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浅说超高。 [复制链接]

查看: 8342|回复: 32
11#

回复 10# lintianshi 的帖子

这个分明是微波炉。
TOP
12#

回复 10# lintianshi 的帖子

日本狗仔箱很早就上100kz了!
淘宝网店:http://shop71227468.taobao.com/

发烧同好交流群号:211352456
TOP
13#

实际上很多新的高音单元,有些人不喜欢听的

有不少喜欢听旧单元旧的味道的
体会身体内在的天籁之声!这是终极的发烧!
TOP
14#

回复 12# 远去的村庄 的帖子

这当然是日本仔的箱子,还是八十年代的,哈哈
TOP
15#

楼主的说法其实就是同样一个基音,不同材质结构的高音会表现出不同的听感,这个其实是声音的“泛音”不同,简单理解是谐波不同了,最直接的理解是音准相同的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音符,比如说钢琴和小提琴,听感并不一致。
接下来关于超高音是个很难说得清楚的话题。现实情况是多数40岁以上发烧友,别说严格意义的2万赫兹以上的超高听不到,能听到万六的就已经是个别了。但基本所有发烧友都能准确分辨率出音响系统加超高前后的分别,于是一直就有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甚至还有说除了听觉系统,人还有其它感官系统能感应超高之类超越目前人体生理学知识的说法来解释。(大家也不必在这里自吹自己听力是如何先天异品,骨格精奇,盲听测试能过关再说)
我自己接触过有限的音箱总结听感下来,就是高频宽,高平衡度的系统听感上高音反而并不会很突出,而是表现为小提琴之类乐器的泛音更丰富,乐器质感更鲜明但不会刺耳,乐团齐奏时各种乐器的差异和分隔度显得更清晰等。
听感上“高音”明亮的音箱反而是那些超高频延伸不足,而且高频频响曲线相对平直的音箱。传统的专业录音监听音箱不少就是后一类的典型,其实听感上容易觉得生硬平淡,很多业余爱好者是不会喜欢这类声音的。这类器材的特点是可以很容易听出一些细微的听感差异,比如说同一个歌手演唱的状态,斯特拉特瓦里和瓜纳里的不同音色特点等,但整体效果并不悦耳舒适。
至于古董音箱,很多其实从1万赫兹出头就开始衰减,这种声音的好处是听感舒适,而且因为频带相对狭窄,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相对较突出,这个频段(比如女声)的细微变化也会显得更明显而有独特的感染力,较极端的典型代表就是全频喇叭重播人声的效果。
至于平常更容易听到的生硬刺耳的”高音“,这种情况多数不是音箱本身出问题。很容易举出超高频指标很好但自己实际听感不好的例子,但那多数是系统平衡度没有调整好,或者存在失真,并不是超高音本身的错。很多时候是系统内部存在失真的表现,而且通常这时这个”高音“反而并不高,大约是2千赫兹左右而已,要分辨很容易,这时留意一下弦乐的泛音表现,出现这种失真时通常听不到多少高频泛音,具体表现就是音色相近的乐器比如说小提琴和中提琴难以分辨。
TOP
16#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6-29 2:10:00 发表
楼主的说法其实就是同样一个基音,不同材质结构的高音会表现出不同的听感,这个其实是声音的“泛音”不同,简单理解是谐波不同了,最直接的理解是音准相同的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音符,比如说钢琴和小提琴,听感并不一致。
接下来关于超高音是个很难说得清楚的话题。现实情况是多数40岁以上发烧友,别说严格意义的2万赫兹以上的超高听不到,能听到万六的就已经是个别了。但基本所有发烧友都能准确分辨率出音响系统加超高前后的

TOP
17#

kuang所言已经说出了很多烧友系统中的问题。
在质与量的取舍中,先把质玩好,然后在能承受的范围去求量。
把音箱的固有频宽玩好质,再去追求超高和超低。
《常见疾病治病解说》最实用的家庭医生
http://daniel115.taobao.com
TOP
18#

[quote]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6-29 2:10:00 发表
楼主的说法其实就是同样一个基音,不同材质结构的高音会表现出不同的听感,这个其实是声音的“泛音”不同,简单理解是谐波不同了,最直接的理解是音准相同的不同乐器演奏同一个音符,比如说钢琴和小提琴,听感并不一致。
接下来关于超高音是个很难说得清楚的话题。现实情况是多数40岁以上发烧友,别说严格意义的2万赫兹以上的超高听不到,能听到万六的就已经是个别了。但基本所有发烧友都能准确分辨率出音响系统加超高前后的分别,于是一直就有些奇怪的理论来解释这个现象,甚至还有说除了听觉系统,人还有其它感官系统能感应超高之类超越目前人体生理学知识的说法来解释。(大家也不必在这里自吹自己听力是如何先天异品,骨格精奇,盲听测试能过关再说)
我自己接触过有限的音箱总结听感下来,就是高频宽,高平衡度的系统听感上高音反而并不会很突出,而是表现为小提琴之类乐器的泛音更丰富,乐器质感更鲜明但不会刺耳,乐团齐奏时各种乐器的差异和分隔度显得更清晰等。
听感上“高音”明亮的音箱反而是那些超高频延伸不足,而且高频频响曲线相对平直的音箱。传统的专业录音监听音箱不少就是后一类的典型,其实听感上容易觉得生硬平淡,很多业余爱好者是不会喜欢这类声音的。这类器材的特点是可以很容易听出一些细微的听感差异,比如说同一个歌手演唱的状态,斯特拉特瓦里和瓜纳里的不同音色特点等,但整体效果并不悦耳舒适。
至于古董音箱,很多其实从1万赫兹出头就开始衰减,这种声音的好处是听感舒适,而且因为频带相对狭窄,人耳最敏感的中频段相对较突出,这个频段(比如女声)的细微变化也会显得更明显而有独特的感染力,较极端的典型代表就是全频喇叭重播人声的效果。
至于平常更容易听到的生硬刺耳的”高音“,这种情况多数不是音箱本身出问题。很容易举出超高频指标很好但自己实际听感不好的例子,但那多数是系统平衡度没有调整好,或者存在失真,并不是超高音本身的错。很多时候是系统内部存在失真的表现,而且通常这时这个”高音“反而并不高,大约是2千赫兹左右而已,要分辨很容易,这时留意一下弦乐的泛音表现,出现这种失真时通常听不到多少高频泛音,具体表现就是音色相近的乐器比如说小提琴和中提琴难以分辨。


最后编辑聆至静 最后编辑于 2012-06-29 09:34:36
TOP
19#

铍高音、钻石高音、铝带高音,我感觉铝带的物理延伸性上最好,但往往没有钻石高音细腻、耐听,铍高音数劲浪的最有名,也做得最好,但是听过几次劲浪的乌托邦,高音没有让我中毒。
大家都来谈谈吧,看谁更全面,更优秀?
音箱:卓丽 比家
功放:hegel h200
CD机:君子 apollo
TOP
20#

声音是整套器材的综合结果,包括环境,摆位,器材,线材,供电,讯源质量(唱片)多方面的综合结果。
超高音单元种类很多,个人感觉是各有千秋,没有最好。比如说号角超高和铍高音,听音距离不同,就会得到完全不同的效果。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