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三个唱放的盲听记 [复制链接]

查看: 48068|回复: 265
21#

原帖由 30624700 于 2012-7-5 12:40:00 发表
这样低档的唱头有意义吗?浪费时间!

测试的是唱放,我们只是想知道它们的一些技术参数。
一般情况下,一分钱一分货是不变的真理。但事无绝对,以前在本坛上有提到过高度风的一个MM头(不到2K),外国的一个烧友还认为它比它的大哥A90(30多K)好听。可能是特例吧。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2-07-05 14:35:07
TOP
2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3:03:00 发表
您的意思是这两个 唱放1、唱放2的WAV文件录音,不是来自于这三台唱放的输出,对吗?  

不对。
唱放1、唱放2的WAV文件录音,分别来自于唱放1、唱放2的输出。
只是它们的输入信号不是由唱头提供,而是由以前录制的,未均衡的原始信号。这样有个好处,就是信号源的质量更一致。如果由唱头直接提供,第一次播放和第二次播放,可能会出现信号不一致的情况(如第二次播放时,唱针上可能多了一些绒毛,声音就大不一样了)。
最后编辑开心果 最后编辑于 2012-07-05 14:21:44
TOP
23#

回复 103# 中山张 的帖子

大K的复刻版。
TOP
24#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7-5 14:46:00 发表
下面是其中1 毫秒信息(放大1万倍),上面波形是24/192的,下面波形是压缩后的24/44.1,这个就看出问题了。
1 毫秒内的信息也产生这个差异,您想想如果60分钟的长度是会发生什么事呢?估计连就快聋的也会听出很大的差别了。呵呵

中山张兄,您给的这张图很有问题哦。
如果这是1毫秒信息的话,图片的宽是800个象素,那么每个象素占1.25微秒。再从图中的波形看,一个周期的波形大约占5个象素。那么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算出图中的这些波形的频率是160千赫兹。就算是用24/192规格来说,它也不能记录160千赫兹的信号,再说音乐里有没有160千赫兹的信号呢?所以我认为这张图很有问题。
TOP
25#

回复 112# 中山张 的帖子

我知道波形是可以放大。问题是您给出的图已经说明是1毫秒的时间了。所以才有此结论。
事实上,放大多少倍没关系的,关键是这张图说的是1毫秒的时间。
TOP
26#

引用您的图。如果这个图真是1毫秒的话,那么图中波形的频率就应该是160千赫兹。
问题出在那里?
TOP
27#

原帖由 开心果 于 2012-7-4 0:36:00 发表
请大家试听,并请发表看法(答案同时附上,过几天再公布打开答案的密码)

密码5a7b4j9q
TOP
28#

答案:唱放1是PRIMUSIC PH-1 唱放。
唱放2是柏韵。
领袖(片段)是去年试录的,唱头为高度风的mm头。
TOP
29#

原帖由 Willson 于 2012-7-6 9:51:00 发表
根据这次活动中的声音表述,柏韵的声音表现之前两次的试听活动中的声音表现出入很大,大家可以根据活动中不下20位网友在场试听的听感,还有用家的听感可做参考。初步估计和本次评测所采用器材环境有很大关系。

版主英明。
从技术测试的结果看,柏韵唱放频响较好。
TOP
30#

原帖由 南海十三郎 于 2012-7-6 11:10:00 发表
还是两位看得细啊,其实我一直对那个信息量解析不怎么认同,我总觉得与好不好听关系不大。我曾做过实验,把CD机的伺服系统调偏,让它出现大量的误码,声音己出现大量的炒豆声,但音质依旧没有变化,它不会变干、硬、燥,分析力也丝毫没减,又如何解析呢?


我觉得,本论坛里常提到的信息量多数是指与听感有关的,和音乐味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和技术上讲的信息量是两码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