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12345678» / 12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hifi 西班牙 黑胶翻录 [复制链接]

查看: 94527|回复: 768
21#

回复 96# 牛仔 的帖子

这两个都是失败的制品来的,效果一般般。等阵有好野。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玩猜谁演奏,顺便同猜前面我的两段《垃圾1》、《垃圾2》小品的小提琴是谁拉的?

《垃圾1》: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fIlVvn-R39s/

《垃圾2》: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lLY7noKlbw/

为以示公证,损损友、Markh 和 静听天地 三位网友不能参与这次猜题,因为你们在我处听过这张唱片,也不要通水给其他网友。谢谢!

.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28 13:19:3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原帖由 cj 于 2012-7-28 9:24:00 发表
从FS的两上面贴子

我理解为:LP转录为数码后可以很接近LP了。头板LP已难得了,母盘是太难拥有(就当酸溜溜吧)

请教各位(07、FS、中山张):
AAD的CD也是从母盘转录CD格式的,LP是从母盘复制LP,再用唱转录为数码(高清、CD、MP3)

有点疑问,听转录为MP3也听出比CD好(或从LP转录),能否从理论上说说其中...........(.千万别叫我自己听呀.)..........??

是否CD就少了个LP的过程?以后制作CD不从母盘,从头版LP可否达各位要求??

听听这个再说!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Ve3kJZOBjuw/
同样也是做成最低格式的 MP3 文件。
你认为这次转录,我用什么源头呢?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181#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7-30 0:35:00 发表
可惜,我没有说对,大牡砺年青时的演奏风格确实不够熟悉,以后要补上这课,请富盛先生能提供更多类似活动机会,谢谢!

07兄如果有留意我们这个帖,并有注意里面我们所说的唱片,您就一定会猜中的。
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196986-15.aspx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194#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7-30 20:22:00 发表
我预订了一套珍珠公司出品的大卫和奥博林合奏的贝多芬小奏,和飞利浦录音室版相差不几日,一则想再次验证一下现场版的琴声有几许差异,我很信任这位转录工程师。

不用比了!

大卫和奥柏林合奏的《贝多芬:小奏》,原录音是一家法国公司,当时该公司也发行过LP,但我没见过,一直也在寻找中;故此与 Philips 荷兰首版HiFi STEREO 谁的制作好,就无法考证;但荷兰首版HiFi STEREO 与英国压碟首版LP两者对比,英版首版LP 就逊色很多,再后期发行的LP就更不用说了。

CD的话,珍珠公司出品的大卫和奥博林合奏的贝多芬小奏,如果与Philips 西德无字银圈首版(4CD BOX SET)两者对比, 珍珠新发的就更为逊色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30 22:24:5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原帖由 cwk 于 2012-7-30 21:51:00 发表
这个曲目较偏,唱片不多,这么有名的唱片,;一出来就知道是什么了。
坦白地说,听MP3文件,小提琴尾音的细节丢失了很多,听不出来并不奇怪。

这张 EMI 蓝银、大卫《安可集(曲)》唱片一来较偏、发行量极小,知道的人也不多;二来见过和听过实物的人更小;三来大卫与后期常用的演奏手法与用琴也出入较大;四来这张唱片的录音相对(英版蓝银地球)的一惯风格来说,是比较录制得差的。再加上转录和压缩时与很多事情有关。故此听不出是谁拉琴也是很正常的,大家不必因此感到不兴。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回复 201# 670707 的帖子

坎波利也是这样玩法的!

假如我没有这张唱片,也从来没有听过的话;叫我来猜,我是会认为是(坎波利)拉的琴。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30 22:42:5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回复 203# 670707 的帖子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7-30 22:32:00 发表
是先生上传两个音频文件之一,对吗?

不是,我上传的两个《垃圾1》、《垃圾2》转录是同一人拉琴的,比大卫这张《安可曲》更偏,更小人知道。
所以没有听过实物者,就更难猜是谁拉的小提琴。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回复 206# 670707 的帖子

当富感刚上传这段转录时,我听了一次,初时武断猜是(坎波利)拉琴的,但想了一下(坎波利)没有演过这首曲,再怀疑是大卫的《安可曲》,之后再听,是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