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什么样的数字媒体播放器才是HIFI级的? [复制链接]

查看: 6971|回复: 20
11#

此文不错。
发烧有理,理性发烧。
TOP
12#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2-11-6 8:56:00 发表
听过几次用苹果电脑等作音源,连接高清音频播放器货传统发烧解码器等做解码,始终感觉不怎么样。与传统高级发烧系统听起来感觉还是两样。

如果这样讨论的话,您的问题永远是无解的。原因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需要说清楚,就是:hifi的标准。因为客观上大家对hifi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主要有两类:一个是“好听”类的,另一个是“失真最小”类的。您指的是哪一个呢?
您说“与传统高级发烧系统听起来感觉还是两样”,这个很正常,但哪个更“hifi”能说清楚吗?
TOP
13#

不错,学习了,不过只以“双时钟”来判定显然还远远不够
举个例子,1000元的hiface是双时钟,1万元的weiss int203、audiophilleo 2电池版也是双时钟,还是得看相噪测试
不过,国内某些无良厂家一向喜欢将采用的晶振的理想数值标称为相噪值,根本没有实测,所以不可不查……
systune器材架及配件  范天臣顶级书架箱脚架、原厂钉垫、MRS系列器材架
PCHIFI海外直邮  美国audiophilleo USB数字界面行货代理
瑞士日内瓦之声Geneva Sound顶级套装音响

http://rfigo.taobao.com/
TOP
14#

原帖由 jamesgjh 于 2012-11-7 11:18:00 发表
原帖由 johnleeh 于 2012-11-6 8:56:00 发表
听过几次用苹果电脑等作音源,连接高清音频播放器货传统发烧解码器等做解码,始终感觉不怎么样。与传统高级发烧系统听起来感觉还是两样。

如果这样讨论的话,您的问题永远是无解的。原因是一个根本的问题需要说清楚,就是:hifi的标准。因为客观上大家对hifi有各种各样的标准,主要有两


为什么要这么分?难道好听就是失真大,失真小就会难听?好听和失真小应该是一回事一个标准啊。
TOP
15#

我写的。
非凡音质  众望所归
http://www.cen-grand.com
TOP
16#

回复 14# johnleeh 的帖子

"为什么要这么分?难道好听就是失真大,失真小就会难听?好听和失真小应该是一回事一个标准啊。"

这个问题坛子里讨论多次了,问题是不少人(而且老烧居多)并不认为失真小就好听,或者说他们对音响的评价只是取决于自己的听感,而事实是,一些受人推崇的音响,技术指标并不好。

所以我说,你不定义一下hifi是什么标准,讨论就没啥意义。
TOP
17#

原帖由 cen.grand 于 2012-11-7 15:56:00 发表
我写的。


且不说你的文章论点是否正确,本来有人给你叫好的,你这样出来说是你写的,人家就都知道文章是咋回事儿了。😄
TOP
18#

文章发表1年多了,没有高兴的看到按此架构出现一款大家公认的HIFI数字播放器!HIFI元素的堆砌出不来好东西!如同人脸一样,单看眉毛、眼睛、鼻子、嘴都好看,放在一起就是不好看。为什么?没有有机的整合,关键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数字播放器是软硬结合的产物,两手都要抓,都要强才行。数字播放器雨后春笋般的出现,架构大同小异。大家不修炼内功,光炒概念。最终伤害的是企业自己。
最后编辑truemusic 最后编辑于 2012-11-08 09:04:35
玩的是乐趣 享受的是音乐。
TOP
19#

回复 18# truemusic 的帖子

被大家一致公认的hifi产品是不存在的,只要产品能在市场上生存下去,品牌能延续下去,就是合理的。

概念是要宣传,只要是实事求是地宣传,不避讳短板,不夸大长处,就无可厚非。数字播放不是什么高深技术,DIYER都能实现。您说的整合倒确实是要点,我相信行业内企业都在做,只是程度深浅有差异。
非凡音质  众望所归
http://www.cen-grand.com
TOP
20#

在音响发烧站上看到一些烧友也在讨论类似问题,感觉讨论得还是比较充分,也代表各种玩家和观点。

特转帖过来,供大家参考:


谁知道这个问题?(作者:bazhuayu  时间:12-10-06 14:14  点击数: 120)    硬盘音乐转载后的信号到底有没有损失?就是说第一个母带的音乐信号和100位转载后的音乐信号是否一样。尤其是在听感上有差别吗?我知道磁带和CD是有着很大的损耗的,硬盘APE、WAV就不知道了,因为没有听过第一盘刚出炉的音乐和后来很多人转录的对比,希望明白的大侠说说看。


说不清楚 (作者:hujy1971  时间:昨天 13:24  点击数: 71)  按技术,要说数码好听不过模拟,说什么我也不相信;
按版权,要想数码好听过模拟,现在说什么都不可能。
这就是现实,利益问题!





有差别能听得出! (作者:老装  时间:昨天 17:30  点击数: 74)  有差别我能听得出!主要看你用什么系统还原播放她!硬盘音乐,正版CD和一对一刻入得到的CD-R在电脑上放,声卡再好听感上是差不多的。可以说盲听是听不出来的。如在几万元的组合系统上比较,如挑剔的话会有差别,在十几万的系统上差别会更明显......在几十万......百万元级......差别能到什么程度就不清楚了。
无论是WAV APE FLAC......电驴上的音乐CD刻下来或一对一考版的CD在电脑上听听尚可,听得好再掏钱买正版CD,我就是这么干的。把D版CD,或刻录的软件放在你的系统上欣赏音乐,如你家里的HIFI组合还值点钱的话,那就亏了你的组合了。如你的听音乐的习惯是马马夫夫,随便听听,那就不用买正版CD。为什么有差别,俺知识不够说不清楚。





如果问的是硬盘音乐复制 (作者:wfwxb  时间:12-10-08 10:19  点击数: 67)  那这个问题就简单了。
数字的东西,怎么复制都是不失真的。
硬盘的东西拷贝来拷贝去,都不会有差别。

至于硬盘音乐跟 原来的cd,或者刻录后的cd的声音比较,那就另论。





看怎么比, (作者OZ  时间:12-10-08 16:15  点击数: 59)  标价980元的直刻玻璃版CD,曾经拿来复刻,两者音效比对,无论盲听还是睁大眼睛听,只要耳朵没问题的都能听得出很大的区别。硬盘音乐复制在同一台机器和同等的电压环境下,按理,差别不会很明显。





我已基本不听CD鸟 (作者:修竹  时间:12-10-24 13:02  点击数: 45)  一个是现在高端数码流播放器的素质已经比较高;二是方便性CD根本无法相比;三是24、192这类高格式音乐传统CD机没法播放;四是就我个人体会,声音差别真的可以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当然,对声音有偏好或者特别龟毛者除外。呵呵呵,潮流浩荡啊,传统高端器材在不久的将来必将成为收藏品滴,当然价格还会坚挺,收藏的是其中的文化品味吧,当然,这个收藏品还可以播放就更加无敌鸟~





同意兄弟看法 (作者:ldh  时间:12-10-24 23:12  点击数: 34)  就这一句有不同意见:“声音差别真的可以到了可以忽略的地步”。我用过国内数码高手设计制作的不计成本极尽发烧设计的数字播放器,还有一些其他大厂的带数字播放功能的CD机播放数码流时,声音也只能跟一些三五千元的CD机过过招而已,主要差别在于声音的圆润度,高频延伸,泛音等方面还欠火候,我从几年前就关注这些东西,也试用过不少高手的作品,始终没有一套可以赢的了先用的常规音源的





呵呵,兄弟可试试国外的呀 (作者:修竹  时间:12-10-25 12:57  点击数: 35)  像LINN、BLUDELIUS等,素质真的很高啊。国内欧博的R7也很不错的。





听过了,否则不敢这么说 (作者:ldh  时间:12-10-25 23:37  点击数: 37)  就这么几家赶时髦的厂家,价格还炒的贼高,
不过我不否认别人觉得好听,这个是跟吃饭一样,一人一个口味,觉得好就消费,
这东西从原理上怎么说也应该出好声音,但实际情况是多年前就不断有前卫者在开发研究,到现在仍无法超越常规音源,国内一帮老烧都热切的期待过试用过,最终在我所熟悉的一大群老鸟中几乎没有一个人再对这东西感兴趣
只要真的能跟常规音源听不出差别的话,我肯定会第一个购买,遗憾的是总是失望大于希望,到现在我购买了几年的两个灌满了母带音源以及无损音源的2T硬盘还静静的躺在库房里,版主打心眼里期望能够有好声音的数字播放器面世,两个硬盘一万多张CD的优质音源,够听一辈子的了





关键在解码和模拟放大 (作者:修竹  时间:12-10-27 11:01  点击数: 30)  同意兄意见,但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现在的数码流播放器在解码部分不够高班,与传统的经典CD机相比还有差距,特别是模拟放大部分,运放是音质杀手~我现在只用播放器的数字转盘部分,同轴输出接重金打造的全模拟胆解码,声音还是可听的。





播放器 (作者:sp703  时间:12-10-29 00:58  点击数: 33)  想问下版主,你听的音源格式是什么,是普通的16BIT的flac,wav,还是24bit,192的,还是32bit192,还有24bit385之类的音频。还有就是播放器,是厂家的成品还是电脑,电脑是苹果还是普通PC,用的播放软件是什么,普通PC应该不会是FOOBAR吧,我想弄清楚了打赢几千的CD完全不是问题,如果是同一个解码,CD不见的有优势。





愚兄交流 (作者:修竹  时间:12-11-01 15:25  点击数: 69)   我的音源格式比较杂,计:有在几个官网付费下载的24、192,只是演奏的乐团不经典;还有付费下载的24、96格式的,以蓝调、爵士、摇滚为主,都是比较经典的,只是我喜欢古典,所以是鸡肋;还有就是网上共享的经典黑胶转制的24、96或24、192;最高格式的有一个32、192的文件;此外,大量的经典CD抓轨文件,呵呵呵,这个比较多,也买过一些,也在电驴下过很多;格式呢,一般付费下载或黑胶转制都是FLAC,抓轨的有APE、WAV、FLAC。基本上就是这三个格式鸟。
播放器先后用过景丰03S,世纪格雷5I-AD、欧博R7、奥尼AUNE S1。也用WIN7系统,简听软件,通过USB接山灵H1.1解码;声音呢,以我的听音习惯或修为是绝对可以接受的。
我的对比系统是WADIA8转盘加WADIA9解码,WADIA用户请别砸砖哈!呵呵呵。我也有黑胶系统,多能士321转盘、SME3009唱臂,高度风SPU唱头。
现在的情况是:黑胶系统继续保留,这个不可比较,属于玩家范畴;WADIA9解码出给一位云南烧友,WADIA8转盘待出;主听音系统现为欧博R7作数码转盘同轴输出,接定制的飞利浦1540陶封解码、分立元件和德根的RE084打造的电源分体解码器。声音很满意。
其他的播放器分别用于我的第二套系统或两套耳机系统,分别推......>>详细资料  





欢迎的话上门欣赏下 (作者:jgj640110  时间:12-11-02 08:36  点击数: 34)  我是重庆的老蒋,15086841300。也把我的成都老包设计的AD1955解码器和你的1540比较下。





好 (作者:修竹  时间:12-11-02 11:26  点击数: 29)  好啊,有机会约一下,交流交流。





我和LDH版主的经历差不多 (作者:jgj640110  时间:12-10-29 09:53  点击数: 37)  你不得不佩服制定CD标准的人是天才。
我06年花3000买的二手RME9652声卡就是想听这些所谓的无损音源的。
声卡前年就给广西的兄弟用了一年(我是重庆的),去年又给成都的兄弟在用,现在都还在成都。
把问题换个角度想一想,如果你喜欢听古典音乐的话,还是不要有搞到母带的想法。3流唱片公司,4流人才搞出来的母带还不如不听。无损音源如果和CD的声音一样的话,大唱片公司早就只有关门了。
现在有在网上卖APE,FLAC音乐文件想法的,不过也只是几个二流唱片公司。正式开卖可能也还要需要等待。






CAS (作者:KWL  时间:12-10-29 16:22  点击数: 35)  这里可能有东西需澄清,就是音源直接从电脑硬盘到解码,再到功放,不经过电脑的声音控制部分, 所以音卡再好也没用.只要你的解码和功放好就行.

我现在是用8T的移动硬盘接苹果电脑,再直接输出到解码,前后级,再到音箱,听了2年多,效果和CD唱机没两样.方便的是可以直接从iPad等选歌,不用再换CD唱片.

Lynn唱片公司有FLAC的网上唱片卖,由于苹果的iTunes读不到这个格式,只能作罢.





我相信兄弟的听感和体会 (作者:ldh  时间:12-10-29 21:33  点击数: 37)  但是每一个人的听觉能力不一样,对声音的要求也不一样,从而对器材的评判标准也不一样,所以有的烧友觉得没有差别有的烧友觉得差别蛮大,这很正常的
这些时髦玩意没有必要去争辩,听不出差别来的真是福气,尽可以超前的享受方便和实惠,听出差别来无法接受的就还玩老传统,只要有的玩就行,管他什么格式什么数据的,玩的开心就好





对,不就一个玩字吗?开心就好! (作者eng  时间:12-10-29 22:29  点击数: 31)  





#%$%$^% (作者:hujy1971  时间:12-11-06 16:18  点击数: 5)  我相信jgj640110老兄已经清楚个中原因了!
我来说得更明白些吧。主要是利益问题!如果一流唱片公司开放音源的话(现在都是数码录音时代了),设计个优质的数字播放器,按现在的技术那是分分钟的事情,可是唱片公司不干啊,这个盗版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看现在的网上挂的音乐,市场那么大,出唱片的公司又得到什么好处呢?唱片公司得哭啊.....呵呵。
我认为我们现在设计的播放器都很不错了,但播的,都是网上下的jgj640110兄说的所谓的无损音源,甚至还有大量的其它音源,怎么能出好声音呢?假如您有机会听听李小沛、邹铁夫等国内大牌录制的数码音源,直接听他们录制在硬盘中的没有经过这个那个处理的,我相信您会相信我说。所以我们现在所听到的,我们的数字播放器所播放的音源,都是经过三番五次折腾、遍体鳞伤的音源了,那声音能好听吗?
因此我很武断地说,这是利益问题!不信的就拍砖吧。





同意 (作者:修竹  时间:12-11-06 16:54  点击数: 5)  觉得同意兄弟的判断。前段数据的传递和解码、滤波、模拟放大什么的绝对不是瓶颈,分分钟的事,关键是软件商利益没有想好。呵呵呵。这个也可以理解,商人没利益就没动力。谁都要吃饭。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2-11-08 10:59:22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