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昨天HK收获,与大家分享. [复制链接]

查看: 22451|回复: 125
21#

回复 64# jacky70 的帖子

别客气!
指教谈不上,大家交流交流。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2#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2-10 16:28:00 发表
EMI的样品都能找到,不是一般的厉害.


那两张EMI 克路易坦指挥《柏辽仕和拉威尔》作品的电台版CD是碟商不识货乱卖的。
我也不小心再加不客气地捡了。呵呵

如果是四张EMI (蓝银地球)头版黑胶几年前在英国已要3000英镑。电台版的CD比头版LP还少得多。
这是其中的一张黑胶VOL:1。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0 22:00:2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3#

回复 70# szlghyj 的帖子

晚上好!
赐教不最当!

CD非常复杂,非三言两语可说清的!并且要查找非常多的资料和从众多唱片实物来慢慢累积经验!

最早的CD是西德无字银圈(82~86年压碟)和日本SONY压碟内圈 “ 细凸字版” (例如:瓦尔特指挥的系列)(82~85年压碟),这两样东西100%是首版。
然后到西德PDO银圈(86~89年压碟、小部份至90年)和日本SONY 内圈 “+++++” 无CSR字样(85~87年)这两个压碟其中有首版和再版CD,要视那一张唱片再定了。

西德无字银圈,即:西德宝丽金压碟(CD盘片印刷面上印有Made in W.Grmany by Polygram)、满银圈,内圈只有CD编号和 “ 0几” 的钢模代号,除此以外什么字眼也没有。
而西德PDO银圈CD或之后的,如果CD盘片印刷面上印有Made in W.Grmany by Polygram就是再版CD了。

日本最早的CD是SONY压碟,内圈 “ 细凸字版” ,然后到内圈五个加号“+++++” 无CSR字样、再到“+++++” 有CSR字样,无ifpi 码。

日本压碟有个现象,越早期的CD越高日元,通常单张唱片在3200日元以上的多数是首版(限量版除外);并且多数再版CD会在CD编号旁描述上前一版或前几版的CD编号,一旦见到这类唱片必定是再版。

最早期的日本SONY压碟如以下这些(也是最好音质的东西)。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1 15:33:32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4#

回复 72# szlghyj 的帖子

您好!客气了!
同是爱好者,同乐!-:)

我不知道写什么好,还是您问我答这样会容易些。

上帖我刚才改了一些,请再看。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5#

回复 74# szlghyj 的帖子

这个要慢慢来才行。
什么旧版CD唱片一定要看内圈才知道版次的,看外盒是看不出的(限量版和只发行过一次的CD除外),正如您买的那张DG一样,卖碟的与您说是全新未拆封头版,但为何拆开后是德国M&L呢?事情就在于此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6#

回复 75# szlghyj 的帖子

原帖由 szlghyj 于 2012-2-11 16:30:00 发表
比如一楼图的倒数第二行最右那张.

您的意思是什么?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7#

回复 78# jacky70 的帖子

这就当然啦,CD怎能与黑较比呢(不正常的系统和唱片除外)!
虽然有很多首版CD在不与LP对比的情况下也觉得很好,但是一旦对比后就蛋蛋啦!

不过新的CD就更XX了。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8#

上面我也讲了 " 不正常的系统和唱片除外 "
我碰到过CD能全面击败LP的不多,就紧紧几张而已,也是LP压碟、制作得衰的原故,通常只会在华言的流行歌仔碟里发生,古典暂时没碰到过。

当时CD与LP的价格差别原因是,生产链的成熟方面和市场流通量的问题产生的。
如日本80年代初一些BOX SET的CD发行价是3~4W日元、单张的CD也3、4K日元,以当时的物值来算两套BOX SET CD唱片(等于人仔成万蚊)足足可以在大陆建一间两层的房子了,所以80年代初的时候有多少人玩得起CD,就算买得起CD机也买不起CD碟咯。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2-11 18:17:38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29#

本周收获...............



韩国无字银圈01。首版。





5200日元,日本SONY 小凸字版、无码、2CD,首版。




7500日元(箱带),日本SONY、+++++、无CS、无码、3CD,首版。




西德PDO银圈01,首版。




2800日元、天龙蒙字、无码,首版。





西德PDO银圈01,首版。




法国、无码,首版。




日本东芝 1A1 TO、无码,首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20 20:10:16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30#

续上........





3200日元,西德PDO 银圈 01,大侧标,全新,首版。




3500日元(箱带),日本SONY 小凸字、无码、全新,首版。
最后编辑中山张 最后编辑于 2012-07-20 20:10:57
音响发烧友太容易被一些音色和音效所忽悠,而忽略了音乐本质。
很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清醒地离开音乐厅,仿佛品了一盏清茗,而
不是一大桶甜腻的冰淇淋,得到的是满足的回味而非肤浅的兴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