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盒用了几天,感觉很不错。以前没实际接触过,看音响杂志上对音乐农夫等国外地盒的评价也很好。在网上找资料学习了解一下具体原理和方法。看到了一个DIY爱好者发表的制作心得,觉得比较靠谱,和感兴趣的烧友分享如下:
地盒的原理很简单,就是利用矿石的特性,吸收电子,使得接地部分不会由于电子的游动导致电位差或产生电动势,从而保证信号不受干扰或干扰信号被吸收。何种矿石可以吸电?请百度压电效应、电致伸缩等条目。公认的矿石是碧玺和水晶。
接地分为三种:零线接地、信号接地、屏蔽接地。三种接地的意义,请各位百度吧,很容易看明白。最好的接地方法是直接接大地,普通零线是在供电所接地,或多或少存在电位差,音响系统势必受这种电位差影响,除非使用了隔离牛,或者在总线上断开零线(那样是不安全的)。住平房的人,可以在院子里插个铜棍接地,住楼房的人,有人就想到了接暖气管、接水管,可是如果这个楼里也有人这么做了,那后果就是互相影响。
用地盒模拟接大地的效果,虽然不能媲美真正的接地,但是不失为一种中和的解决办法。正确的接地后,系统杂讯减少,会感觉到背景更黑,音乐本身更清晰,分析力更佳,会提高感受对高频、低频的敏感度,带来的感觉是高频、低频伸延更好,量感貌似增加,中频密度会增加,会感到厚实凝聚,全频信息量会增加。。。。。。好比你在下雨的车里,打开雨刷器你能看清楚更多的东西,但清晰并非刺激和锐利,而是同时带着自然和音乐本身的柔美。
我希望各位朋友对音响接地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它和避震、屏蔽一样,都会对声音产生影响。在专业音响领域,接地是必不可少的一课。香港的音响论坛多有DIY地盒的,再看他们家访的照片,很多器材后面除了粗线,还有细细的地线,甚至还有把音响架进行接地处理的,可谓无所不用其极。但是反过来想,接地是一个非常便宜而有效的改善音质的方法,动动手而已,做到极致也无可厚非。
你的器材真的全面发挥出来了吗?人们往往因为很小的一个缺点,去投资置换贵价的器材,在你换掉器材之前,有没有让它全面发挥过呢?
主要物料准备:木盒、黑碧玺、白水晶、石墨粉、纯银线(或镀银线)、紫铜片等
木盒:这个做工还不错,大小有如葡萄酒盒子,带抽拉盖,可以方便的密封,同时还有两个已经打好的眼。
黑碧玺:因为黑碧玺最便宜。我买了4种碧玺,黑色大碧玺(未打磨)、黑色中碧玺(边角打磨)、黑色碎碧玺(小如米粒,未打磨)、彩色小碧玺。彩色碧玺最贵,我也无法证明彩色碧玺比黑碧玺好,如果图便宜,建议买最便宜的碎碧玺或打磨过的中碧玺。
白水晶:白水晶最纯净,被认为吸电作用最明显,但需要是天然水晶,人工水晶无压电效应。其他颜色水晶含有杂质,不如白水晶。
石墨:石墨在地盒内部给所有的矿石建立电子连路,我个人认为是非常重要的,我买的是天然鳞片石墨,每千克比人工石墨贵了100元,不见得人工石墨不好,图便宜可以用人工石墨。注意:一定要买30-80目的石墨颗粒,过细的颗粒会在装盒的时候给你带来麻烦!
主要材料:黑碧玺、白水晶、石墨。其他东西未证明出或无法证明有作用,如银粉、铁锈、碳粒。从原理上来说,主要作用是碧玺,其次是白水晶,石墨是联络者,最具性价比的方式是最便宜的黑碧玺+最便宜的白水晶+最便宜的石墨粉。
物料到此就准备齐了。总计物料的重量(克数)是盒子容积(立方厘米数)的2.5-3倍,原因是物料的比重在2.5-3左右。配比以电气石(碧玺)为主,水晶为辅,我用的比例大约为5:1。各位可根据自己实际聆听的效果进行增减。今天写到这里,工艺下次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