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次尝试解决思奔达1/2 R2 低频“混”的实验(第二页更新方法) [复制链接]

查看: 9034|回复: 28
11#

2/3升级到了1/2

选回英国传统功放,是用考力的!!!!!!!!
TOP
12#

回复 8# dennis_hzz 的帖子

蓝丁胶置音箱脚架间,高丘置脚钉下,海绵置脚架中。
TOP
13#

前几天在这里和家电上发的贴,向伪科学昂贵避震道具开炮,朋友们的留言引发不少思考,
所以有动力继续实验,上次是用毛巾隔震,代替玻璃围棋,效果不错,
原因是玻璃围棋刚性比较强,容易传导震动,因而在低频段引起木质声美丽脚架的谐振,低频听到嗡嗡声

毛巾也不是完美方案,原因是比较薄,隔震效果有限,
播一段白头翁,把手放在脚架面板上,还是能感觉到震动,说明还有提高空间,

是不是软隔震效果只能止步于此呢?理论上不是,最大的可能是厚度不够,缓冲区间不够大,
于是放大思维,做一个极端的实验,把沙发靠垫垫在音箱下面,厚度绝对有了,只是音箱颤颤巍巍的,
再播放一段白头翁第一曲,果然,声音变的更干净,凝聚,低频下潜惊人,

虽然这个方案不能用,沙发靠垫放音箱下面,不仅不安全,样子就能把人笑掉大牙,
但起码已经能说明问题,增加隔震缓冲区间的思路是正确的,

于是琢磨用这个办法:这里发不了图了,用文字代替,家电上有图

玩具店买来四个拳头大的海绵球,从中间切开,每边四个垫在音箱下面
效果如何呢?可以说,达到甚至超过了沙发靠垫,超出了我的预期,
播放白头翁时,手放在脚架面板上,几乎感觉不到震动,

这样,思奔达就能基本摆脱脚架的影响,唱出只属于她的声音了。

有朋友可能会疑问,这么软的东西垫在下面,是不是会使高频变暗?
实际上,高频信号只是靠高音单元振膜发出的,软垫不会起反作用,

但在实际使用中,有人用钢制脚架,硬的钉垫,高音的确会更亮,怎么解释呢?
实际上是高频谐振造成的,本来音箱的频率响应应该是平直的,这样一来在某一较高频段引起了增益,所以听上去会更亮,实际上这是一种失真。
迷上Spendor
TOP
14#

支持楼主的实验,精神可嘉。

不过这样下去,试着试着,可能就会开始接触避震钉了。

目前你的状况,少走弯路的话,最简单实效,价格也不高的避震钉是soundcare的自粘钉。

价格不昂贵,应该不在炮击之列,呵呵
最后编辑sanyue 最后编辑于 2013-02-01 15:53:19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网站:http://www.zaudio.cn/
微信公众号:sanyuenet
淘宝店:http://sanyue.taobao.com/
TOP
15#

哦?自粘钉比皮球好在哪呢?
能不能讲讲原理?愿闻其详
迷上Spendor
TOP
16#

不同的皮球,声音也会有很大的不同,因为材料的不同,或者尺寸的不同。
所以,随便找个皮球就得到上好声音的概率不会太高。
自粘钉是研究和实验的结果,很多用户积累的经验,呵呵

为什么一定要讲原理呢?不仅仅说的累,而且很难非常的准确而没有漏洞,因为HIFI 行业太小,利益也不多,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权威的理论。

其实,实验一下并不困难啊。

为什么要一定要相信尺码而不相信你的脚呢?呵呵
最后编辑sanyue 最后编辑于 2013-02-01 17:43:19
玩音响,玩的就是电流和振动
网站:http://www.zaudio.cn/
微信公众号:sanyuenet
淘宝店:http://sanyue.taobao.com/
TOP
17#

皮球好歹能讲清楚道理,再说,谁说是随便找的?那是理论结合实践
最后编辑dennis_hzz 最后编辑于 2013-02-01 18:17:18
迷上Spendor
TOP
18#

原帖由 sanyue 于 2013-2-1 17:42:00 发表

为什么一定要讲原理呢?不仅仅说的累,而且很难非常的准确而没有漏洞,因为HIFI 行业太小,利益也不多,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权威的理论。


谁说HIFI没有权威的理论,留心处处皆学问,丝带的线,人家有核心技术,而且能讲清楚,有专利,经得起检验,所以上万一根也有很多粉丝
我很赞赏您勇于实践的态度,或许结果也不错,但也不必小看皮球的效果,因为那是有理论支撑的
当年美国第一次原子弹实验,大物理学家费米就随手撕了些纸片,仅仅根据纸片飘的距离,就判断出爆炸的当量,又怎么讲呢?
迷上Spendor
TOP
19#

原帖由 dennis_hzz 于 2013-2-1 18:05:00 发表
原帖由 sanyue 于 2013-2-1 17:42:00 发表

为什么一定要讲原理呢?不仅仅说的累,而且很难非常的准确而没有漏洞,因为HIFI 行业太小,利益也不多,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权威的理论。


谁说HIFI没有权威的理论,留心处处皆学问,丝带的线,人家有核心技术,而且能讲清楚,有专利,经得起检验,所以上万一根也有很多粉丝
我很赞


这个fermi的故事倒是听说过,不过他自己利用纸片的测算结果几乎与实际结果差了1倍。
TOP
20#

原帖由 imzadi 于 2013-2-1 20:49:00 发表
原帖由 dennis_hzz 于 2013-2-1 18:0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sanyue 于 2013-2-1 17:42:00 发表

为什么一定要讲原理呢?不仅仅说的累,而且很难非常的准确而没有漏洞,因为HIFI 行业太小,利益也不多,没有人能够总结出权威的理论。


谁说HIFI没有权威的理论,留

读书的时候看过费米传,其实并不是要测爆炸当量,撒纸片只是为了证实爆炸有没有成功
迷上Spendor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