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及对3D音场的向往,跟避震梁老师订购了(已经停产,少量存货)仅剩的两套改短的(据说校声效果更好的)紫金高飞,老师特意奉送<<黄金镀膜>>技术烧录的试音碟,用以验证3D音效......另赠送少量钨珠沙,和一小块飞机板.
拿到快递,先把试音碟听了一遍,除音质相当好之外,其他就没有什么突出特点了......
开始动手,把3颗紫金高飞以两前一后的方式摆放在分体前级的电源组件下面,接近左右跟靠后的边缘位置.刚拿到紫金高飞那一刻,感觉老师真是惜木如金,直径比我最小号的木钉直径小了好几圈,还那么短.等放到机器底部的左右边缘位置,才知道老师的用心,是为了能够摆放在从原机脚到机器边缘仅有的一点点空余位置,还不会碰到机脚.而改短紫金高飞的高度,就比原机脚的高度仅高出3mm左右,好险啊......依样,把另外3颗紫金高飞以两前一后的方式摆放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下面,接近左右跟靠后的边缘位置.
TEST CD 开声,第二首交响乐的气势上来,动态张力跟瞬态响应,明显好过之前,第三首现场演唱的气氛,真实了许多,而人声的发声点抬高了30cm.最后观众拍手,明显能够分清上,下几排间错落有致的掌声.第四首shall we dance开场女歌手在左侧出现,过会儿跑到右恻跟男歌手互动,再回到中央继续跟男歌手互动,位置感清晰,人声的发声点依然抬高了30cm.第八首诺亚方舟,天主无法明显高过童声,距ATC 7箱顶40cm处,而小动物的踏步声也没有出现在地板附近.第九首三国幻想曲,喳喳声似从音箱外侧0.5m--1m左右处往中间传来,大鼓在纵深后方的距ATC 7箱顶40cm处敲击,鼓皮声分明,
很晚了,关机明,后天继续欣赏,声场的阔度变大到音箱的外侧,人声的发声点明显高于箱顶,毋用置疑.3D效果已经形成,只是还有更大的改善等我去尝试,
第二天把老师给的钨钢珠沙取三分之二分装在8个薄膜密实袋里,尝试了在分体前级的放大器组件顶用3颗我原有的黑檀尖锥木钉,钉尖向上承起飞机板,先放2包钨钢珠沙,人声的发声点抬高了一点点,但是原本有些虚幻的3D音场好象扎实了......激动,再放两包,人声的发声点又有所抬高,索性再放4包,共计8包,这下人声的发声点明显抬高了,可是好象有个盖子把3D音场罩住,没有灵动的感觉,是否放太多声音发死了呢......于是拿下4包,放到ATC 7的箱顶前后,灵气又回来了,呵呵......试想,既然钨钢珠沙放越多量,人声的发声点就能够抬升更高,那是否就是飞机板越大,承载飞机板的钉位置分得越开,就能够放更多的钨钢珠沙,使之越好声呢?
剩下的三分之一钨钢珠沙包顺手放到转盘的上置滑盖,听<<民歌蔡琴>>的渡口,一开始没感觉,拿下后发现鼓声不漂亮了,没有低沉的质感了,乖乖放回钨钢珠沙包,低频又靓了.....神奇!
另,即使那晚的尝试能够使原本有些虚幻的3D音场好象扎实了,但是,跟传统的2D音场相比较,还是觉得有些空旷,是否可以理解为原本系统线材传送的音乐能量,只能够维持2D音场的听感,而一旦音场改变为阔度超过音箱外侧面1至2米,高度上升为2米左右,那原本的能量就会不够了,所以听上去有些类似当年AV功放切换到模拟杜比环绕立体声的时候,听上去有些许空洞的感觉........我猜想是否就要用到老师利用《黄金镀膜》,<<藤螺系甲>>,微波传输技术打造的能量几乎没有损失的金线系列,把所损失的能量填充到3D音场,使得3D音场一样达到丰满的效果.
经过几天的3D音效聆听,渐渐适应了新的音场模式,尤其是播放早期的人声碟,不是经过特别录制的人声发烧碟,诺大的音场,精准的定位,极好的分离度,宽松的听感......过瘾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