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011121314151617»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旦再访威虹。 [复制链接]

查看: 97134|回复: 230
131#

高端音响市场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有新玩法,新花样的市场。如果自己没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估值体系,天天在网上,在杂志上,在音响店里,在烧友家里看啊,听的,难免五色使人盲,五音使人聋,人在江湖飘,东西都挨刀。因为这里面的利益,诱惑太多太大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真正喜欢通过音响听音乐的人,必须有两点要过硬:一,对真实乐器和乐队的声音要熟悉,有正确的印象和判断能力。二,要有定力。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不要太轻信别人,任何东西还是要以自己实际听为准为先。选自己喜欢的,哪怕别人都说不好不知道,也没关系,至少是当下你自己喜欢的满意的,而不是买器材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
TOP
132#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3-1-6 8:12:00 发表
所以,爱听音乐的人,并且对声音重播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不是更偏重于便利性,免费感,T级占有感的人,我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买点CD听听吧。
认同约翰兄的观点!
器材无止境,理性发烧是正道!
TOP
133#

比较高端的数码文件播放系统,声音会像箱子里的陶瓷单元的声音。

相比纸盆等传统单元,声音要清秀光净顺滑甜美一些。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声音木味浓一些,适度地涩一点,乐器的质感饱满浓烈些,还原像真度高一些,准确一些,声音,声场更雄沉阔大些,细节更多些。
TOP
134#

每一次音乐硬件软件播放主流格式的变动,都是一个很大的利益格局的改变。

等于是重新作蛋糕,切蛋糕。很多原来不领先的,份额不大的,或者根本就没有的厂商都希望通过大变动来得到更多更大的蛋糕份额,求得在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前途。所以,很多新进厂商希望变,变,变。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也希望按他们的利益方向变,变,变。

作为消费者和听声音的普通发烧友的我们,对各种各样的风向和声音,各种各样的鼓吹和褒扬,还是要竖起自己的耳朵,不要跟风,不要激动,不要盲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吧!
TOP
135#

很多人认为涩是质感,并不全对。
只有播放各类型软件时,既能表现丝绸又能表现麻布的才能说是真质感。
最后编辑砖家 最后编辑于 2013-01-06 10:30:49
TOP
136#

回复 120# johnleeh 的帖子

KETMA是音乐性和准确性结合水准很高的箱子。
就其表现出的音乐完整性而言,它的售价并不过分。
TOP
137#

旋律党喜欢一哄而上共产平均,期待常州多几对KTEMA!
不过这次讲理的帖子还是有分享性的,小顶顶!
》》》因为爱生活*所以爱音乐《《《
TOP
138#

KTEMA在找商家谈价格中,我看老周网站上2010年台湾音响杂志上的文章,这箱子说是赛柏林总共只做了限量版50对,送给安德烈波切利一对,赛柏林自己留了一对,市面上流通的总共只有48对。以全世界范围卖了2年多了,各代理那里再出出样,我有点怀疑还买得到那么多全新的吗?弄不好现在能买到的已经不是头版了。
TOP
139#

涩是什么概念呢?干干的,木木的,僵僵的肯定不对。如果经常比较近距离听现场艺术家演奏的话,你可以看到小提琴家演奏时,手臂和手指动作不是机械的,匀速的,匀力匀幅度,角度不变地滑动的,压弓的动作是变化丰富细腻的,用力多变,角度随心的。涩就是要把那种细腻但坚决,多样性的力度感和变化要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所谓的松香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让你能感觉到弓在琴弦上有压力地有细节地运动的变化和行程,而不是 一滑而过。当然这种感觉要自然适度,太刻意了,境界便又不高了。
TOP
140#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3-1-6 11:46:00 发表
KTEMA在找商家谈价格中,我看老周网站上2010年台湾音响杂志上的文章,这箱子说是赛柏林总共只做了限量版50对,送给安德烈波切利一对,赛柏林自己留了一对,市面上流通的总共只有48对。以全世界范围卖了2年多了,各代理那里再出出样,我有点怀疑还买得到那么多全新的吗?弄不好现在能买到的已经不是头版了。
头版与否不重要,或许你听的这款就不是头版了,重要的是它的音乐表现力。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