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7891011121314» / 1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元旦再访威虹。 [复制链接]

查看: 97643|回复: 230
101#

个人很同意文中观点。

就我本人的经验和感觉来说,我认为目前阶段数字播放器和听文件还是比较适合不发烧,不追求原汁原味高保真的人。黑胶声音有模拟味,但是相当部分系统实际上连基本是还原准确度还美过关,玩的就是一个味道加失真。普通磁带频宽动态不够。开盘带声音好,但高质量母带难取。

所以,爱听音乐的人,并且对声音重播质量有一定要求,而不是更偏重于便利性,免费感,T级占有感的人,我的建议还是老老实实买点CD听听吧。
TOP
102#

高端音响市场是一个不断推陈出新,不断有新玩法,新花样的市场。如果自己没有一套自己的判断标准,估值体系,天天在网上,在杂志上,在音响店里,在烧友家里看啊,听的,难免五色使人盲,五音使人聋,人在江湖飘,东西都挨刀。因为这里面的利益,诱惑太多太大了。

所以,我觉得如果是一个真正喜欢通过音响听音乐的人,必须有两点要过硬:一,对真实乐器和乐队的声音要熟悉,有正确的印象和判断能力。二,要有定力。自己要有自己的主见和价值观。不要太轻信别人,任何东西还是要以自己实际听为准为先。选自己喜欢的,哪怕别人都说不好不知道,也没关系,至少是当下你自己喜欢的满意的,而不是买器材是为了迎合别人的评价。
TOP
103#

比较高端的数码文件播放系统,声音会像箱子里的陶瓷单元的声音。

相比纸盆等传统单元,声音要清秀光净顺滑甜美一些。不过我个人还是喜欢声音木味浓一些,适度地涩一点,乐器的质感饱满浓烈些,还原像真度高一些,准确一些,声音,声场更雄沉阔大些,细节更多些。
TOP
104#

每一次音乐硬件软件播放主流格式的变动,都是一个很大的利益格局的改变。

等于是重新作蛋糕,切蛋糕。很多原来不领先的,份额不大的,或者根本就没有的厂商都希望通过大变动来得到更多更大的蛋糕份额,求得在未来的生存空间和前途。所以,很多新进厂商希望变,变,变。产业标准的制定者也希望按他们的利益方向变,变,变。

作为消费者和听声音的普通发烧友的我们,对各种各样的风向和声音,各种各样的鼓吹和褒扬,还是要竖起自己的耳朵,不要跟风,不要激动,不要盲从,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吧!
TOP
105#

KTEMA在找商家谈价格中,我看老周网站上2010年台湾音响杂志上的文章,这箱子说是赛柏林总共只做了限量版50对,送给安德烈波切利一对,赛柏林自己留了一对,市面上流通的总共只有48对。以全世界范围卖了2年多了,各代理那里再出出样,我有点怀疑还买得到那么多全新的吗?弄不好现在能买到的已经不是头版了。
TOP
106#

涩是什么概念呢?干干的,木木的,僵僵的肯定不对。如果经常比较近距离听现场艺术家演奏的话,你可以看到小提琴家演奏时,手臂和手指动作不是机械的,匀速的,匀力匀幅度,角度不变地滑动的,压弓的动作是变化丰富细腻的,用力多变,角度随心的。涩就是要把那种细腻但坚决,多样性的力度感和变化要能充分地表达出来,所谓的松香味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让你能感觉到弓在琴弦上有压力地有细节地运动的变化和行程,而不是 一滑而过。当然这种感觉要自然适度,太刻意了,境界便又不高了。
TOP
107#

拉琴演奏也有不涩的吗?也有。我前一阵在本地大剧院听英国曼陀瓦尼轻音乐团著名的弦乐组时便觉得和听他们的唱片一样,声音是不涩的,而是如丝绸般的光泽飘逸亮丽,轻舞飞扬,如在碧空中穿云破雾,轻盈飞翔的小小滑翔机群。是他们不会更有力度和变化的演奏吗?显然不是。艺术家们是服从乐团整体风格和传统的要求。曼陀瓦尼就是那样清丽快乐的轻音乐风格。它要给你的,你想得到的本就是那对心灵的轻柔抚慰和触摸。没有痛苦,没有激烈,没有沉重,没有矛盾,没有战火。
TOP
108#

什么我当时感觉他们会改变演奏一些著名的电影歌曲,甚至老柴,拉赫玛尼诺夫的一些小品,但他们可能不会改变演奏肖斯塔科维奇,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

因为基本个性有点冲突和不协调了。
TOP
109#

话说回爱是特浓的旗舰黑钻箱。老周说它的箱体是用大理石粉等开模压制出来的。每做一对箱子就要开一套模,因为模具里的石粉很难清理干净,压一个就没用了。
DSC_0494.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6 13:16:07 上传)

DSC_0494.JPG

TOP
110#

单元全部用的德国啊裤痛陶瓷单元,这对箱子更特别用上了黑钻高音。箱子的价格要比普通版据说贵一倍。
DSC_0496.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3/1/6 13:19:30 上传)

DSC_0496.JPG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