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巴洛克的群星闪耀时——不错不错泰勒曼 [复制链接]

查看: 22562|回复: 40
1#
大凡一个辉煌、令人怀念的时代在行将结束时,它的人才就扎堆似地一古脑地涌现和倍出,仿佛再不出来就赶不上这个时代似的——这情况在唐朝诗人尤其如此, 我们只举出晚唐的李商隐、李贺、杜牧、韦应物即可,或者只拿出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就可以傲视其他朝了;这情况在巴洛克晚期更是如此,其杰出的大师星罗棋布般地遍布欧洲各地,上演着一个时代最后的辉煌——在意大利有维瓦尔第、科莱里、卡尔德拉、波尔波拉,在法国有拉莫、康培拉,在英国有亨德尔,在德国有巴赫、泰勒曼、哈斯,在维也纳有泽林卡;在这个名单上我们且还不论现在被认为的二线作曲家,如真正的交响曲之父意大利的萨马丁尼、小提琴大师洛卡泰利,及法国小提琴乐派的创始者莱克莱尔(Leclair)。现在单表其中的泰勒曼——他的音乐其实是相当地优美动听,但自打贝多芬以后,那对音乐的评判标准就变了——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一般欣赏者,对优美动听的曲子一律嗤之以鼻,从此好听就与浅薄划上了等号,谁写出了动听曲子谁就入不得音乐的正室,那音乐的正殿上的头等牌位永远供着呼天抢地的一族,仿佛他们才是音乐的正道。而我想说,音乐表达所谓“救世济民”的微言大义是音乐走上的不归路,从贝多芬到瓦格纳到勋伯格一直到美国的凯奇,到现代音乐的什么都不是——堕落成先锋音乐家的实验室实验——这是现代音乐的必然结果。好在巴洛克音乐在当代重拾辉煌,且势头丝毫不减,且呈扶摇之上之势,慰我等操劳躁动之心。泰勒曼与维瓦尔第实乃上述似是而非之音乐理念的头号受害者,所以我们今天先听泰勒曼;下面是一碟轻歌曼舞的歌剧选曲,歌者是一新出道的美女。
P1010753.JPG (, 下载次数:3)

jpg(2012/7/12 9:25:33 上传)

P1010753.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7-12 09:29:30
本主题由 版主 eric 于 2012/9/2 22:52:1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2#

有必要为了抬高某一时期,就一定要将其它时期的所有发明创造全踩成臭狗屎吗?


不知为何,一旦到了某些所谓“尚古者”的嘴里,17世纪之后的音乐家们仿佛个个面目狰狞、十恶不赦的样子。如果真向你们说的话,音乐也就别再被称为一种无限创造空间的艺术了,无非是一门兴盛一时的手艺罢了。
看前面 黑洞洞 定是那贼巢穴
待俺赶上前去 杀他个干干 净...呃...净
TOP
3#

巴洛克估计到18世纪中期才结束吧。。。所以shenming不算这一类?

原帖由 lesbos 于 2012-7-12 11:49:00 发表

不知为何,一旦到了某些所谓“尚古者”的嘴里,17世纪之后的音乐家们仿佛个个面目狰狞、十恶不赦的样子。如果真向你们说的话,音乐也就别再被称为一种无限创造空间的艺术了,无非是一门兴盛一时的手艺罢了。
TOP
4#

该用户帖子内容已被屏蔽
TOP
5#

泰勒曼最知名的作品应该是宴席音乐,——这在他自己好像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我觉得他最好的作品似乎是巴黎四重奏,全套录为三碟
P1010752.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2/7/12 21:11:08 上传)

P1010752.JPG

P1010755.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2/7/12 21:11:08 上传)

P1010755.JPG

P1010756.JPG (, 下载次数:1)

jpg(2012/7/12 21:11:08 上传)

P1010756.JPG

最后编辑shenming 最后编辑于 2012-07-12 21:11:07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1498458327
TOP
6#

但自打贝多芬以后,那对音乐的评判标准就变了——不论是专业人士还是一般欣赏者,对优美动听的曲子一律嗤之以鼻,从此好听就与浅薄划上了等号,谁写出了动听曲子谁就入不得音乐的正室,那音乐的正殿上的头等牌位永远供着呼天抢地的一族,仿佛他们才是音乐的正道。而我想说,音乐表达所谓“救世济民”的微言大义是音乐走上的不归路,从贝多芬到瓦格纳到勋伯格一直到美国的凯奇,到现代音乐的什么都不是——堕落成先锋音乐家的实验室实验——这是现代音乐的必然结果。
————————————————————————————

俺倒不觉得。这不是音乐家独自能左右的事情。每一个艺术门类都在变化,有些门类甚至比音乐变化得更加“面目全非”。shenming的热爱俺可以理解。不过,我觉得,大可不必打倒一大片。古乐爱好者这个群体和现代音乐爱好者这个群体其实可以安好地各自为政的。
TOP
7#

古乐爱好者是小众,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很好理解。音乐毕竟是反映社会的,古乐的时代,玩音乐的大都是王孙贵族,其内容和审美情趣与今人相去甚远,所以现在大部分人觉得古乐虽好听,但并不耐听。到古典中后期以后,音乐逐渐平民化,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反映到音乐中来,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
TOP
8#

原帖由 reed 于 2012-7-13 12:07:00 发表
古乐爱好者是小众,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很好理解。音乐毕竟是反映社会的,古乐的时代,玩音乐的大都是王孙贵族,其内容和审美情趣与今人相去甚远,所以现在大部分人觉得古乐虽好听,但并不耐听。到古典中后期以后,音乐逐渐平民化,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反映到音乐中来,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




基本同意,但这世界上没有比巴赫更耐听的音乐了。亨德尔的部分音乐也很不错,像他的大协奏曲 OP. 6 和键盘组曲。
ATC 40 | ATC CA2 | Musical Fidelity 550K | Esoteric DV-60 | Bryston BDA-1/BDP-1
TOP
9#

原帖由 reed 于 2012-7-13 12:07:00 发表
古乐爱好者是小众,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很好理解。音乐毕竟是反映社会的,古乐的时代,玩音乐的大都是王孙贵族,其内容和审美情趣与今人相去甚远,所以现在大部分人觉得古乐虽好听,但并不耐听。到古典中后期以后,音乐逐渐平民化,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反映到音乐中来,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

其实,很多古典听众拒绝接受古代音乐,拒绝接受本真,拒绝接受年轻演奏家,这也是事实。。我朋友里就有一些这样的人,永远用海菲兹和帕尔曼的标准去要求所有活着的小提琴家。。咱叫这样的人“顽固派”。嘿嘿。。
TOP
10#

原帖由 reed 于 2012-7-13 12:07:00 发表
古乐爱好者是小众,这是不争的事实,其实也很好理解。音乐毕竟是反映社会的,古乐的时代,玩音乐的大都是王孙贵族,其内容和审美情趣与今人相去甚远,所以现在大部分人觉得古乐虽好听,但并不耐听。到古典中后期以后,音乐逐渐平民化,普罗大众的喜怒哀乐反映到音乐中来,自然容易得到大家的共鸣。

艺术其实即有夸张更有含蓄,所谓“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其实是一种境界!不过在目前的大多数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审美观中这却被当作是肤浅,缺乏内涵。其实仔细想想,如果这不是音乐而是其他形式,不停地表达着黑暗,抑郁或者哭天喊地,要死要活的话会有人觉得这是艺术吗?
记得以前看过一篇高人对古典音乐唱片发展的评价,认为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大量本真古乐唱片发行是因为缺乏六七十年代音乐家;只能“求异”吸引爱乐者。虽然结论我不认同,但我觉得西方古典音乐的发展确实也有些类似:发展到一定程度发展不下去了,只能吸收或开拓新的领域。所以贝多芬是开拓者也是终结者,音乐有了思想性也是一种无奈的没落!贝多芬的后来者都只看到了贝多芬的上层建筑,没有去看他的基础,现在的音乐发展其实离贝多芬相当遥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