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木内和夫在台湾音响论坛杂志上谈调音要素. [复制链接]

查看: 16009|回复: 60
11#

个人经验和感觉,家庭环境,大面积软包强吸声音必死。如果一定要多放点什么,最好多放些实木家具和装饰品。
TOP
12#

我到我维也纳金色大厅实地去观摩聆听,感觉金色大厅也没什么特别的吸收扩散设计。  
长方形鞋盒状大厅,两侧上部是大面积玻璃窗,墙面的有木头门的硬质墙面,地面也是硬质的,椅子全部是实木的。整个环境没有特别的软包装饰和吸收扩散装置。声音呢,即使是人声独唱,坐在楼上后排听感也很清晰。

反观国内有的大剧院或音乐厅,墙面全部用木板包死,地面铺着软质地毯,座椅是软包航空座椅,舞台上装着木质扩散罩。声音好吗?我觉得总是有点闷和死,很多清晰的活跃的延伸和微动态听不到了,即便是第一排正中很近距离地听斯坦威钢琴。简单点说,就是声音不透气,并且有残缺。
TOP
13#

一套音响系统,如果做远场聆听和近场耳机式摆法聆听,听到的声音,细节和感觉肯定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对自己的空间不是很满意和有信心,我觉得最好的办法是先不要折腾,试着用耳机式摆法近场聆听,这样可以最大地避免空间对声音的扭曲和影响,如果摆位得法,音场和定位也可以是相当之不错的,不会有戴耳机的头中效应。最大的好处,细节超过,好似听HD高清节目一般,因为直达无损的信息量最大。但要注意的是,这种玩法最好是听书架箱,如果是大型多分频落地箱的话,坐得近的话,一个可能高度不对,耳朵不能和高中音齐平,还有高中低音单元分离距离过大,声音没有足够的距离产生聚焦,导致没有完整的精准的结像产生,感觉会不自然,相位也会有问题。
最后编辑johnleeh 最后编辑于 2012-11-05 11:36:59
TOP
14#

原帖由 镁声绕梁 于 2012-11-5 11:11:00 发表
金色大厅长48.80米、宽19.10米,高17.75米。当时“声学”还未被提倡,但建筑师对共鸣与传声的独到研究心得,高台木制地板下挖空一个空间,仔细计算楼上包厢的分割与墙面女神柱的排列,天花板和墙壁使用防止静电干扰的建材,令厅内的听众不论坐于远近高低,都能享受到一样水平的音乐演奏。




我觉得音乐厅和影音室效


金色大厅各个位置我都坐过,我觉得声音最不好的就是乐池上方的包厢,因为是偏在乐队的一侧,声音也是部分乐器近距离直达,缺乏整个乐队在空间中充分混合或和谐,和正常位置听惯了的听感比会冲一点。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