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5960616263646566» / 77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 西班牙 黑胶翻录 [复制链接]

查看: 92128|回复: 768
621#

6窍?哲学?你甘似牛仔大师讲带人游花园的经验。

CJ你好学吾学,未够称就扮牛仔大师作法,小心牛仔大师吾高兴要切你就伤和气了。
富盛网站  fshifi.cn     富盛音响微信号:fshifipt
文杰用户Q群:  475324510
富盛淘宝 https://shop34536926.taobao.com/
TOP
622#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0 23:33:00 发表
先生何意?不明白,请明示。


不如听回黑胶,之后...................
TOP
623#

回复 622# cj 的帖子

先生说得对,黑胶系统对我而言是必须提高的,即便我现在用上某品牌的旗舰CD音源系统,我还是明白和优秀的黑胶系统相比,在音符的还原度上存在先天的缺陷。我现在的黑胶系统虽然在设备上尚可,但是我的使用功夫尚未到家。
TOP
624#

回复 622# cj 的帖子

漂亮的硬盘带出坚如磐石般稳定而富有生命力的弹跳力,米开朗杰里十指扫在琴键上想拨算盘珠子一般清晰可闻,这只有黑胶系统才能显示啊。
TOP
625#

软盘柔美婉转
有机会一屋两妻............................
TOP
626#

回复 625# cj 的帖子

起先是用软盘的,因为我主要听古典音乐为主,对于音场的抓地力不甚满意,就改为硬盘了。
TOP
627#

回复 625# cj 的帖子

我们前面说到“活”字,那么就在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感受它;莫扎特在写作这些小提琴协奏曲时尚处在16—18岁之间,乐曲中快速音群的16分音符,既要反映乐曲本身的青春活力,又要体现音符的饱满性,它要求演奏者一整弓中重音压弓力度需要注意该小节整体完整性,此时您会“听出”下半弓结束时是“自然滑出”(轻甩动作);由“音感动”应该是“活”的体现了吧。而CD唱片中却是独奏拉完最后一个音符乐队伴奏紧随而上,“鱼贯”般的连续性就差“这口气”。
最后编辑670707 最后编辑于 2012-08-11 01:01:11
TOP
628#

回复 625# cj 的帖子

当然,苛求在己,不对他人;我言语中有不妥之处请先生斧正,谢谢。
TOP
629#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8-11 0:57:00 发表
我们前面说到“活”字,那么就在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中感受它;莫扎特在写作这些小提琴协奏曲时尚处在16—18岁之间,乐曲中快速音群的16分音符,既要反映乐曲本身的青春活力,又要体现音符的饱满性,它要求演奏者一整弓中重音压弓力度需要注意该小节整体完整性,此时您会“听出”下半弓结束时是“自然滑出”(轻甩动作);由“音感动”应该是“活”的体现了吧。而CD唱片中却是独奏拉完最后一个音符乐队伴奏紧随而上,“鱼贯”般的连续性就差“这口气”。


同版本古典类的CD离不开原LP或母盘
是CD数码系统与LP系统(整体)差异吧

把牛仔看成苛求,也可是看成棒喝
最后编辑cj 最后编辑于 2012-08-11 09:31:47
TOP
630#

原帖由 富盛 于 2012-8-10 23:40:00 发表
6窍?哲学?你甘似牛仔大师讲带人游花园的经验。

CJ你好学吾学,未够称就扮牛仔大师作法,小心牛仔大师吾高兴要切你就伤和气了。


FS如用牛仔为标准,你够称吗????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