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石机、胆机、失真、音乐等等 [复制链接]

查看: 23797|回复: 86
11#

无论石机还是胆机,都不能做到完全不失真,再说音响器材之前还包括录音、混音、输出、压片制作等工序,这些工作做得好不好,我想可能比播放的音响器材更加重要。


上面一位老兄说到石机在“物理保真”上做得更好,这点我认同。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2#

回复 37# pchifi007 的帖子

呵呵,老兄你也有同感嘛。

“物理保真”不一定等于“好听”,如果这样,那数字音乐、数字功放最保真,最好听,现在都是数字录音制作,一路下来损失最少。但是很多人都说“数字音乐不好听”。
这个数字信号最终还是要转换成模拟,放大驱动喇叭震盆,鼓动空气传达到我们的耳膜,所以好不好听在“模拟”部分。数字部分只是数据量多大,运算多快而已。

我想如果人类有一天进化到大脑可以由一块高速芯片所代替,声、色、味、触都可以由数字来计算的话,那可能就是真正的“保真”了,但到时“人类”这个词是不是要打个问号呢?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3#

我有点遗憾有些人总是要把音响爱好者和音乐爱好者分开,好像势不两立一样,我认为这应该是高度结合的一类人,如若不是,那么唱片公司有什么必要去大制作,有什么必要去评“企鹅三星带花”、“EMI世纪伟大录音”、“DECCA 传奇系列”之类的,反正大家认为音乐爱好者都是拿个收音机或者桌面音响听听就可以了。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4#

回复 45# yudeanwu 的帖子

您好!我个人认为这里是HIFI论坛,HIFI器材是精益求精的东西,不太相同于电视冰箱,一般是有点执着的人才会关注HIFI器材,我想您也一样所以您才会来这里看看。正是因为这里面太多皇帝的新衣,所以大家才要来辩,越辩越明,今后皇帝的新衣才会越来越少,谢谢您的发言。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5#

回复 47# xu11 的帖子

您这段话讲的很好,我很赞同。所以我一开始也说了:这句话可以展开讨论的内容很多,并没有什么结论。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6#

我在隔壁坛子上又看到一个话题 “听音乐,听什么”?
我匆匆看了一眼,大概意思是我们要不要去深入研究音乐的结构、旋律、调性、织体、主题等。

我首先想了一个问题:音乐是什么?音乐从哪里来?我们的祖先在原始社会的时候,可能射了一头鹿,心里高兴,于是高呼“欧耶!”,或者在各种宗教活动中“啊玛尼玛尼哄。。。”我想这些就是最初的音乐了吧,这应该没多少调性、织体等可以研究。

无论音乐是出于人自发的喜怒哀乐,或者有某种目的的“成教化,助人伦”作用,我想它都是直接的、感性的:“哇,真好听!”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7#

回复 51# ECC32 的帖子

谢谢!立即纠正。主人跟我说纯甲50W,我以为这么大瓦数的是推挽机。
最后编辑steveh 最后编辑于 2012-12-19 11:00:40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8#

后来发展到巴赫、莫扎特、海顿这些作曲家,以其超人的天赋、虔诚的信仰和辛勤的工作,使音乐作品非常的复杂,从而就给后人很多研究的空间。

我个人不太喜欢看乐评的文章,这些文章有点像外科医生拿把手术刀在解剖一样,没有什么美感。我更不喜欢在听音乐前看乐评,这有点妨碍对音乐的直接感受。我比较喜欢像“辛丰年”这样的音乐随笔,其中既有技术(理性)部分,又有人文(感性)部分。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19#

我身边有一些从事音乐工作的朋友,在我看来,他们的人生中从音乐里获得的美妙和愉悦,可能往往少于一般的音乐爱好者,我想乐评也一样,整天同结构、调性、旋律、织体打交道有啥乐趣可言呢,这些比较适合在音乐学院里老师同学们一起研究。

但资深乐迷往往会自动去钻研这些“理性”的音乐知识,我记得“陈丹青谈音乐”一书里讲:骨灰级的乐迷,是拿着一堆乐谱,念念有词,摇头晃脑,手舞足蹈。。。音乐已经在他们脑海里了。


虽然听音乐是“感性”的,但研究“理性”的知识有助于“感性”的升华。这种升华可能是由简单的“真好听”上升为“感动、赞叹”。所以我个人认为,音乐爱好者有必要了解一点音乐知识和作品背景。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20#

感谢楼上各位老兄热情发言,时光兄说的有理,现在看来标题该换一下了。
LT.M HI-FI CLUB 订机、团机、摩机、修机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10184.aspx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