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失的音乐盛世
转贴:下文是一个香港HiFi音响杂志主编刘志刚2013-02-04 copy and paste 给我的。Source好像是Apple Daily。文中谈及,music,在现代人心中的地位,比前人低了许多。因而不尊重智识产权,古人都话「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也许能(部份)说明唱片业及唱片店的苦况。
天天有新闻,上周传出破产消息的HMV,疑获得「白武士」打救,似乎寿元未尽。无论如何,这个音乐王国没落倾颓,早已是不争事实,即使今次得吊盐水,也无可能恢复当年勇。从雄霸尖沙嘴到退守商场、从唯音乐独尊到兼卖流行小说电玩耳筒香口胶,廿年来这间唱片店的命运,也是本城缩影吗?
尖沙嘴汉口道张灯结彩,四层音乐超级市场、上万唱片存库、现场DJ Booth、巨型屏幕放送最新MV、试听器整装待发……凡此种种,在音乐不是垂手可得的Pre-Internet时代,HMV令全城High起来。
HMV是个焚化炉
今日卖唱片无前途人所共知,九十年代香港人人搵到钱,甚么都卖得去卖得好。
乐迷买大碟又追Single,东西爱储齐成套,热门冷门都扫,「尖沙嘴好似焚化炉,揼乜嘢落去都卖得出。」Toto记得有年大年初三,一天营业额就百五万,「𠵱家?我估要几间铺夹埋做三四个月先有呢个数。」当时全球HMV数香港店最赚钱,日本、新加坡人都来光顾香港店,$99一只碟在游客眼中算平,「游客一买就一箱箱,我哋要另外请阿姐专门Pack箱。」今日尖沙嘴依旧多游客,但他们不买唱片了。
HMV初期气氛好,Toto说跟入货制度也有关系,原来HMV几间店一开始是各顾各,因应各店买手喜好而入货,发展出不同特色,「中环店比较多电嘢,Rock嘢就尖沙嘴最齐。」各自为政的好处是有良性竞争,储到一批忠实拥趸之余,也间接鼓励乐迷多走走逛逛,要一天逛匀三间HMV才叫完成任务。直至大约1998年,HMV改为统一入货,方便团购议价,利润也许高了,但风格再难维持。
1997年Toto移民加拿大,跟HMV宾主关系告一段落,回流后以客人身份光顾,唏嘘老相好已经今非昔比,店员懂英文不懂音乐,音乐区也不断缩水,「最离谱系连饮品都卖埋。」杂乱无章是一回事,事实HMV近年的确靠卖杂货救亡,而香港店卖杂货创举更被引为Good Case,全球HMV也争相仿效。「其实呢几年因为影音数码化,好多Megastores例如Tower Records、Blockbuster、KPS同Virgin已经相继破产,HMV算迟喇。」
「互联网前无知年代」,接触音乐途径少,乐迷特别饿,他一个星期走几转,在不同媒体介绍音乐,「当时我在商台全职,另外在电视台做VJ,HMV出现后,唱片公司想找电台DJ配合,所以我又有机会去HMV现场打碟。」HMV铜锣湾店是他主场,他记得当年天天车水马龙,人人去HMV当行街,盯实Video wall上播的MV,跟正在打歌的DJ挥手,「平时做节目困喺录音室,现场反应直接,对我嚟讲好新鲜,有啲乐迷听我播完只歌,会即刻走去买CD,又或者走埋嚟哼几句旋律,问我系乜歌。」他通常负责周六晚间时段,店员都是音乐人,放工后齐齐Party直落,「嗰段日子真系好回味,直到后来要交硕士论文,我先舍得唔做。」
跟许多乐迷一样,黄志淙坦言近年已少逛HMV,「一来因为𠵱家要搵音乐太方便,另外系HMV搬咗几次,𠵱家中环同尖沙嘴嘅铺头位置,对我嚟讲都几隔涉。」毕竟有过美好时光,HMV传出破产当日,他也特地去缅怀一番,拍了张照片,「同HMV嘅感觉似老朋友,见做唔住,有啲可惜,但无可否认,时代不断变,佢嘅历史任务已经完成。讲真,连Richard Brandson咁叻,Virgin Megastore都有问题,唱片零售真系好难做,全行都需要搵新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