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我发在华音网并引起讨论的一贴------为什么不少人拉二胡很难听却... [复制链接]

查看: 3281|回复: 17
11#

HDPIN
喜欢听什么样的音乐这是与人的精神享受不一样,至于走调与否是根据你熟悉调子或乐曲来评价的,要别人拉一首你不懂的乐曲你就听不出走调了,喜欢音乐的人训练听力是很重要的,要多去听一些发音较标准的键盘乐器对自己的的听力很有好处。
TOP
12#

茶苑
这应该和心里的想法有关。首先是要知道美,然后要尽可能的表现美。美的答案,每个人的理解和展示美的能力和细心的程度都不一样。所谓亲如其人呵呵,拙见啊。请不要见笑。
TOP
13#

老顽
楼主这一话题颇有代表性与概括性!几乎所有业余爱好者都或多或少犯有这一毛病,总因未受专业训练,音准的掌握与判断能力缺失,功力与技巧不到位,水平有限,满足于小有琴技,陶醉初获之乐而致不知所以,多在不自觉状态中!特别是对于拉弦乐器的二胡,有自察力的胡友可得以不断进步,而无自察力的胡友则蠕蠕难前,几十年苦练亦恐难有多大进展!
TOP
14#

杨维中
由于地域风格的不同,因而也造就了不同的地方音乐特点,所以拉奏不同地区特色的二胡曲目时最好先吃透他的乡土本色。
       如果有人一心想拉好我们湖北的<<洪湖主题随想曲>>,我建议最稳当和最聪明及最见成效的做法是先好好品一品歌剧<<洪湖赤卫队>>中王玉珍演唱的“看天下劳动人民得解放”和“没有眼泪,没有悲伤”,让自己的情感进入角色并注意她的地方口音和发音的方式,在吸取了这些当地本土营养成份之后,再来拉洪湖独奏曲,那味道一定会地道与浓郁多了。
http://www.56.com/w59/play_album-aid-8089614_vid-NTA3NjY1Njc.html
TOP
15#

二玄古月
我想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拉琴人音乐基础的问题。
    因为多数人对音乐的感受仅仅处在喜欢的层次上,跟爱好音乐是有区别和距离的。在对待二胡的学习和拉奏上也是如此。喜欢二胡的人群只是喜欢二胡那独具特色的声音,对音乐理论的学习还停留在仅能识谱上,至于能把二胡拉得多好并不在意,目的性并不强,好不好听那是别人的事,我会拉就成。
    爱好二胡的人群就不一样了,他们大多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和相当的音乐理论基础,并且起码在中学时代或更早就有了拜师学习二胡或者以严谨的态度自学二胡的经历了,通过多年的磨练,具备了相当不错的演奏基础,同时对音乐理论的学习也不曾间断。因此,这部分人群对二胡音乐的爱好是对其内涵的欣赏,他们自己演奏也是从通读通解全曲入手,尽可能地表达乐曲内在的思绪和情感。所以二胡乐曲从他们手里出来既能感染自己,也能感染听得人。
      ------音乐理论的学习和运用很重要。------
TOP
16#

杨维中
我想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拉琴人音乐基础的问题。
    因为多数人对音乐的感受仅仅处在喜欢的层次上,跟 ...
二玄古月 发表于 2012-11-24 09:42




    很有质量的见解,非常棒!
TOP
17#

知难
常听音不准就习惯了!再说了拉二胡的都挺自以为是,总认为自己拉的最好!即使技术与人相差太多也不服气。:l ...
故园秋 发表于 2012-11-22 09:58



自以为是的人,恐怕不会有什么大的进步。
听自己的演奏,要能听出毛病;听别人的演奏,不但要能听出缺点,还要能听出强于自己的地方(特别是比自己好,或跟自己水平差不多的)。
这样学习,日积月累,就能不断进步。
TOP
18#

杨维中
各位分析的很到位,器乐圈里充斥着浮躁,一些说起来年纪不老小的胡琴友花钱拿十级证,热衷于到处赶场子演出,沉醉于廉价的恭维之中,很难静下心来练习自己的基本功或认真揣摩如何提高音色的美感度和音准。
       而且往往说话牛气十足,语不惊人誓不休,开口就要别人给他伴奏“红梅随想曲”(18分钟),闭口则非“豫北叙事曲”不拉,动辄“宋飞不咋地”,“于红梅不过如此而已”。
       武汉的一吹俗话被发挥到极致-------“男人不吹有点坯”!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