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注册
密码 登录
登录或注册新用户,开通自己的个人中心
原帖由 jacky70 于 2012-5-2 14:26:00 发表恭喜楼主以小的代价,通过自己不断的调整,达到自己满意的声音,这是真的HIFI乐趣.抛开价位评价机器是不公平的,地球人都知道40-80平米经过声学处理的环境,200-500万的器材声音是近乎完美,想难听都是困难.但讨论那些......
原帖由 what? 于 2012-5-3 3:36:00 发表的确,纵观古今中外的唱机,基本没见到无抗滑设置的,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标准,一种真理了。但这种理论一直无法令我自己信服,因为逻辑上不成立,也许是本人认识还不够,还没达到那个水平。但还是得说出自己的看法。据我自己使用和观察其他朋友的唱针所见,排除外力所伤的情况,唱针会歪的,几乎清一色都是向内歪,换言之也就是因为长期有股向圆心的力量,把唱针往圆心方向推而导致的。而抗滑设置则是把唱针往外拉,两股力量的作
原帖由 Dr kuang 于 2012-5-3 22:34:00 发表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3 21:52:00 发表what? 的感觉是对的,只不过他没有说明白侧滑力形成的原因。我以前就曾说过,这是颠覆传统理论观念的一个,只不过能够明白的朋友不多,所以没有讨论下去。 建议阿杰大侠开专贴讨论,最好有图说明,这样更直观。
原帖由 阿杰 于 2012-5-3 21:52:00 发表what? 的感觉是对的,只不过他没有说明白侧滑力形成的原因。我以前就曾说过,这是颠覆传统理论观念的一个,只不过能够明白的朋友不多,所以没有讨论下去。
原帖由 中山张 于 2012-5-4 15:22:00 发表因唱片槽纹最外圈至最内圈的圈周长行程长度是不同的;以前计算过最外圈的槽纹圈周长度比最内圈大约大 3 倍左右,因此侧滑力也同样是最外圈比最内圈大 3 倍左右。所以正确的抗侧滑力设置是应从最外圈一直渐变递减至最内圈才对(例如:最外圈设置了1.5g 抗侧滑力,当针尖至最内圈时抗侧滑力应是0.5g ),而不是一直固定在一个同样的抗侧滑力上。要实施这个功能就要视唱臂有没有这个功能,如 SM
原帖由 莲花白 于 2012-9-17 14:47:00 发表借问轩主及各位高人,我的黑胶盘也是低端入门货,除了各种调校及更换唱头外,换唱臂线和唱盘线是否有明显的提升?从唱放到功放的信号线有没有什么特别的讲究?不好意思,LZ的帖子我花了很长时间一口气看完,看过后有些东西又记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