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迎接dsd固件的发布,聊聊dsd的历程和一些提取方法,欢迎探讨。
DSD是什么,这里就不再重复,在网上有大量的资料介绍,音响发烧友都比较了解。
用DSD制作的SACD碟,理论上是比较完美的媒体记录模式,SACD在实际聆听中比CD也有一定的优势,但优势不大;没有大到将CD大幅摔后的程度,高端的CD机技术成熟,并不是SACD能轻易超越的;这就是SACD诞生十多年来,一直都无法战胜CD的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商业因素),并且落到比CD还要先淘汰的尴尬命运。
由于传统的CD机不能播放SACD,加上各种知识产权的限制,SACD的市场推广非常失败。因为效果没有大幅度超越CD机,消费者不买账,SACD碟机的生产商心灰意冷,热情持续几年后很快冷了下来,今天已经没有人再生产SACD播放机了,SACD的鼻祖SONY眼看大势已去,只好自废武功,让SACD的破解方法流向市场,很快大量的SACD碟变成了ISO文件,电脑能够播放了,SACD因此很快被世人重新认识并青睐,为什么?
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电脑播放软件的进步使高格式文件的播放开始悄然兴起,各种来路的高格式“母带”吸引了烧友的耳朵,这些文件的播放效果确实有别于CD,特别是一些高素质的黑胶转录文件,效果相当惊人;CD机坚守的16bit/44.1KHz开始动摇了。由于SACD碟片做成ISO是数字拷贝过程,没有损失,电脑直接播放SACD ISO,理论上也与SACD机播放是一样的流程,没有有损过程,效果自然不错,而CD碟片要想变成电脑能播放的文件,只能通过有损的抓轨方式,这样,cd格式与SACD差距就拉开了!
在碟片播放方式上,SACD没有打败CD;但在文件播放上,SACD将CD彻底打败了,原因就是因为“抓轨”,CD因为这个有损的抓轨过程,降低了实力,终于使自己的寿命进入了倒计时。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