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返回列表 «345678910» / 24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就这样入了黑社会:把玩 amari LP10 记 [复制链接]

查看: 387936|回复: 954
61#

回复 303# yun0251 的帖子

原帖由 yun0251 于 2012-4-17 22:48:00 发表
      看到一篇 作者:黎明光有关300臂的文章转过来参考:
------這其中最重要的一環為,你要將RB300 set up成動態或者是靜態式唱臂呢?我的建議是,放棄VTF彈簧,改用平衡鉈來決定唱針的VTF,效果甚佳。唯一你要有一台唱針壓力測知器,市場上流傳較廣的是Shure Gauge。
    此外,你可以將唱臂的內臟,即電源給升級,插座可用平衡式,隨你的唱頭放大器所訂或單端式,建議用WBT 0108效果真的很好,如換了新機似的。


" 建議用WBT 0108效果真的很好 "
===============================
这个头以前也识过,但效果比不上德国WBT - 0102 AG,全银(单点接触)的这款接头;唱臂线最好还是使用单点接触的插头,效果很明显。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2#

回复 339# dickhk838 的帖子

原帖由 dickhk838 于 2012-4-18 20:22:00 发表
在此十分感謝樓主及中山 張先生解釋。
如果軸套內取去鋼珠,那么整個轉盤可否浮起呢?

晚上好 dickhk838 兄·!不用客气,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乐也!

不用取去钢珠,只要不让钢珠接触到转轴底部,已是全磁浮状态了,但这样声音是不能达到最佳表现的。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3#

回复 340# 小星星 的帖子

原帖由 小星星 于 2012-4-18 20:44:00 发表
他那唱头厂家给出,让为最佳角度为23度。

当一个从来没有用过的新唱头到手后,我一般是以20度为中心线调整针尖切入角的,然后听几个小时后,再慢慢调节到全频最合适的角度,通常大部分唱针都在20度(正、负2度)之间,然而古兄的唱头厂家标23度为最佳,相差1度,基本是听不出的。另外,通常厂家标出的数据都是实验室里的数据,经常在现实使用中是用不上的,最好还是因地制而为佳。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4#

回复 343# 阿杰 的帖子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4-18 22:03:00 发表
MC唱头是手工制作的,有一定的误差。
不应只看针杆的角度,最主要的是看针尖与唱片的角度。

哈哈.....“ 潜水皇 ” 也出来说话了。
当网友需要您 “ 上帝吻过的手 ” 帮忙时,您个友仔又不知去了那里游山玩水,这么迟才出来讲野, 要批评一下先得。

对没错,看这个角度不能看针杆或唱头壳,一定要看针尖。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5#

回复 337# 时光车间 的帖子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4-18 18:41:00 发表
中山兄对这个盘很熟呀!
三明治石材垫质量大,以大质量吸收震动; 软电木柔性,缓冲震动;这一吸一疏就是双管齐下、良好避震了吧!?
我只是换了唱头就一直用着,其它没动,当初以这款盘入门就是平价、易用,先玩起来,边听边收着唱片为主。
看来也得适当调整一下了。
张兄!
1、这油是什么油?
2、调整悬浮底座时,如何确认钢珠刚好接触到陶瓷轴呢?
谢谢!

晚上好时光车间兄!

因好几位朋友也用这个盘,多次帮他们调盘,所以就很清楚这个唱盘的结构了。

三文治石材一来可以大大地加强脚架的稳定性,二来可大幅度地过滤低频率的谐振;软电木橡胶垫可以过滤大量的高频率谐振。这样就可以给LP唱般能有一个良好的工作平台了。

品相好的好LP唱片不是用钱就能买到,而器材用钱就能随时买到;故此,老兄先收唱片,后升级器材,这是非常明智的做法。

那种油是从德国买回来的,原本是用在全自动线路板生产线上刻板机内的高精密仪器上作润滑济用的,我见它质量很好,所以就放进LP唱盘的转轴里用,发觉效果很好,所以一直在用。


“ 2、调整悬浮底座时,如何确认钢珠刚好接触到陶瓷轴呢?”
=========================================================
这个很简单,先关闭唱盘。
当钢珠没有接触到陶瓷轴时,用手指在下图绿色剪头处用小小力往下压,转盘是可以上下运动的;当钢珠接触到轴底时,是压不下去的。

调节时,您可慢慢调节盘底的调节器使钢珠向上升,直至看到转盘有小小向上升后;然后一直用手指上、下轻按下图绿色剪头处,用另一只手慢慢调节盘底的调节器,使钢珠慢慢下降,待感觉到转轴与钢珠间有微量撞击时,再把钢珠调向上,直至刚刚接触到轴底、而又感觉不到转轴与钢珠间有撞击时为止,这就刚好了。试一下就知道了。

另外,说个题外话;今年您的 “ 兰颜 ” 什么时候有收成? 我的已喝完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19 17:38:5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6#

回复 347# 时光车间 的帖子

不用客气!
请问今年的明前 “ 兰颜 ”  大致上与去年的有什么不同?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7#

回复 352# 食古轩主 的帖子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19 11:33:00 发表
这个5针插的标准接法是怎样的??

因为买不到足够长的唱臂线,所以“一体过”只能想想了!没办法,只好实行装插头、方便以后换线的玩法了。。。


您好古兄!

这种5 Pin 插头,以前听一些老前辈说:线的接法不是国际标准的,有可能有些品牌的唱臂或信号线的接线方法不一定尽同。

刚才量了一下SME V 臂 和 银彩G6 5Pin 信号线接头,两者是相同的,具体如下:

现在把卡口下的这个接线柱,比喻成12点钟;

一、12点钟位的接线柱:地线;

二、2点钟位的接线柱:右声道的负(-R);

三、5点钟位的接线柱:右声道的正(+R);

四、10点钟位的接线柱:左声道的负(-L);

五、7点钟位的接线柱:左声道的正(+L)白色;


简单示意图:(我不懂画图,效果大家张就一下了)哈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19 15:20:1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8#

回复 363# 食古轩主 的帖子

清楚就好了,您不说这个,我也真的从来没有总结过这个东西。哈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69#

回复 350# mylp 的帖子

原帖由 mylp 于 2012-4-19 2:05:00 发表
原帖由 时光车间 于 2012-4-18 18:41:00 发表
1、这油是什么油?

用钟表油也可以,我也在用,感觉其粘度和纯度都比较适合,不妨一试,不贵。。

您好mylp 兄!

请问:这种钟表油,使用时间长了(约三个月后),会不会产生油泥 或 蒸发掉部分的?粘度的饱和度情况,油品能不能长期挂在轴心 和 轴套上的?谢谢!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19 16:10:29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70#

原帖由 食古轩主 于 2012-4-20 11:32:00 发表
昨晚试用了 中山张 兄赠送的润滑油:


严格按照张兄前面的提示http://bbs.hifi168.com/showtopic-203434-31.aspx上油后,最明显的感觉是转盘转起来更加的顺滑流畅,耳朵凑近转盘听,原来非常明显的咔咔声现在几乎听不到了!声音表现上就是音场更加干净通透,透明度明显提升。。。


古兄!
请问:您说的咔咔声,是从那里发出来的?


“ 声音表现上就是音场更加干净通透,透明度明显提升。。。
==========================================================
这是正常的,油品起到作用了。但现在还没有至最好状态,因新加入油品,轴心与轴套间还是会有一点点空气存在的,待油品全挂在轴心与轴套上,且空气全排出后,郊果会更好一些。用一个月后,重新换一次油,效果就基本达到最佳了。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4-20 14:00:05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