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空写了点文字,说说线材搭配的方法,供有心人参考。
音响器材三大件组建完毕,就要开始选择线材。由于电源线、信号线、过机线、喇叭线,都可以改变声音,先调整哪个环节,怎么调整,这是发烧友最头疼的环节。如果身边没有老烧指导,没有大量的线材试用对比,折腾几个月甚至几年可能都不能满意。镁声发烧20多年,直到近两年开始代理进口品牌线材,每天都有机会对比不同长度、不同型号的各种线,随时可以和线材设计师交流咨询,才终于摸索到一点经验和心得。现在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供朋友们参考。
原则
线材调整最忌讳胡子眉毛一把抓,看了推荐文章就去买来试,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后搞得系统线材成为万国牌。岂不知多数发烧线材都有着独特个性,太多个性化的线材不分主次组合在一起,把声音搞“脏”,以后就更加难以调整了。所以镁声建议先把手头各种五花八门的发烧线材拆下来,只用跟机线连接,听听系统最基本的声音特征。注意听三频分布、清晰度、鲜活度,厚薄水分,音场表现等等,然后有针对性地开始调整,一条一条地往上加。
预算
选择线材首先要控制好预算,通常以系统总价格的15%-50%为宜,如果某一条线材对系统有着脱胎换骨般的提升(这是常有的事),适当放宽预算也是合理的。线材调整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短板的过程,如果某一个环节投入太大,例如用了万元级的信号线,而其他环节还是几百元的入门线,那么这条万元级的信号线的功力其实也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顺序
下面开始说说线材选择的123——1是指一对喇叭线,2是指信号线和过机线,3是指CD、前级、后级一共3条电源线。
1、喇叭线
喇叭线是最接近发声终端的最后一条线,其对系统效果的影响相对来说也是最直接最显著的,镁声建议优先调整。即使是全套机线的组合,更换喇叭线也能有着显著的效果改变。尤其是三频分布、泛音水分、低频特性,都是喇叭线的拿手好戏。
喇叭线的长度也颇有讲究,太长声音拖沓,太短不够舒展,以2.5米到4米之间为宜,尤其是3米-3.6米,是喇叭线的黄金长度。当然具体到不同的后级和喇叭,不同长度的喇叭线表现也有差异。后级推力富裕,可以选更长一些的长度,后级推力不足,就宁愿选短一点。简单来说,大功率石机用长线,小功率胆机用短线。
2、电源线
喇叭线确定了,下一步要选择的是电源线。从音源、前级、后级,三个位置对电源线的敏感程度多数时候是逐步降低的,所以如果手头有几条不同价位的电源线,首先要把最贵的那条放到音源上来对比试听。音源的电源线要侧重选择解析力高的,后级的电源线要侧重选择方数大,能量感强的。
任何线材,在强调某一方面特点的时候,都不能失去整体的平衡。遗憾的是,很多牌子的线材,为了突出自身特点,一味加重个性的东西,造成偏声。初听很有效果,听久了才发现对系统造成的失衡和缺陷,以后怎么调都调不回来。例如某某线是以音场和能量感著称的,但会造成声音粗放,缺乏层次和细腻度,音乐表现力大打折扣;某某线以细节多为特色,结果听久了才发现中频干瘪不饱满,人声毫无生气;某某线号称胆后级专用,插上后低频滚滚而来拳拳到肉,结果高频延伸和空气感丧失殆尽,把胆机变成了石机。这些线,最终都会变成二手线材市场的常客,用大幅度的折扣来吸引没经验的初烧,老烧们是不会再碰的。
电源线也是有黄金长度的,通常是1.8-3米,和喇叭线不同的是,更长的电源线并不一定会恶化声音,但成本的增加和摆放位置的局限,使得没有必要。但同型号1.8米的线,比1.5米明显要好一些。
3、信号线、过机线
最后说信号线和过机线。之所以把这两条放到最后,是因为在喇叭线和电源线没有调整到位的情况下,更换信号线带来的变化比前两者要小得多。信号线主要调整声音的空气感、色彩感、粘滞感、鲜活度、流畅度、宁静度等比较微妙和高层次的特质,起锦上添花、画龙点睛的效果。如果系统能量不足低频欠佳,想用信号线来调整,就会事倍功半,甚至增加很多负面的影响。
过机线可以用和信号线同样的型号,以加强效果,也可以选用比较忠实自然,价位略低一些的信号线来代替。信号线的长度以1.5米-2米为好,过机线在够用的情况下,可以短一点,避免太多的调整变数。
一些小提示
新线比较生涩散乱,往往要煲一段时间才能进入状态,有条件最好先用煲线机煲熟才试。煲线机可以大大拓宽线材的频宽,改善传输性能。试线时,一定要把线材外面的包装物彻底拆除,如果线材裹在塑料套内,是不可能有好声音的。线材贴着地板的话,地板的介电性能会影响线材的分布电容和电感,改变线材的设计参数,最好把线材用架线器架空,声音会纯净通透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