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人的听觉器官构造不尽相同,声音也易受情绪经验等主观因素影响,虽然本人曾有不少国内外现场经验,要论客观 自觉也难
在此稍作评论
这是我第三次来柏林爱乐大厅了,柏林爱乐比较敏感傲娇 排练时前排一般是不让坐的
厚着脸皮就下去了。。
所以内部排练时坐在池座左翼, 因为离左墙近,低频会加强,无听众的大厅残响时间稍长,声音浓郁稍显沉闷,弦乐稍微发毛,低音线条尚属清晰 但是量感过多,加上1905这样歇斯底里的发泄,感觉压迫感强烈 不大舒服,
这次是柏林爱乐2014开年第一场重要演出,对于大师BYCHKOV也是不小的压力(曲目是莫扎特钢协和肖斯塔科维奇第11交响),大师的经纪人专程从英国飞过来助阵
正式演出第一天坐 池座9排中间 这个位置质感 细节不如前排 但是声部更平衡
基本满座的听众席,吸音要比空的大厅强不少,声音总体通透许多 ,这个位置 ,有适度的混响 各声部更为平衡清晰,但是对我的口味来说, 没有前排区域的强烈质感和丰富的细节泛音 稍微遗憾
第一天上半场普莱斯勒弹莫扎特钢协 错音可接受 弹得晶莹剔透 自然流畅 音乐感极好 中场全场起立 鼓掌 但是 后两天 尤其第三天 错音连连 控制力差很多 简直没法听了
功勋卓著的90岁老人不容易 赢得了全场的尊敬
第二天第三天都坐1排和2排正中间 ,质感细节大大增加,但是声部平衡度差不少 ,模糊的声部轮廓和质感过强的声音擅于感官刺激而对音乐感受稍有干扰。
柏林爱乐这个厅,搞不明白这种开放设计为什么弦乐低音声部可以有如此强的量感 而且没有牺牲足够的质感,但是乐队后中间的大鼓 不知道是不是乐器鼓皮松紧的原因,还是因为后方是开放式设计的观众席 导致量感偏少。
总体我对此厅建声感受是:质感强烈,音场开阔,低音线条清晰而量感充足,感染力十足,遗憾是音色中性偏冷,如果能有科隆爱乐大厅的温暖音色就好了。
要论与音响系统比,只能说是完全不同级别的感官感受程度 ,当然 再大的差距 都能通过强大的脑补完成:)
这次的1905是我听过最细腻的版本 而且拥有着不沉溺于苦难式的理性 全场保持着BYCHKOV式的精准流畅 2乐章冬宫大屠杀那歇斯底里式的极度嘶吼与宣泄 柏林爱乐让全场保持着烈度极高的感官压迫
三乐章低音声部的哀鸣细腻感人 催泪指数极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