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开帖讲【典故】 [复制链接]

1#
春秋时,楚国有个叫俞伯牙的人,精通音律,琴艺高超.但他总觉得自己还不能出神入化地表现对各种事物的感受.老师知道后,带他乘船到东海的蓬莱岛上,让他欣赏自然的景色,倾听大海的涛声.伯牙只见波浪汹涌,浪花激溅;海鸟翻飞,鸣声入耳;耳边仿佛响起了大自然和谐动听的音乐.他情不自禁地取琴弹奏,音随意转,把大自然的美妙融进了琴声,但是无人能听懂他的音乐,他感到十分的孤独和寂寞,苦恼无比.
         一夜,伯牙乘船游览.面对清风明月,他思绪万千,弹起琴来,琴声悠扬,忽然他感觉到有人在听他的琴声,伯牙见一樵夫站在岸边,即请樵夫上船,伯牙弹起赞美高山的曲调,樵夫道:"雄伟而庄重,好像高耸入云的泰山一样!"当他弹奏表现奔腾澎湃的波涛时,樵夫又说:"宽广浩荡,好像看见滚滚的流水,无边的大海一般!"伯牙激动地说:知音.这樵夫就是钟子期.后来子期早亡,俞伯牙悉知后,在钟子期的坟前抚平生最后一支曲子,然后尽断琴弦,终不复鼓琴。
        伯牙子期的故事千古流传,高山流水的美妙乐曲至今还萦绕在人们的心底耳边,而那种知音难觅,知已难寻的故事却世世代代上演着.
     世上如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实在是太少了.       孟浩然曾叹曰"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岳飞无眠之夜也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苏轼自比孤鸿,写下了"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州冷"句子.         贾岛却是"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丘."的辛酸.
而那豫让"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慷慨豪情又怎样的难得呢.知音难觅,知已难寻,无论红颜还是蓝颜             "人生得一知已已足矣!"成了人们永远的思求.    所以,每个品牌的音响都有一群知音,才有了它们存在的价值,唱片亦如此。   唱片不会消亡,只要知音还在。
分享 转发
《HI-END课堂》编导-邱首善  音响音乐视频制作wechat:vividlylove
TOP
2#

唱片不会消亡,只要知音还在。

我现在想,20年后,很多人都玩 母带,或者用声卡听 高清。 这时不知 CD ,SACD 会如何?
TOP
3#

回复 2# 贝多芬的乐迷 的帖子

很多人,代表的是一股“极端”势力。
    追求的越高,会发现哪一天:曲高和寡
  CD SACD 必须作为一种过渡,现阶段...他们还没被玩烂,因为平均认知水平还没上来,只是在觉悟中.
      HQ、Blue、AQ、LP等等格式,都是暂时迎合了您的预言,相信尝过天鹅肉的fans,也会憧憬天龙肉。
    人性,是贪婪的。
《HI-END课堂》编导-邱首善  音响音乐视频制作wechat:vividlylove
TOP
4#

到了半天,感觉也像做广告的....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