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音响发烧,我们靠什么来持续热情? [复制链接]

查看: 8506|回复: 46
11#

原帖由 670707 于 2012-6-16 19:43:00 发表
巴比罗利指挥柏林爱乐乐团演奏的马勒第九交响曲(EMI日本版SACD),第一乐章为悠闲的行板,微弱的序奏是在低音弦乐伴奏下音场左侧竖琴划出心率悸动般几个下行音阶,然后正方左侧圆号安详地吹出带有死亡预兆的第一主题,右侧第二小提琴哀伤地呈示第一主题,期间音场中间木管乐将其尖锐变形,随后左侧第一小提琴奏出带有明亮力度的第二主题,再次进入木管与弦乐对位,情绪是抑郁的高昂,直至音场正方右侧小号奏出引领第一主题

        从你对此首音乐的描述来看,应该属于欣赏音乐中比较高的层次了,这倒不是说能够分辨乐器的类别和管弦乐乐团各声部乐器的排列或对演奏的旋律进行抽象的分析,就算是有很高的层次。而是你能用自己的音乐审美来评析一首乐曲的演绎水准,而这不是一日之功所能达到的。所以说,真正的音乐人更多的时候是在沉思和内省中完成自己和音乐的交融的。
       从更深的层面上来说,器乐的演奏也是这样,不管是西洋管弦乐或钢琴,也不管是中国民族管弦乐什么古筝、二胡、琵琶之类等等。只要演奏者开始第一个音符的演奏,他(她)便进入了一种自我的状态,每一颗音符或每一小节旋律的表现,都是他(她)内心情感的倾诉,力度、节奏、情绪的起伏便随之鱼贯而出,完美合成..........
最后编辑杨维中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21:25:01
TOP
12#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6 22:36: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6 20:05: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6 17:59:00 发表
[quote] 原帖由 白了头一夜间 于 2012-6-15 22:38:00 发表
谢谢老兄的谬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也是经过一些事情与经历之后才能体会到的。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每个人的见解与学识都是有一定局限性的,只有正

实在不敢当,我绝不是什么高人。客观而言,我对西方古典音乐研究很肤浅,只是将主要精力用在了中国民族音乐器乐演奏方面,所以面比较窄,而这和个人经历、家庭影响、时代背景有关,好在音乐是无国界的,我理应向你们学习。
最后编辑杨维中 最后编辑于 2012-06-16 23:04:07
TOP
13#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6-16 23:22:00 发表
杨老太谦了!
对,音乐是无国界的。中乐小生不热,望杨老师多指点一下。
杨老喜欢中乐,如果与老易坐在一同,你们就可详谈不已了。
中乐的器具比西乐还要多很多,只不过是曲种和曲式结构没有西乐的多和复杂。


.

其实,中国的民族音乐地方曲种是很多的,诸如江南丝竹、广东音乐、潮汕音乐、南音、四川清音(也有叫四川扬琴的,“四川扬琴”是一种曲牌音乐,而不是指“扬琴”)、西蒇弦子等等。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