fu
TOP
8#

学习了。
古典烧友
TOP
9#

回复 7# kingcolefu 的帖子

哦!愿闻其详?
TOP
10#

回复 9# guoguo 的帖子

那个箱体衍射。。。反正我个人是接受不了
David Fu
TOP
11#

楼主的技术得到国外申士宝扬声器ceo 的认可,制造的几款发烧音箱达到了高素质合理的价格,认可度逐步提高!
proAC D2
TOP
12#

简短的对话,谈及了您作为一个制作者对相位,筑波,衍射,离轴几个概念之间关系的简要看法,谢谢!学习了。
TOP
13#

谢谢楼上几位的关注!有各位的支持就是做好每一个作品的最大动力!
David Fu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