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1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过眼云烟 [复制链接]

查看: 37278|回复: 103
21#

说到兴起,老头又不知从哪翻出一本烂书来,封面都破角卷边了。他告诉我,这本书也是他去挑一个收藏时发现的,品相太差,本来没想要,但是翻开一看:











原来在每一个指挥家的照片下,都有一个本人亲笔签名,只缺福特文格勒和托斯卡尼尼。这种神迹,也就只有在柏林才有可能发现。我拍了两张照片,是约胡姆和伯姆的照片和签名。

老头的店里像一个黑胶博物馆,什么都有。这是当年唱片品牌Concert Hall的原装唱片包装盒。这应该是Musical Masterpiece Society MMS的立体声品牌。我问Wolf, 这个牌子是引进录音,还是自己录音。他说基本上还是自己录的,看盘铭,标TU的就是瑞士录音压片的。这次我收了好几个这个牌子的早期立体声,都是心仪的唱片,但这个先按下不表。



这个也很有意思。我刚入黑胶的门,就听说唱片是一定要竖放的,避免挤压。讲究的是要挂起来。这样专门的唱片封套还是第一次见,这是方便挂起来的。但是,原封在哪呢?

TOP
22#

店里非常安静,除我之外,还有一个老外,也是在那可劲翻,然后拿了一大叠RCA阴影狗什么的去试听。都是天方夜谭、1812序曲之类的曲子。老头告诉我说那人是西门子的一个高管。看他那不理人的样子,像是西门子出来的。
晚上又进来一个老头,他和Wolf有约,要去另一个老头家,淘碟。那是个老得不行了的老头,以前是什么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里有几张从来没发行的母带,Wolf想把它们搞来。Wolf说着说着,把这个老头也介绍给我,原来他是柏林广播交响的原圆号首席,在费里恰依Fricsay手下干过。我经历了这个魔幻的半天,已经对什么都不奇怪了,Fricsay本人要是从里屋一掀门帘出来,说不定我也能很淡定。但是还是想和这老头照张像。我结结巴巴地试着用德语和Fricsay的手下谈两句,主要想表达一下对柏林广播交响的热爱,以及我在08年在上海听过现场。他没听懂,主要也是我没说明白。但是最后我们还是成功地在一起照了张相。老头还拿出一个古老的唱片介绍,指了一下他年轻时的英俊形象。那下面的说明分明是柏林爱乐八重奏啊。不管了。低音大提琴右手边的就是。



TOP
23#

下面开始讲正事。说说我都淘到了什么。
这两天坛子里在讨论买唱片是为了听还是为了藏。我这次买到的几张唱片,也不会怎么听,更不会藏起来。这是要挂起来看地。
虽然有人玩笑说,转到黑胶就是为了看画,但是,还真有专门为了看画而红起来的唱片,闻所未闻吧。这就是PHILIPS从1956年开始出版的Favorite-Series,最佳古典系列,一共出了52张,模特都是一个人,来自英国的Ann Pickford, 摄影师是Paul Huf.  这套系列唱片是一个传奇,在当年简直就是一个原子弹。看看那个年头的古典音乐唱片设计吧,Columbia就是一张蓝纸,DGG好一点,多一种颜色,而且分成三个色块,白黄白。有些老古板是不喜欢这么出格的事的,有一位音乐评论家愤愤地写道,“如果PHILIPS认定封面设计在严肃音乐唱片的发行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的话,那还不如在封底刊登连载惊险小说,或者纵横字迷,猜中有奖,现金返还。”
这个老古板看起来像是出自倭仁门下,曾在文华殿行走。他说的这些屁话早已随风而去,现在全世界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追这五十几张封面。惭愧惭愧,我玩黑胶也有快十年,竟然不知道还有这等好东西。这次先选五张,以后慢慢配齐吧。



















这套封面设计是视觉艺术史上一件大事。现在专门出了一本画册,把这些封面和其后的故事都写出来。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2-11-18 14:22:27
TOP
24#

我挑了五张。下面是前后封,和一张盘标。



























TOP
25#

柏林的经历,有趣是有趣极了,但是从收碟的角度,跑一次不值得。租车,酒店这些费用还在于其次,主要的店里已经没什么物美价廉的唱片了。Wolf门槛很精,什么片子什么价钱他全知道。看到眼生的,他会去popsike上查查。当然,最后他会打个折,再送你一两张片子什么的。在柏林,我一张红头也没拿。老头曾经翻出一张黄白黄来,也是个室内乐,开价一百欧元,我没要。已经过了大追红头的年代了。













这是这次收得最贵的唱片。Enrico Mainardi在ARCHIV出的巴赫大无第六首。完全是按EBAY价格收的。我也没讲价。也没什么好讲的。想要就是这个价钱。不想要去down一个MP3听听,Archiv的出了没有我不知道,他在东京的音乐会现场是有CD出的。有一种唱片,是可以拼死以求的,无论是巴赫,还是Mainardi,都值得这么去拼一下。




Janigro的巴赫大无,还是晚期版的,Q兄可以两美金拿到,我得花一百欧元。这就看自己怎么想了。值,还是不值,这是一个问题。









Bijsma的大无,这是古乐版,德国压片。我听了一次,和现代大提琴听不出太多区别来。这种对我这说就是藏的片子。知道是稀罕片子,没有,看到就拿下来。以后有工夫就慢慢听呗。
TOP
26#

非常棒!黑胶文化就该这么玩。这些封面不古典,但很经典。
乐迷乐茫
TOP
27#

美女们都很不错,尤其最后一张,很销魂的样子,可以入梦,哈哈!

原帖由 老范 于 2012-11-18 14:27:00 发表
我挑了五张。下面是前后封,和一张盘标。















[att
TOP
28#










喜欢Budura Skoda, 以及西敏寺,看到就想买。







这个Odeon三重奏只是因为稀奇才拿下,回来后一听,录音惊艳。











每次都习惯抱一堆单声道老唱片回来,喂我的MONO唱头。Ricci+Gulda,也不是常见的组合,也就不管它贵不贵了。






这是后期版的唱片,也很少见。Franco Gulli是著名的意大利小提琴家。
TOP
29#










美国DECCA的片子在德国是很少见的,所以一定要收一张。这个小提琴是个日本人,江藤俊哉Toshiya Eto, 他和 豐田耕兒Koji Toyoda,是日本家喻户晓的小提琴家,也是铃木教学法培养出来的两个神童之一。丰田是柏林广播交响的首席,Wolf认识他。这张唱片应该是丰田的旧藏,我之前那张Starker的舒伯特Arpeggione应该也是。Wolf跟我说,丰田回日本前把旧唱片都转让给他的店里了。







看过春上小说1Q84的古典乐迷,读完之后的第一件事,估计就是去找一张雅纳切克的小交响曲听听。但是这首曲子录音很少,不好找。所以我看到一和就收一张,也不管这个是DECCA的德版。










08年小李曾经回国工作过一段时间,到我家里来盘恒过几次。那时候他总把Maschner这个老头子的名子挂在嘴边上,我也就记住了。这张小品是Maschner很有名的一张,但据小李说,里面的曲目是唱片公司指定的,也不是Maschner自己选的。我随意听了一遍,没留下什么印象。这是一张比较罕见的唱片。







这张瓦格纳也是在柏林买的,由此可见他店里其实是没什么特别的片子了。这种普通大禾花实在没必要专门去次柏林。刚听过,很好,很抒情。问题是乐队在演奏这些长达半小时的序曲和前奏时,演员们在干什么呢?
最后编辑老范 最后编辑于 2012-11-18 16:04:47
TOP
30#

原帖由 qsyd 于 2012-11-18 15:25:00 发表
美女们都很不错,尤其最后一张,很销魂的样子,可以入梦,哈哈!


哈,这真是黑娇唱片了。












[att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