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义平 貔貅舞曲
一部很好听的作品,曾经入选了“20世纪华人音乐经典”。之所以把这个作品放在开头说,无他,只因为我超喜欢,哈!
《貔貅舞曲》创作于1954年,王义平(1919-1999)是广州人,广州广雅中学毕业,各位广东佬觉得亲切不?
貔貅舞流传于广东一带,通常是采用锣鼓击乐伴奏,现在貌似很少有这种传统的舞蹈看了。不过《貔貅舞曲》主题却是来自一首青海的民歌《菜籽花儿黄》,和广东没什么相干,因为作曲家当时选用这个歌曲时,以为这是海南民歌(当时海南属于广东省)。王义平改了歌曲原来的节奏,变为5/4拍子,让作品的风格变得甚为“广东化”。
不过听完全曲,可能很多人印象最深刻的不一定是旋律,而是那个贯穿始终的“
×××× ×× o× o× ×”的节奏型,配上民族打击乐,听着十分好玩。
人说这个作品的缺点是“节奏呆板”(不好意思,实在忘了在哪篇文章看到的了),5/4拍子几乎没有变化贯穿了全曲。反正我觉得这个意见比较瞎扯的,因为按照这个标准,老肖的《列宁格勒交响曲》里面的“侵略主题”也很呆板,拉威尔的《波莱路》更是呆板之极……《貔貅舞曲》里好歹还有一点点的3/4、2/4和4/4拍。
话说回来,这种模式的创作,对作曲家的配器技巧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节奏型不变,旋律不停的反复N次,没有任何发展,和声也不改变,作曲家只能在配器上去做文章,所以纵观这样写作的人,都是配器上的好手,拉威尔就不用说了,老肖的配器也是独具一格。再看王义平,配器手法充满印象主义的风格,在同时代的中国作曲家里也是极为独特的大师。这种印象风格,在《三峡素描》里体现的更为明显。
另外这样的作品,也有一个特点,都是在音乐的开始,力度非常微弱,然后慢慢的加厚织体,加大音量,层层叠加形成高潮,上面提到的3部作品,还有穆索尔斯基、拉威尔配器的《画展》里的《牛车》都是如此,描绘性很明显。
据说小泽征尔为指挥波士顿乐团演奏这首作品,还特意从中国带回去一个大锣,但是不知道有没有录音;中国唱片厂录有唱片(中国2-1017),但是不好意思,我只在资料上看到,指挥与乐团均不清楚。这个作品我能找到的录音有3个:
1、林克昌指挥日本群马交响乐团,HK
这个录音驴子上有无损的下载,网址是
http://www.verycd.com/topics/2917404/2、胡炳旭指挥中央交响乐团,Hugo
这个录音选自雨果唱片的《二小放牛郎》,同CD里还有王义平的《三峡素描》,值得一听。驴子上也有无损音频下载,网址是
http://www.verycd.com/topics/2755561/3、曹鹏指挥上海爱乐,黄河
这个唱片貌似早已绝版,我问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只在库克上面找到试听,同CD上还有《三峡素描》和《中国儿童玩具组曲》,这CD是王义平的作品专辑。哪位大侠有这个唱片的话,可不可以拷录传小弟一份?本人大雪天裸体跪玻璃叩谢您老人家八辈儿祖宗啊!!库克试听的网址是
http://www.kuke.com/kuke/library/content/82101/上面说了王义平的音乐带有很浓厚的印象主义风格,看回印象主义最出名的那两个牛人:德彪西和拉威尔的音乐,演奏他们作品时,都是在细腻、音乐层次感和乐器的色彩性运用上做文章。《貔貅舞曲》也一样,所以我觉得胡炳旭的指挥有点过于粗枝大叶了,缺乏细腻,指挥个《红色娘子军》或者《北京喜讯到边寨》什么的还行,但演奏《貔貅舞曲》这样的作品是挺要命的。
好像胡炳旭的风格总是如此,我在星海听过他的现场,娘的那大鼓敲得震天响,拜托又不是去打仗,不用这样拼命敲吧!!
这个《貔貅舞曲》的速度是最快的,6分10秒多完事,但是HUGO的录音效果蛮好,听着气冲冲的挺过瘾。
曹鹏的指挥最慢,拖到差不多8分钟,曹鹏是老一辈的指挥家了,功力深厚,曾听过他指挥的老柴后3部交响曲,地道的俄罗斯味!他指挥的中国作品也常常有惊喜,不过抱歉,这个所谓的“上海爱乐”,我觉得素质确实太低了,特别那圆号,吹的真像话!
各方面平衡下来,林克昌的版本是我喜欢的,细腻而不失热烈,乐团的层次感非常丰富,很多在胡炳旭手下匆匆而过的细节,在这里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现。
不想下载的乐友可以留下邮箱,我把林克昌和胡炳旭的两个录音发给你,不过我的是mp3,位速320kb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