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还原唱片信息而生的唱头-----再说蜂鸟! [复制链接]

21#

讲到唱臂的制造,其实说简单也行复杂也行,简单的用一根筷子绑上唱头接上线,另一端再找样东西固定或悬挂在唱盘上,这照样能开声,而复杂的就像最近颇为红火的泰勒斯臂,可以一边播放一边自动修正循迹角度。
不过我对机械绝对是门外汉,如果从制作方面去评论一根唱臂未免对不起那些设计、制作唱臂的大师了。


TOP
22#

对于像我这样的玩家来说,唱臂如何制作,结构如何等等都不是我关注的重点,重点只是声音。而好声音的标准我认为有两个,一是有充分的信息量、有鲜活感,二是要够沉稳,这样的要求对于唱臂来说,就是要在有足够灵活的前提下,还要有足够稳定的结构,这样听起来好像有点矛盾,事实上要找一根只是沉稳的唱臂或灵敏的唱臂并不难,像SME、Rega和绝大多数80年代间的日本唱臂,都可以符合沉稳这个标准,而Wilson Benesch和早期的Graham唱臂,都是纯正的单点结构而且没用阻尼,声音之鲜活几乎都是没有对手的。
TOP
23#

回复 61# recorders 的帖子

不好意思,前段时间事太多,最近稍闲,是该继续了。
讲开唱臂这个话题似乎太大了,但如果缩窄至适合小鸟的这个范围内就变得很细,因为能同时符合灵活与结构稳固的唱臂实在是太少了,以我目前所见,Graham B44、Triplaner、Reed可以算是基本合格,而AMG Viella则是我目前用过的唱臂里面与小鸟头搭配得最好的一支了。
TOP
24#

没玩过小鸟唱头的烧友可能比较难理解为什么唱臂要既灵活又稳固,事实上我也很难从理论上去解释。
最近看台湾《音响论坛》第305期里面,有一篇介绍Vertere Reference唱臂的文章,我觉得或者对理解会有点帮助。
这支世界上最贵的唱臂设计师Touraj认为理想的唱臂应该是“动态系统”,在音乐重播领域内,唱臂质量应该要逼近无限大,这样不管唱针如何运动,唱臂都能不动如山,才能将唱针从唱片沟槽里拾取的所有震动全部透过唱头线圈转换为感应电流。另一方面,当唱针在遭逢音乐频域以下的极低频(也就是唱针循轨失控的大幅度摆动)时,理想的唱臂质量又应该要逼近于零,在这种状况下,唱针一动,唱臂就跟着移动,唱针拾取的极低频震动完全没有机会让唱头线圈感应到,失真也就不会转换为声音信号。
TOP
25#




这支Vertere Reference唱臂要价$35000,请注意不是人民币哦,英文好的同学不妨看看他家的网站:http://www.vertereacoustics.com/products/reference-tonearm
TOP
26#

为了搭配蜂鸟,玩了N多唱臂之后,虽说找到了良配,但也明白到为什么范登豪博士推荐用SME V的原因了。因为蜂鸟唱头灵敏非常,如果搭配同样也是很灵敏的唱臂,效果好是好,但也有几个坏处,一是安装调教的精度要求非常高;二是对唱片的要求非常高;第三是对后端器材的要求也非常高。
以上几点第1点精确的安装调教倒也罢了,但第2、3点牵涉极广,特别是唱片的问题,绝不是可以通过主观努力就能解决的,因此用SME V这种反应比较迟钝的唱臂来搭配蜂鸟,虽说是妥协但肯定算是比较保险的做法,而且也可以基本解决上面提到的几个问题了,作为商家的范登豪博士,其苦心我觉得也是可以理解的。
TOP
27#

回复 68# AE芍药 的帖子

没错,Touraj就是原来乐圣厂的设计师,现在已经另立炉灶了,他在乐圣厂时代设计的代表作是Artemiz唱臂,最具特色的就是运用了独有的“智慧配重系统”,但基本的结构还是传统的结构。而这款Vertere Reference唱臂应该是一个全新的设计了。

最后编辑我爱LP 最后编辑于 2014-08-21 22:21:25
TOP
28#

之前说到唱片的问题,想起很久以前一位前辈的告诫,他说:不管什么样的器材,归根结底都是为软件服务;而且这个世界上不会有任何一套器材可以完全满足所有烧友,也不会有任何一套器材可以播好所有软件。还说播放好的录音要用好的器材、播放差的录音就千万别用太好的器材。
以前对烧器材还不感冒,所以还不怎么明白前辈的告诫,近几年特别是上了蜂鸟唱头之后,渐渐明白到这是真的。
TOP
29#

20年前刚开始买黑胶唱片的时候,国内的咨询还比较匮乏,唱片的来源更是少得可怜,那时只要是看到熟悉的曲目、演奏家又或是大公司的唱片便下手了。过了几年才知道原来有什么三星带花榜、TAS榜,于是便又向着榜单进发。那时候很多老玩家、甚至卖唱片的都说千万别买数码录音的黑胶唱片(其实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同这个说法),声音又干又薄,没味道。再翻开以录音为标准的TAS榜单,60-70年代录音的唱片占了绝大多数,鲜少有80年代之后的录音。那时候很多的数码录音唱片可真是便宜啊,大白菜般跟许多再版平价盘摆一块还乏人问津。我记得当年买那张现在网上竞标差不多300美金的穆洛娃小提琴独奏作品的唱片只花了80元,克莱默、阿格丽姬、麦斯基的《动物狂欢节》只花了60元,后来档主还有多一张我还买了送给朋友。
可惜!这样的好时光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TOP
30#

话说回来,蜂鸟发掘唱片的细节能力是独一无二的,特别是微动态,我仍清楚记得它在我的系统第一次开声时震撼!老卡的新年音乐会,一张听了好多次的唱片竟然变得陌生、竟然凭空多出许多细节!
但如前所述,蜂鸟是那位能感受到20层软垫下面一颗豆子的娇贵公主,一些之前听上去很安静的唱片也多出了一点底噪。
虽说凡事总有两面,有其利必有其弊,但在丰富的细节面前,这点底噪的弊病实在是微不足道。特别是配上一根好唱臂之后的蜂鸟,除了更好地将唱片里的细节发掘出来还能将唱片里的动态几乎毫无保留的释放,也因此让我重新认识到许多唱片录音的好坏,特别是后期数码录音唱片的厉害之处。在蜂鸟唱头的播放下,什么又干又薄见鬼去吧!
TOP
31#

其实也不是说早期的录音不行,暂且不说早期大师们的艺术性,光说录音的话,60年代的雷顿、威尔金森,70年代的毕晓普、帕加等出色的录音师、制作人,确实已经把模拟录音技术发挥得淋漓尽致了,只是受制于当时的技术和市场吧。
比如这张TAS榜的RCA名盘,莱纳指挥的《罗马之松》等,这张唱片刚在市场发行的时候,由于动态、频宽过猛,以当时人们的系统播放普遍出现失真的情况,因此出现大量顾客要求退货的问题,RCA公司不得不压缩了部分频宽动态再次压片销售,故此现在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多数是刻码15S之后、经过压缩版本,而第一批1S/1S刻码的唱片流通量极少,我有幸搞到一张,同后期经过压缩的版本一对比,区别非常明显。
TOP
32#

再说说唱片的问题。
其实发烧友们无所不用其极的利用音响系统还原现场,但录音真能还原100%的现场吗?我觉得这是唱片制作的最高理想吧,以现代科技来说尚不可能。而且从录音到唱片的过程中有大多的细节和人为因素在其中了。
现代的录音工程中能调整的东西实在太多了,甚至每一个音都可以调整。以古典音乐的录音为例,录音师在录音和后期的制作中基本上都遵循“传达音乐家想传达的音乐"这个原则,这便是要遵循指挥家的想法,甚至在很多的录音中,必须要有指挥家的签名,唱片才可以发行。所以当指挥家要调整某些段落、细节时,录音师大多都得照办。所以在唱片里,现场里翻乐谱的声音往往听不见了,某个在现场里听不见的点缀用的乐器反而在唱片里听到了,这都是很正常的事。若果录音不是在现场或者音乐厅里进行而是在录音室或者什么教堂,那么变数就更多了,录音几乎就变成”创作“了。
TOP
33#

唱片的制作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则就是“市场原则”,几乎所有唱片的发行都是一种商业行为(那些为了什么公益或者纪念性的录音有赞助的除外),最终的目的当然是要赚钱了,不好卖、亏本的唱片谁会愿意发行?
我想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会有很多的唱片放在High-End等級的器材中会不好听了,毕竟市场中玩High-End等級器材的玩家是极少数,出于市场的需要,这些唱片只要在电脑里、耳机或者是普通的喇叭里听起来震撼十足那就够了。
所以前辈说的,播放好的录音要用好的器材、播放差的录音就千万别用太好的器材。
TOP
34#

惊艳的银蜂鸟

去年,有位土豪级的朋友来我家听过白金鸟的声音之后,辗转反侧(这是他的原话)!但是他用的Audio Note唱放、升压牛是无法和白金鸟的高阻抗匹配的,我劝他入手一个新的唱放,譬如Audionet、宝达、柏林之声都可以和白金鸟匹配得很好,但土豪朋友说Audio Note的味道让他无法割舍,又说喜欢银线的华丽细腻,让我问问是否可以向老范订购一只纯银线圈版本的蜂鸟,终于,等待了差不多一年之后,这个特别版的纯银线圈蜂鸟到来了。

最后编辑我爱LP 最后编辑于 2014-10-18 15:19:08
TOP
35#

其实这个银蜂鸟在帮土豪朋友安装之前,征得他的同意已经在我的系统上初试啼声了,给的感觉也是相当惊艳,银线圈所特有的细腻、华丽特质与我一直用开的白金鸟是有较明显的区别,怎么形容好呢?两个都是高贵大方、气质迷人、仪态万千的美女!但银蜂鸟却是多了一种娇媚,让人有恨不得立即拥入怀里的那种感觉!哈哈,男人都懂的......
TOP
36#

话说回来,当日在土豪朋友家的系统里,银蜂鸟的声音却是不能让我满意的,先嗮一下器材清单:
黑胶系统:Garrard 301灰盘+SME 3012R唱臂
          Audio note M6唱放+Kondo 升压牛
前级: Audio note M10
后级:高文29.4单声道后级
喇叭:JBL6600
线材:Nordost Odin、银彩、超时空等
TOP
37#

回复 86# zyxd 的帖子

这位朋友看来是挺有经验的。土豪朋友的黑胶系统里原来搭配得唱头是高度风CADENZA和光悦玛瑙白金版,当然我也听过它们的表现,在301和3012R的搭配下,除了背景有点脏,乐器结像稍大和低频层次感欠缺之外,其他也算是合格吧,但是土豪朋友基本上以听人声和小编制为主,这些缺点就变得不明显了。
可是一上蜂鸟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这个极其灵敏的唱头一下子将这几样缺点乘以几倍地放大了。
TOP
38#

回复 87# recorders 的帖子

对,是专门为匹配Kondo 升压牛定制的,内阻在40欧左右,输出达到0.4mv,纯银线圈。
TOP
39#

回复 90# ADWS 的帖子

土豪朋友是个机械工程师,玩轮驱的经验是不用怀疑的,他完全拆过的301最少有3台。
不过,在土豪朋友订这个唱头得时候我就已经提醒过他这个问题,但土豪就是土豪!他说实在搞不掂我就买多一个唱盘而已。
我早就说过,以现代的灵敏度高的唱头来搭配古董盘臂是很难得到好结果的,你的铁三角唱头虽然分析力在一般的唱头里面也算排得上号,但灵敏度和蜂鸟还不是一个层次的,说句得罪的话,如果说蜂鸟是一个公主的话,铁三角最多就是个侍女,还只是负责洗衣做饭的那种。
TOP
40#

回复 94# ADWS 的帖子

认识我的朋友都道我不是喜欢信口开河的人,当你听过、玩过足够多的唱头,特别是不同类型的唱头时,你自然会明白我所说的。
其实以现在市面上的大部分唱头,只要能看到唱头的结构、材质,结合厂家的一向校声标准及详细参数说明,我大致都能推测到声音走向,当然也有小部分书我还不熟悉的,譬如像DECCA、IKEDA这样特殊结构的,还有国产的唱头。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