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向《音响二十要》开炮! [复制链接]

查看: 80730|回复: 367
11#

回复 79# LP茶 的帖子

请问先生是否指这张唱片?
http://item.taobao.com/item.htm?id=8998942458
TOP
12#

回复 85# LP茶 的帖子

回先生,根据这张唱片封面显示,应该有两首曲目(2LP),分别为:
1.拉罗:西班牙交响曲;
2.布鲁赫:G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小提琴演奏:伊扎克 斯特恩;
指挥:尤金 奥曼蒂;
乐队:费城交响乐团;
TOP
13#

请诸位用辩证法理解八先生的观点,卡尔 马克思老人是在批评前人理论基础上完成三大理论的建立,同时在其晚年手稿中明确写明经济学手稿,这也印证他的自我批判过程。我想如果硬抄硬搬他的“二十要”,会将音响美学带向死胡同的,我的经历已经验证了这一点。
TOP
14#

我们不妨提一条刘氏观点,他曾说音响器材之声应向现场靠近,这个观点的精要在于声音要具有客观性,可是如果把此话当成一把尺,那么很多器材用在“二十要”中根本行不通的,问题是:观点要有,饭也要吃的。理解就能想通一切了。
TOP
15#

回复 114# 松香味 的帖子

没有想到这个“客观性”就会带来如此大的理解歧义,没关系我来解释一下;首先这个客观性是泛指想现场乐队在演奏,这里没有具体指向哪个乐团和演出场地,以此观点小口径的书架箱就勉为其难了,如果按“二十要”硬套那就行不通;其次之音响器材的音色表现,如果就按“二十要”中涉及器材音色问题,可能无法反映海菲兹、帕尔曼等小提琴家固有的琴声音色;好,就此两点我们再打开许多音响杂志文章,是否在欺骗和误导我们的发烧友呢?还有,你看音乐学院老师在教学生中是否把“二十要”作为指导学生用语?
TOP
16#

回复 114# 松香味 的帖子

先生既然知道音乐厅混响特性,演奏者混响半径(视乐器和响度)对于录音信息量影响,为何不采用多单元、大口径音响呢,呵呵。
TOP
17#

回复 123# 松香味 的帖子

先生也认为二十要中存在弊端,这说明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没有很大分歧;至于大口径、多单元音响对于唱片信息还原之益处,我们可在以后适当机会探讨,因为音箱对于信息的还原和回放空间之间关系,何者为先是勿用讨论的,谢谢。
TOP
18#

回复 158# 名琴LP 的帖子

谢谢先生的认可,我刚听说先生喜得贵子,本人在此道贺啦!
TOP
19#

我想衷心的告诉各位器材发烧友,当您听到按照“二十要”调出的器材之声,会发现不一定是您要的菜,您想定音鼓或大鼓是在乐队后排位置敲击而出,没有敲鼓皮的声音,冲出弦乐队的鼓点和鼓皮声肯定是不符合客观事实的假像;小功率推出的张牙舞爪、直上九霄云外的张力,不是歌唱者和大师的演奏,当你知道有控制的演奏和雷霆万钧下立竿见影的收势才会明白何谓理性与情感的高度结合;九尺钢琴在30平米房间弹出极强音时知道窗户玻璃放生何种状况吗?能理解声音的能量感吗?为何有好多箱子在还原钢琴庞然之声时经常出现破声?您追求乐器的毫发毕现,可是否知道音声需要舒展,当您把音场的空间感还原出来,会发现“HIFI”性减少了而音乐却出现了。这一切没有音乐功底而把器材之声剥离音乐谈论有意义吗?
TOP
20#

回复 242# 星座2号 的帖子

老兄还是回到正题,谈一谈你那漆得铮亮的MINI小世霸(一手捏)现在声音怎样了。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