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进 音 乐 的 圣 殿(二)
---如何欣赏音乐
从哲学的观点上看,音乐欣赏同样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螺旋式上升的认知过程,即从感性(被音乐感动)到理性认识(探究音乐知识)又回到感性认识(更深层次的欣赏)这样三个阶段。这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
一个学习乐器的人也许不一定就是一个很好的音乐欣赏者,因为他关注的是技巧和表达。在音乐欣赏的范畴中,表达与理解不是一回子事。音乐有自己的语言,就象舞蹈中的一招一式都有自身特别的表达含义,绘画中的笔触色调线条也是这样的。在音乐里,和弦节奏调性音色也有其特殊的表达含义。在刚一开始的初级阶段欣赏音乐是从感官上打动你,让你激动让你欣喜。这是一种无意识的审美活动。可如果就此而已,你还是没办法去真正聆听音乐。如果你不愿意只做一个被动的音乐欣赏者那你就需要向前再跨一步去继续认识音乐了解音乐。
音乐具有巨大的感染力是其他艺术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强大的感染力不仅是对刚接触音乐的年轻人,对一个饱经风霜、历尽人间艰辛的老人同样也是如此。欣赏音乐的阶段不同所带来的思想情感感受也就不尽相同。在感性认识的阶段,你对音乐的理解还只限于感官感受。如果你在欣赏音乐中不是主动积极的,那么你也许就没法真正去领会音乐的真谛。比如《蓝色多瑙河》这首脍炙人口的名曲,在感性认识阶段,我们会觉得它十分动听,可仅仅是好听而已。其实我们仅仅只是被那起伏跌宕的旋律和三拍子的圆舞曲轮回的节奏以及这首名曲的故事声誉以及也许其他因素所吸引。我们并不知晓三拍子的圆舞曲形式为什么会吸引人,当然也就不知道这首曲子由几首什么样的小圆舞曲组成的了;我们也许并不知晓斯特劳斯圆舞曲与其他的圆舞曲有什么实质性上的不同,但首先我们会被吸引会被感动。如果你面对一曲好听的音乐而无动于衷,那才是最悲哀的。要想跨入音乐神圣的殿堂在欣赏音乐时你就必须是一个积极的聆听者,绝不能只满足于简单的感官感受和无意识的欣赏。只有这样你才会去深入了解这首作品的深刻内涵,从创作背景到音乐流派以至于音乐曲式主题思想艺术造诣等等。这样,你对这首曲子的感悟才会比别人更深。在感性认识的第一阶段,我们通常还会借用一些作曲家对曲目的标题或后人标注的文字说明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比如《献给爱丽丝》这首贝多芬所作的钢琴小品,聆听中结合音乐加上标题文字的联想,我们就能很好理解这首温馨明快的抒情小品是如何表达爱情的;又再如墨西哥作曲家罗萨斯的《乘风破浪圆舞曲》,由标题中我们领略到音乐所描写的那浪花飞溅, 海鸥飞翔、在波峰浪尖中航行的自由愉快的心情;克莱斯勒的小提琴曲《中国花鼓》,一听曲名就知道是由中国的五声音调来表现出热烈又欢快的喜庆情调。在浩瀚的音乐长河中有大量这样的标题性音乐,这些标题就象是一把把开门的钥匙,只要你愿意,借助这些钥匙你就能走进这音乐圣殿,你会发现这殿堂中满是人类文明的精华,它就象一笔巨大的财富足够你受用一辈子。
音乐欣赏在最初阶段,主要靠生理感官对音响的直接感触。动听的旋律,悦耳的和声,有规律的节奏,起伏的响度等等,这些都让人感受到欣愉。一个音乐爱好者特别是音响爱好者大都有这样的感受:追求音效。一开始用音响器材来重播音乐,是聆听比较音响器材,对不同的重播声音效果比如混响多少音色冷暖瞬态大小快慢高低延伸声场宽阔定位准确等等这些关于音响的概念涉及较多。至于什么是音乐内容如主题曲式调性复调赋格对位统统不知道,什么塔兰泰拉,什么奏鸣曲式回旋曲,统统不了解。其实不完全是一部份音响爱好者不知道,很多人都不知道这些乐理概念。其实也没什么关系。音乐欣赏并不要求人人都是音乐家。每一个聆听音乐的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初级阶段,不管一开始他听流行歌曲或是听通俗音乐。这些年来,我们也常常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有一些年青人,主要是中学生,如果他在孩提时没有受到较好的音乐文化熏陶,他将很快就迷上如迈克尔. 杰克逊流行音乐或重金属摇滚之类的音乐且甚至会很快变成一个执迷疯狂的追随者。为什么呢?因为他一下子接触音乐就被那种疯狂的节奏和刺激的声响所吸引迷惑,至于内容是什么,那是无关的事。他们不需要了解也不会了解那些震耳欲聋的摇滚究竟是感官上的刺激还是一种思想上的宣泄。跟一些有理智的摇滚乐爱好者相比,他们还只能算是小儿科。这些年电视台或广播电台也会播出一些垃圾音乐节目,尽管不多却恶俗。但这些节目却有着一大群追随者。我们不能说在中国的电视广播节目里上演的都是健康向上的节目,很多时侯电台电视台也要考虑赞助商的利益和广告的收视率。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一个被动的,毫无鉴别能力的人就很容易把糟粕当精华。
为此我们说,欣赏音乐时,你必须有一个主动积极的态度。首先你要有自身的体验。这种音乐的体验是最重要的,这说明你心中的感情会被音乐所打动你的热血会为音乐而沸腾,这说明你不是一个麻木不仁的人而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这是欣赏音乐的基础或关键。欣赏音乐不能完全靠读什么指南大全,因为按图索骥的音乐欣赏指南仅仅只是协助你加深这个肤浅的体验而已。你想仅凭一两本小册子或几篇类似我这样粗陋浅显的文章就学会欣赏音乐那是妄想。因为音乐指南曲目介绍只能告诉你一些冷冰冰的内容,如果你连一点点音乐的内心体验都没有,那些介绍指南再读也是白搭。因为没有一本书或一篇文章会教你如何在心中涌出激情或产生欣愉悲哀或忧愁的情感。唯独你自己对音乐有基本的感悟!因为这是人的本性所在。恩雅那近乎晦涩的音乐让大多数人听起来宛如天赖之音,可有人听出的梦呓和静穆;马勒那些宗教仪式般的盛典乐章让有的聆听者痛哭流涕而有些人则茫然不解。这没关系,你的素质和阅历驱使你这样。
可如果你面对所有的音乐都无动于衷,那才是真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