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大家各抒己见,尤其在争论新版和老板CD的音质和价格的关系,我也说一下我的看法。
如果仅仅把CD定义成消费品,功能性产品,那肯定,别说不会升值,说不好听,可能一天比一天贬值。但如果大家不仅仅将CD当成里面的音乐的载体,而是定义成一件艺术品,是用来欣赏的,而且欣赏的不仅仅是里面的音乐,而涵盖了它的制作,印刷,封面设计等等,那么,肯定,会升值,而且视乎具体的品种来定。
谁说CD只能用来听的?同样的例子可以用在邮票上,谁说邮票只能用来寄信的?如果你仅仅将邮票定义成一个功能性的产品,那么,至少不会升值。8分就是8分,1元就是1元。而且,不管是80年的猴票,还是92年,04年的猴票,没有任何毛区别。而且,你把邮票搞个折痕,只要别烂,都还是可以用。但实际呢?我也就不说了。物以稀为贵,邮票的价格,本就不是单以它的设计漂亮不漂亮定的。同样,CD的价值,也不是单以里面的音质好不好来拟定的。
CD,如果你仅仅从欣赏音乐的角度来看,那,你转成无损格式也好,刻碟也好,听,没鸟区别。而且,高规格的格式,肯定可以让你听多了东西。但至少是我,从很多年开始,已经把CD当成是一种艺术品,开始,我会欣赏它的封面,比如我就很喜欢DG的画廊系列,大荷花系列,还有水星的封面;同理,我买二手碟,封面有折痕,我会尽量不挑。这一两年,我开始欣赏CD的制作工艺了,的确,你拿一张老版的CD(我这里不谈论宝丽金的银圈,以免引起争论),比如早期小日本制作的东芝,三菱,JVC的CD,再和90年代开始的IFPI制碟,再看现在新世纪的那些正版CD。真正比较过的朋友,会知道我再说啥。顺带说一下现在的唱片工业,我已经很少再买碟,也是基于此。现在的所谓正版碟,你粗看,还真TM以为是盗版的。这里,你不得不佩服小日本在这方面的严谨。
到了今天,我虽然已经大规模的开始下载音乐了,但,我还是很享受拿着一本DG的歌剧,听着半音圈的厚实的CD发出的声音,翻着完全不懂的内封的感觉,满足。
所以,CD这东西,肯定还是会有市场的。但我个人感觉,从92年的IFPI开始的CD,已经没有太多的收藏价值了。不一定是IFPI的原因,但92年,真的的确是一个分水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