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一张《民歌》走天涯——兼谈系统调音和脚钉设计 [复制链接]

查看: 8513|回复: 36
1#
一张《民歌》走天涯

    选音响,调音响,对于老烧自然是那句话——耳朵收货。但对于新手来说,耳朵还没有建立正确的好声标准,又怎么能耳朵收货呢?至于前一段时间论坛上讨论刘氏“音响二十要”、又或者讨论“像现场”“音乐味”,其实归根结底,都是关于好声的标准。本篇小文不再讨论理论,免得又成为口水贴。只结合一张CD的听感,来说说自己测试和调整系统的心得。



    这张CD就是蔡琴的《民歌》。呵呵,可能会让很多老烧嗤之以鼻吧。我知道,这张碟录音并不好,且不提那些古典头版,就拿蔡琴系列唱片来说,《民歌》没有《老歌》的厚润和空气感,没有《机遇》的通透和解析力,但我依然要用这张碟作为我快速评判音响系统的参考,原因如下:



    一是这张碟满街都是,唾手可得。踱进器材店,听到不错的声音,想听听熟悉的曲目进一步测试一下,只要叫声“换张民歌”,马上就有。


    二是这张碟味道清淡,定位一般,音乐味不强,很难放得好听,如果系统放这张碟能让人愿意听下去,那就说明已经有一定质素的了。

    废话少说,下面结合我调试镁声钉旗舰版“绕梁1号”(抱歉,“无意”中插个小广告)时的听感,向大家汇报一下我的心得,欢迎指导批评。



    第一首是必听的,第一句的清唱“是谁敲打我窗”,一开声,就可以判断系统声音的厚薄干润、中频是否凹陷,背景是否宁静,如果觉得鼻音重、结像远、那都是不对的。尤其是有虚像(虚像和堂音不一样,堂音是比较均匀的消失,油润的化开,而虚像是指人声消失后舞台某个位置有较明显的回声,或者给人声镶了个边的感觉),造成虚像除了部分是空间原因外,多数和避振有关。更换脚钉可以明显地改善虚像。

    人声的定位应该是在中间,正常身高的位置。如果听着是在左边或者右边,这也是很常见的事,别紧张,请做以下的事情:

    把功放待机或关掉,然后把信号线左右对调,同时把喇叭线左右对调,再听,如果人声偏向另一边,那就是功放或喇叭左右不平衡,需要进一步测试或者请师傅检查;如果人声还是偏向同一边,那就是环境或耳朵问题。——其实我们很多人左右耳朵不平衡的,尤其是长期用右耳朵接电话,右耳朵就会灵敏些(以后要多用左耳朵接听电话哦)。这时可以通过调整音箱离后墙的距离或内拗角度来使人声定位居中。

    如果人声高度不够,或者声音结束时的堂音是从箱子里消失而不是从天花上消失,那就是功放控制力不够,需要通过后级电源线来调整或者更换后级。

    
20080904113233430.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4/26 0:34:33 上传)

20080904113233430.jpg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2-04-26 01:40:08
分享 转发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2#


    如果人声偏干单薄,而使用的是isopod、高丘、水晶钉等可以拆开的脚钉的话,就可以采用小镁的秘笈:给钉尖加点油。机油、食用油都行,一滴足够,立竿见影,而且这个小技巧几乎没有负面的影响。如果人声齿音重,有沙石感,那就在脚钉和器材底板的接触部位用蜡烛擦几下,改善也很明显,但这个是补救的办法,用多了也许会使声音太滑腻。声音有沙石感的根源很多时候是出在前级上,首先应考虑换台前级试试。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2-04-26 01:43:38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3#

顶起来,楼主的钉在我系统上服役,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555.jpg (, 下载次数:0)

jpg(2012/4/26 8:57:20 上传)

555.jpg

TOP
4#

    前面谈到的几个小办法是不是感觉很玄乎,像中医的以形补形一样?的确如此,脚钉的开发过程中我试验过上百种材料,发现不同材料的音响效果和材质的感官印象非常吻合,也时常有“真玄妙啊”的感概。例如铅的沉重、铜的辉煌、钢的畅快、铝的沙哑、锌的厚暖、镁的鲜活,黑檀的凝聚、水松的宽松、花梨的油润、桐木的轻快、陶瓷的清澈、碳纤的明亮、尼龙的绵软、橡胶的朦胧。。。。。。即使是同一种木料,不同的外表处理,油漆、打蜡、木油、碳化,也有不同的音响效果。脚钉的设计就是要针对器材的谐振规律,把不同特性的材料用合理的结构组合在一起,达到减振、隔振、移频的综合作用。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5#

楼主的词汇很丰富!呵呵
TOP
6#

原帖由 fanhn 于 2012-4-26 8:57:00 发表
顶起来,楼主的钉在我系统上服役,确实有不错的效果


感谢范兄支持,旗舰钉要过完51才能寄出。麻烦您久等了。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7#

原帖由 720304 于 2012-4-26 9:37:00 发表
楼主的词汇很丰富!呵呵


        谢谢。见笑了。
       用过镁声钉豪华版的朋友都有体会,对于平衡的系统,把镁垫换成铅垫后,立即会有低频加重,但化不开的感觉。镁声钉的木座式设计,便于对比不同的材料,甚至丢个硬币进去就能测试了。所以我每天都是一包包的样品提回家,钻进影音室听到深夜。玩上脚钉后,得了职业病:眼睛看到的一切物品,第一反应是把它做成脚钉声音会怎样?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2-04-26 10:56:40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8#

    

    第一首播放到最后,要特别留意余音是否平滑的消失,够不够长气。





    好了,现在听第二首《被遗忘的时光》,只听20秒就够了。一开声,就是一串风铃从左边拨到右边,要留意铃声是否纤细悦耳,结像是否过大,基音之上是否带有极高频的尾音,颗粒感如何?有的器材听起来铃音颗粒过大、过亮,或者音符都粘起来,颗粒感不强,都表明高频分析力不好。

    有意思的是,高频走向和前端器材所用钉尖形状休戚相关,以镁声钉的A3B6为例:A3是尖头,高频纤细延伸好; B6是用陶瓷珠的,圆形,高频就圆润有余延伸不足。当然,B6是专门设计给音箱用的,避免了这个缺陷。挪威钉和ISOPOD也是这样的听感,某国产品牌的脚钉也用了珠子,同样是这样的听感。

    说到这里,跑个题,很多老烧教育初烧,说评价系统的唯一标准就是“像现场”。模拟现场是音响系统和调音的追求目标没错,但不能作为评价器材的唯一标准。因为这个目标其实很有局限性的。就拿前面提到的风铃来说,现场的风铃怎么可能从舞台的一端飞到另一端呢?还有很多小提琴独奏,不插电的现场演奏的提琴是听不出太多细节和松香味的,例如听穆特的《流浪者之歌》CD或黑胶,都不会像任何在音乐厅欣赏到的提琴演奏,以现场为标准来调音,岂不是缘木求鱼? (当然,如果您说您经常在两米的距离听音乐家演奏,心中早有了真正的现场听感,那我就真是服了YOU)。
最后编辑镁声绕梁 最后编辑于 2012-04-26 10:31:48
.
.
————每一支导体,每一套钉垫,内部都潜藏着小小的精灵,只要找到并解除她的束缚,她就会为您深情地歌唱————.
.

.
.
.
TOP
9#

好贴,留个名
TOP
10#

这张碟好听,没有感觉听不下去!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